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4 18:07:59瀏覽1295|回應3|推薦25 | |
聖經的馬太福音第25章,有段話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段話成為「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的張本,凡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都會被當成是馬太效應。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作為概括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結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後就產生了學術權威。」 所以,在股市就會看到很多贏家全拿的結果,這種效應造就很多權證天王、期貨天王、股市大亨,或者是佔據產業界第一到第二名的大贏家。 相同的,在寫新聞投書或搞部落格也是一樣的意思。 說真的,第一次看到文章刊登,第一次部落格連結到首頁,第一次拿到稿費還會感到興奮,第二次以後就變成邊際效用遞減了,到現在已經麻痺沒感覺了。 但是對於經常投稿槓龜的人來說,或者很難被udn管理員拉到首頁遊街示眾的人來說,心理就很不是滋味,變成馬太效應所說的:「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這就不說那種酸溜溜的心理狀態了。 基本上,我是很誠實的,就算沒吃誠實豆沙包,還是一樣誠實。 憑良心說,不論是寫部落格或投稿,無非就是多寫多投多退稿,稿子退多了總會三折肱成良醫,也沒什麼特別的,尤其是比之許多成名的專欄作家,更是沒得比。 所以,有些人對於曝光率太低感到心理不平衡,更是符合莫頓所認為的:整個社會對於「那些還沒出名的人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就」。 最後,附帶一提的是,udn每年都在參與華x盃的部落格大賽,我很好奇,這些參賽者在拿到大獎之後,有多少人還會持續經營的?而且還能維繫人氣不墜的?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