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言文不是這樣搞低!
2007/07/04 02:05:12瀏覽2259|回應7|推薦50

幾個月前,坐在在台北的小旅館吃早餐,一邊咬著土司,一邊看著某份報紙的頭版,頭條新聞是記者請幾位名人進行國中基測作文解題的「動作」。
用心看看這些報導,會發現報導裡頭,一堆專家擺出你記憶中曾經熟悉的那種「國文老師」的嘴臉,告訴你,這個題目這樣出不對!這個題目只要怎麼寫就能拿到幾分!作文題目只要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就能拿多少分數,要是能如何就能拿到更高分。
再過一陣子,大學指考放榜,記者又要忙著找狀元,又要公佈今年作文滿分的「範本」。

看著看著這些名詩人、補教名師,或者「搶救國文」的專家,解題解得頭頭是道的樣子,我很懷疑,讓這些人一起參加今年的基測,不知道這些專業人士有本事拿到幾級分?

就算大學指考結束,媒體該做的文章還是得作。
最容易炒熱話題的,莫過於把杜正勝跟余光中兩個老傢伙擺在一起,讓雙方在「新聞擂台」,你來一句白話文,我講一句文言文,看誰要捍衛中華文化的我要講中國話寫文言文,誰又能搖著本土大旗大聲吶喊台灣尚青。
這不是很像秋天到了要小孩要玩「鬥土猴」,讓兩隻蟋蟀去打個你死我活嗎?

悶不悶啊?當然悶啊!
也許,你已經離考高中大學的年代很遙遠。
也許,你對作文沒興趣。
也許,你覺得這些專業人士的解題很好。
也許,你覺得搶救國文就是要這樣搞。
其實,這一切都無所謂,反正,最無聊就是把大學指定考試題目當成復興中華文化的道統!真他媽的缺德加三級!

一個是搞中國上古史的歷史教授,一個是外文體系出身的詩人。
這兩個老傢伙跟「國文」這種本科有啥關係?
要硬凹絕對是有關係,如果不要硬凹咧?
老實說,兩個人真是八竿子打不著。
結論是什麼?
很簡單,政治鬥爭加意識型態作祟
就這樣?
啊不然咧?

在搞「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那個年代裡,有誰在講本土化的?怎麼講本土化的年代裡,一堆人又出來「捍衛中華文化」?這不是很奇怪嗎?說穿了都是政治惹的禍,這跟國文還是中華文化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我們不去翻余光中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年代裡幹過哪些事情的舊帳,也不要提杜正勝最不想提起的搞中國上古史的「齊民編戶」的學術成就。把這兩個老先生腦袋裡政治意識對抗情結撇開不談,單純就事論事的看,一次國文考題的文言文比例高達66%就是「文言文的的大勝利」,靠!這不是很阿Q嗎?要是魯迅復生,一定活活被余光中氣到再死一次!

文言文多唸兩篇,作文就寫得好?見鬼了?清代那堆考科舉的秀才,他們八股文寫得好,怎麼沒看過哪個秀才的邏輯特別好?文章特別有組織力?怎麼一堆秀才舉人進士也沒幾個才堪大用的?真他媽的見鬼了!怎麼當年用來考功名的「制藝」,老被後代的子孫用「八股」這兩個字當成羞辱人家不會寫文章,或是作人不懂變通的負面形容詞?

要寫篇八股文,不僅要在文意以四書五經為出發點,不超乎四書五經的範圍,寫到神乎其神還要能「代聖人立言」;在文章的形式體制結構,還要精密到在「破題、承頓、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段之間,在句數都有固定的限制,句型要能對偶排比,拜託!這才叫文言文練習!OK?

現在唸兩篇「諫逐客書」、「報任安書」,這就叫「讀文言文」,認真一點,別鬧了!我告訴你,這只是教你看懂先秦兩漢時代的人,他們說話寫信的白話文而已。這本來就不是文言文,這叫白話文,是先秦兩漢的白話文。
所以,杜正勝說的沒錯,是應該要「增加白話文的比例」,意思就是多增加一點清代以前的白話文吧!最好是「尚書」裡面講的那種「白話文」。

有人會說:「你不是在找碴嗎?」
「尚書」講的五四三,哪裡看得懂啊?
不是要教「白話文」嗎?
給你「純度」最高的白話文了啊!

