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5 20:01:22瀏覽856|回應2|推薦10 | |
這幾天懶病發作,不不不,我是說我偶染風寒,所以,臥床休息。 至於我呢!嘿嘿嘿!由於處於破產進行式,沒錢繳健保,也沒錢買成藥,加上我是宅男出身,不用擔心錯失任何被城市慾女吞食的機會。 萬一是懶病發作,不想寫這個賺不了半分錢的blog,要嘛,就是擺爛,即是擺著讓他爛,要不嘛,就是去找來劃時代新科技的神兵利器代替我這微不足道的「寫作」。 如果擁有這種神兵利器,是的!沒錯!你千萬不用懷疑,從此以後,你的blog就能不用浪費很多力氣,輕鬆的寫些很「神妙」的,但又不知所云的東西,還會讓管理員推薦給很多有窺淫癖的網友闖進來觀賞「躺著做愛」和「站著做愛」根本沒有什麼差別而產生受騙上當想要向165詐騙專線檢舉的衝動。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神兵利器,你完全不需要一邊站著做愛,還要擔心等一下要怎麼把國片影評寫成A片影評,你可以放輕鬆的躺著或趴著做愛,直到你精盡人亡為止,這種神兵利器是不是很奇妙呢? 在切入正題以前,要講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曾經,在學術圈也有這樣的神兵利器。那是三個MIT學生的發明,最重要的是,這種造福研究生的神兵利器,沒有申請專利權,這無疑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作法。不過,這三個學生的大名,我們可以遺忘,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忘記他們曾經發明的「論文產生器」就好了。 想當年,豬董靠著「論文產生器」在台灣參加過不少研討會,按照某些「專業人士」的說法,豬董的論文經常「釐清」很多學術思想,現在這些論文還可以在SCI、SSCI找到,歡迎各界多多引用。 記得以前,李家同伯伯接受蘋果日報專訪後,引來各界的抨擊,不外乎狗幹「李ㄅㄅ」食古不化,不懂blog這種新時代的發言權,但是,從這個事件可以發現只有像李ㄅㄅ這樣的「偉人」,才會有人想去狗幹他。要是李ㄅㄅ是個不怎麼樣的作家,我看大家根本懶得去狗幹他。不過,更重要的是,狗幹李家同的人,並不是因為李家同的人格偉大才去攻擊他,只是因為李家同沒有什麼新時代的創意,以致於狗幹他的人也使用同樣沒有創意的語言去攻擊李家同的食古不化,如果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這就是典型的「鬼打鬼」。 話說回來,李家同的說法只是呈現學術圈裡,發表論文必須通過專家學者的審查,才能驗證「學術專業」的基本要求。不可否認的是,看起來還挺蛋頭的。 也許,有人認為,就像前面說的,可以透過「論文產生器」唬爛學者,或是使用艱深而且詰屈聱牙的學術語言可以哄騙審查者,那,我們還要專家學者審查什麼東西? 要是你心甘情願當個凱子,那,我也沒話說了。 以此類推,大家也不用對於阿珍拿了屈臣氏的129塊錢發票去報銷國務機要費這麼義憤填膺啊! 拜託!國科會的獎助,都是五萬十萬在算的耶!那個屈臣氏129塊錢的消費,比起來算小錢耶! 相較起來,老抓著李家同打的作家,自己根本就不是從blog打出一片天下,套一句李家同的話,「如果沒有報社編輯看過,報社編輯認為好,才能在報紙上發表」,真不知道這些揪著李家同打的「作家」,當初是怎麼出現在這個地球上的? 有時候也很懷疑,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老寫些跟朋友聊天的對話,再加上作家個人的「見解」,就輕輕鬆鬆賺到每天五千塊錢的稿費,給人感覺專來作家很值錢,就是文章沒有看完之後有一篇五千塊錢的質感。 要是蘋果日報願意請「地上最強的作家」九把刀先生寫專欄,哇靠!真的會屌到不行!發行量一定衝到一天50萬份,誠如九把刀先生的名言,「好看的文章就要像好吃的鴉片一樣」,目前的專欄作家寫的文章一直都是歐巴桑的聊天,還不如不看,我看,報社還是把錢省下來吧! 話說回來,拋開需要「專業」門檻的學術論文式的要求,和專欄作家成名的必須讓報社編輯看過才能發表的管道。 對一般人來說,在自己的blog「發表」文章,可以跳過專家審查和編輯認同這一關,愛看的人就會過來,自然會產生「適者生存」的新市場,運氣好一點,就會出現「彎彎」這種不世出的blog天后;運氣不好,就會像我的blog也沒什麼人要光顧。 不過,在李家同的訪談背後,就個人的看法,只反應一個社會現象。 老一輩的作家,依賴的是媒體的力捧,而產生人氣。 在web 2.0的網路時代,是依靠作者本身的人氣或實力,讓出版社或媒體等出版載體有一點可以糊口的空間。 因此,在像李家同這些老一輩的人眼裡,文章好不好,要看報社編輯或是出版社老闆是否「賞識」! 老闆或老編不怎麼欣賞,那就等著收退稿函,這也造成李家同的訪談裡面,會有所謂的文章的「發表」需要通過「某些人」或「某種人」的「肯定」才算是一種完整的「程序」。 只是,現在很多有的沒的「大作家」差不多還是從這條管道出身的,當這些「大作家」用「無知與脫節」的形容詞批評李家同,這,可也不公平呢!!要就有本事一點,學彎彎從blog打遍天下無敵手,再回頭討伐李家同的無知愚昧吧!要不然,這根本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先作個小結,在blog丟兩篇東西讓大家品評,跟你要投稿到報社等待老編垂憐,或者是寫篇正經八百的學術論文去國科會審查,是完全不搭軋的三件事,根本就是雞同鴨講! 我只能說,blog的經營,會造成「喜歡的越來越喜歡,討厭的越來越討厭」,只要有一個粉絲,他就會是死忠的粉絲,而產生懶的去逛其他blog的可能性。 至於報社的老編,眼光跟口味,加減可以捉摸,只要有心去經營,會產生差不多在報紙上怎麼看都是那一兩個投稿者的錯覺,至於有些作家的ㄏㄤ,還是要靠這些老編的支持,才能維持下去,不過,專欄開的越多,就會給讀者有種「不管是左手寫的,還是右手寫的,其實都是同一個人寫的」的相似度極高的感受,就算再怎麼區隔讀者群,效果與差距還是很有限。 而「學術論文」由於有專業門檻的存在,對於門外漢,永遠是看不懂,看與不看都無所謂,但是,想要拿論文去換錢或是換學位還是要換資歷,如果沒有「專家學者」的專業把關,你永遠都不知道那些專家是不是「訓練有素的狗」,既然不是訓練有素的狗,你會想掏錢養這些沒有訓練過的流浪狗嗎? 再把扯太遠的話題,扯回來講。 花了很大篇幅打字,其實,我想討論的重點,就是,如果我們有了「論文產生器」和「雜誌人物專訪產生器」,請問,我們還要研究生跟記者作什麼? 既然「論文產生器」在過去挑戰學術權威,引發學術倫理的爭議了,靠著「論文產生器」就能參加研討會,甚至拿到學位,那,學者跟研究生為什麼還要辛苦的寫論文呢?我只能說,要學著當條「訓練有素的狗」,也許會有機會對人類的知識再創新有所貢獻,特別這項工作暫時還不能被「論文產生器」所取代,而在人類對知識的探索還沒被「論文產生器」取代之前,「狗」還是要經過「基本訓練」的。 既然當記者的專訪人物,來來去去只有幾個芭樂問題,怎麼訪談都覺得每篇專訪只是把人名換過,連專訪文章都有公式可以依循,那報社還要記者作啥?讀者看人物專訪到底要看什麼? 如果,你覺得那篇「小扁扁專訪」也沒有什麼不對,怎麼看都像我個人的「創作」,而且還挺有趣的,那麼,這也就是說,我的blog也準備要打烊了,至於記者,也應該要被報社或雜誌社淘汰了,而下一個要失業的,可能就是可以被「專欄作家產生器」取代的專欄作家! 