「尚書」裡面講的都是白話文啊!只不過那是夏商周三代的古人在講的白話文,只是那個年代講的話,你聽不懂而已,請注意!你聽不懂,並不代表這就叫「文言文」,因為,這是你自己主觀定義的文言文,對於那些搞尚書搞了一輩子的老先生來說,這才是純度最高,濃度剛好的白話文。

問題出在哪裡?
因為文學是活的,語言也是活的,但是,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需要被賦予新的詮釋,才能產生意義。
如果只是守住那堆「文言文」,你看到的就是莊子「天道篇」所謂的「聖人糟粕」。

在宋代的勾欄瓦舍裡頭說平話的藝人,用來記錄說話內容的底稿,全部都是當時的「白話文」,請搞清楚,當時會到勾欄瓦舍聽故事的全部都是中下階層的市井小民,要是講些文謅謅的文言文,那講故事的不就沒生意,三天就倒店了?但是,這堆「話本」被一堆現代白爛翻來翻去當成「文言文」,悶不悶?當然悶啊!

明代的馮夢龍寫了一堆說書用的「話本」,這堆劇本當時都是「講白話文」用來賺中階層小老百姓的銀子,要真的講文言文,早就滯銷了,怎麼現在馮夢龍跟凌濛初的「三言二拍」都被當成「古典文學作品」?那就很瞎了!

那就不要講「西遊記」跟「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這些經過白話到不能白話被整理過的「白話文」作品,目的還是繼續用來「講白話文」給老百姓聽的。唉!無言到囧rz!

如果硬要拿「提倡白話文」的胡適來當例子,只能說,胡適認為「西遊記」或「三國演義」這些小說裡用的語言是「活」的,這就是會隨著時代而延續下去的「白話文」。問題是胡適說這是白話文通俗小說,現在有多少人說這是文言文章回小說?

這種粗淺的「白話文」都搞不懂了,還要講古代那種濃度跟純度最高的「尚書」?會不會講太遠啊?會不會太好高騖遠了?

余光中當年的名句:「台北的天空很希臘。」請問,這句新詩,算是現代文學,應該不是文言文了吧?應該是很白話文的東西吧?請翻譯看看,「台北的天空很希臘」什麼意思?真要學了那堆古人講的文言文,還不見得真有能力翻譯或理解余光中的「台北的天空很希臘」咧!會不會過幾年這東西突然又變成文言文了咧?

學文言文就能寫好作文,增加邏輯和組織能力,還能了解中華文化,見鬼了!從勾欄瓦舍的說話講唱到余光中的新詩都搞不定了,再扯什麼「諫逐客書」,還要扯多遠啊?

所以,說什麼文言文的比例要多高,那都是「意識形態」作祟;講什麼要唸文言文,多學一點文言文才能寫好文章,了解中華文化之美,你唬爛我;基本上,講這些都是沒有用的東西,為什麼沒有用,因為,事實擺在眼前的就是,要是頂多背幾篇用來考試拿分數的東西,就代表「一個文化的整體」?那,這種文化也他媽的太膚淺了吧?

如果不要拘泥在「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觀念窠臼,你會發現所謂的「中華文化」根本不需要捍衛,更不用強調一定要教文言文,更不用強調什麼作家當年唸了多少文言文才有白話文的功力,講這些理由全部都是台語說的「放屁安狗心」,全部都是用來增強自己在政治鬥爭上的說服力所用的說辭,這跟中華文化八竿子打不著。

恕我說句不客氣的話,國文哪需要余光中這些人搶救啊?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真的是文化,擺在那邊一定會「落地生根」!
要真不是文化,再怎麼搶救,最後還是跟「貓熊」一樣,只能擺在動物園裡面供人觀賞。

不相信?
隨便舉幾個例子給你看!

周代整理民間的「國風」,變成「詩經」,這些「國風」無非都是當時的「民歌」,為什麼現在只能擺在書本上,而不能唱?就算漢武帝砸銀子開了「樂府」蒐集當時的民歌,為什麼漢代的「樂府」沒辦法延續下去呢?請注意喔!這些都是有「政府支持」還有「政治力介入」的「文藝活動」耶!

那要不要說說「駢文」?為什麼六朝的駢文講究聲律對偶,連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及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都是用駢文寫的,為什麼這種現代的「文言文」會玩不下去,這在當時超紅的耶!只要是身為讀書人都要會寫的文體耶。
怎麼會到了宋代的駢文,變成散文,沒有六朝時候駢文的工整對仗?

還有嗎?
兩千多年的文學史,還有一大堆講不完的例子,還要一一點名嗎?
兩千年下來有多少文學作品都從當時的瘋狂流行到不再流行?
有多少當時的「白話文」變成後代的「文言文」?
你看過哪一種特定款式的「文言文」能夠流行兩千年不變的?

一種文學的流變,不是幾個人可以「搶救」的,更不是一個人可以透過「政治力介入」而改變的。

其實你應該作的,就是跳脫這些被「教育專家」或「教育人士」,甚至是對國文教育感到憂心的熱心人士所限制住的觀點來看,國文這種東西不應該只是課本上的那堆文字,或是考試用來搶分數的東西。
更可以無限上綱的說,所謂的國文代表一種文化
但這種文化,絕對不是余光中那個老頭死守的已經死掉的「文言文」,要是文化就只是一篇文言文的「諫逐客書」可以代表,唉!這種文化不如去死算了!

基本上,文化是有滲透力的,是代表一種美感的,是無入而不自得的,要衰頹的文化,不會因為搶救文言文而苟延殘喘,就算會,那也是文化植物人,乾脆安樂死算了;能夠「與世推移」的文化,也不會因為「本土化」而變質。

基本上,現在這堆老先生搞「文化運動」,純粹只是跟著政治人物瞎槓,他們總覺得槓贏之後,自然而然的「本立而道生」,這種文化也太廉價了吧!這又不是在開學術研討會,跟著余光中搖旗吶喊,也不會讓你在中華文化的修煉過程中多幾分道行,只是人云亦云的「瞎」而已。

建議你,少浪費時間看余老頭沒營養的跟杜老爺在那瞎槓了,回家好好看看古典小說或翻兩頁唐詩宋詞吧!搞不好這不會讓你在老外面前丟臉,要知道現在的老外,比你還懂中華文化了,可能你不懂的中華文化還比老外多很多咧!

悶不悶?怕不怕?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1066901
 引用者清單(1)  
2007/09/01 05:48 【企鵝爸爸的網誌】 沒有白話文這種東西:不要再被胡適誤導啦!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一段需要修正
2007/09/01 04:42

你提到先秦的「白話文」部份文章,那些文章,絕非先秦人的「白話」,而是「文言。」

白話文或是文言文這兩個名詞是有點問題的,那是當初胡適之徒所犯的一個錯誤認識,他們把古文都叫做文言文,把現代文都叫做白話文,提倡「我手寫我口」,其實,這種所謂白話文的文章是幾乎不存在的。

我們寫文章的文字用法,和我們講話時的遣詞用句,是絕對不會一樣的。現代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包括你發表的這篇文章,和我現在在寫的這幾段文字,都是「文言」,絕非白話。

如果我們真的以白話來寫文章,寫不寫得出來是一回事,但恐怕沒有幾人能夠讀得下去。


Mikimoto媽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嘻嘻
2007/07/19 06:48

宅豬顯然沒被34度的高溫熱昏去~~

「尚書」是純度最高的白話文、「樂府」是有「政府支持」及有「政治力介入」的「文藝活動」.....

這樣想就對了,給你拍拍手!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29 15:59 回覆:

實際上,硬要分什麼文言文或白話文,不免有幾分庸人自擾的味道.

古文就古文吧!這樣不是輕鬆多了嗎?