既然有這些神兵利器,那報社養這麼多專欄作家是幹什麼吃的!每天寫來寫去就就是那些東西,也沒辦法給讀者一點「好看的文章就像好吃的鴉片」的感覺,我看,報老闆還是找幾個工程師寫個「專欄作家產生器」應付版面,再寫個「blog留言回應產生器」應付讀者跟網友,這樣多省錢啊! 到時候要被淘汰的應不會只有李家同伯伯,還會有那些個專門揪著李家同打的「專欄作家」,陪著李伯伯被淘汰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是吧! 附註一:本blog從現在發起「搶救豬董大作戰」,如果不希望豬董被「雜誌人物專訪產生器」消滅的網友,請您從現在開始,大量轉寄豬董的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看完文章以後不要忘記按下推薦,也順便訂閱和推薦本blog給更多的朋友。謝謝! 附註二:如果你覺得上面講到什麼讓你很熟悉的感覺,好像有在影射什麼人的話,沒錯,千萬不要懷疑,那的確是你的「錯覺」! 謹以本文向楊維中先生致敬!! 2006-10-26╱聯合報╱第05版╱話題╱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搞笑的關鍵字搭配正經八百的文章,相當「Kuso」(惡搞)又爆笑,短短兩個星期,網址就被網友們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在虛擬世界走紅,最高一天曾有七萬人次點閱,如今累積人次高達八十幾萬人。 楊維中最近會寫「雜誌產生器」程式,不過是想嘲諷台灣新聞界千篇一律、重複生產同一套成功者神話的新聞寫作風格。 他說,十月十四日那天在學校加班到很晚,和幾位學弟到一家咖啡館吃晚餐,剛好桌上有幾本財經雜誌,隨手一翻,發現這些雜誌的寫作風格、筆法幾乎是一模一樣,「真搞不懂這種可以交給程式產出的文章,為什麼還要記者寫?」 他分析,這類雜誌只要看上兩本,就可發現其中的「十字口訣」,他稱之為:「景數格家學,始逆轉步閑。」 他說,這些文章一開頭通常先寫景、再用數字破題、接下來寫些勵志格言、家庭環境、求學背景、事業伊始、逆境強敵、如何轉型、步驟經過、閑雜人等背書。「只要從一到十按照編號一路寫下來,再引述幾句愈空洞愈好的格言,就是一篇很有台灣專業財經雜誌風格的文章了」。 楊維中在撰寫「雜誌產生器」電腦程式前,在網路世界已小有名氣。三十歲的他,現在是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並在政大新聞系擔任助教。 楊維中大學念新聞、碩士學藝術,愛玩樂團、會畫漫畫、喜歡寫文章,在學弟妹眼中是「駭客級」電腦高手。 對社會現象觀察敏銳的他,五年前剛退伍時,曾因為看不慣軍中長官們的惡形惡狀,寫了一本書「國軍部隊的真相與荒謬」,探討軍中問題。 兩年前楊維中曾自創詞曲,寫了一首「Orz之歌」,在網路上爆紅。今年學測考火星文「3Q得Orz」,「Orz」頓時成為時下熱門名詞,他順勢再做一曲「3Q得Orz」之歌,劈頭就唱出「老師啊老師,你真詭異,我白天上課、晚上補習,你偏偏考些不教的東西」,諷刺學測考題的荒謬乖誕。 抱著「閒著無聊」的心態,花不到一小時,楊維中隨手寫了「雜誌產生器」的程式,網友們只要「按表操課」,程式就會自動產生一篇雜誌專訪文。不過,雖然最近網站爆紅,但他則是以相當嚴肅的心情看待。 他認為,在媒體中,成功者的論述已經公式化、形式化了,即便每個企業家都有不同的背景、故事可以闡述,但在相同一套寫作公式下,這些故事反而變成同質性極高的商品,閱聽人看完就忘了。 (楊維中網址為http://zonble.twbbs.org)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