WhitE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搶救國文...
2007/07/09 22:13

天阿....搶救國文大作戰...

這是一本厚厚的參考書....(供佛)


發表霹靂宣言做霹靂大事
這就是--我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28 10:42 回覆:

用參考書搶救國文,那乾脆哪拿來當防身武器好了.

看是要砸人,還是當盾牌都很好用.


amy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言只是工具
2007/07/08 14:06

阿魯巴根本不膚淺!不要過於謙虛啦~

一代不如一代是必然的 生活形態的改變無可避免 流行(各種如音樂藝術 服飾裝潢等等)也隨之改變 語言的表達和解讀亦因人而異

好的老師是不會拘限在狹隘的框框裡 而是讓學生先體會後活用

最近看到論壇許多偏激者把自己陷入自己的矛盾中 忘了世界無疆界......感慨啊~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28 10:37 回覆:

說自己膚淺倒也不是謙虛,而是有很多比較深層的東西還沒思考過.

您說得沒錯,隨著時代的演變,有很多事情也會跟著改變.只是那些身為教育工作者,到底要隨著時移事變而調整觀念,還是要固守僵化的思維,這就很難說了.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您說的"先體會後活用",這是所謂的"薰陶",很花時間的啊!現在的人未必有這種閒情逸致啊!

不過,世界無疆界,但是,文化也無疆界啊!


李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管他什麼名稱
2007/07/04 22:38
文言文或白話文。要能像宅豬這樣充分「我手寫我口」,國文教育就有希望了啦!
簡單的複雜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28 10:26 回覆:

我手寫我口是胡適當年推廣白話文的說法,只是這樣的做法好不好,恐怕站在當代"古文運動推廣者"的角度來說,就很難說了吧?

尤其在台灣,我真還搞不清楚那票搶救國文的傢伙,到底是要"讀文言言,寫白話文"?還是要"讀文言文,寫文言文"?到底要搶救的是什麼國文,我還是搞不懂.


蕃茄余小薰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 Orz
2007/07/04 10:00

阿魯巴的真解真是一針見血,佩服!佩服!

再過個N百年,再回頭看現在年輕人用的的注音文和火星文,會不會也因為後代人看不懂而納入文言文的行列?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04 18:33 回覆:

不敢當!

不過,關於注音文和火星文,會變成文言文,說真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這種東西算是"次文化",有文化傳播和使用族群的侷限性,這都會造成這種次文化無法紮根,進而無法在傳播的過程中進化演變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文化.

因此,注音文和火星文會變成"文言文"的機會不高,但是,我認為也許會有機會變成"未來的甲骨文",或是未來的間諜必須學習的"終極密碼".

所以,我們一起來給他囧rz一下!


馬丁諾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終於
2007/07/04 09:59

終於看到神豬大又大發神威了!

不斷退步論的文化史觀, 居然能從棺材裡跳出來廣受歡迎, 不能說不是廿一世紀的寶島奇蹟. 歸根究底, 難逃政治操作與認同感情結的魔障, 只要跟認同相連結/牴觸的, 就給他極力的擁抱/排斥下去.

文言白話從來不是爭議的重點, 解決不了認同的情意結, 任何項目都可以選來作為爭議的重點.

好宅豬大叔(chengjackal) 於 2007-07-04 18:28 回覆:

您的論述的確抓到目前的白話文/文言文大戰的核心問題.

不論從中國到台灣,政治力介入文化的狀況幾乎沒有停過,文化一直是彰顯政治的一個好標的,只是在台灣,理論上應該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到最後似乎都被化約為兩極對立的極端,似乎不在非黑即白的兩端選邊站不行.

問題是,文化這種東西有辦法一刀切嗎?不管結論是什麼,從杜正勝和余光中的對槓來看,他們的態度都是很極端的.

我並不贊成過度的"神化"文言文這種東西,畢竟,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有一種代表性存在,今天的"文言文"教育,只是拿出一個切片當樣本,沒辦法讓學生理解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質.

真的看不懂這種文言文教育至上論的觀點到底在訴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