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爲什麼我說故事《舊文分享3》
2006/10/30 10:24:24瀏覽1227|回應1|推薦5

↑2006春天,香港說故事


幾乎所有人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小孩。

故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有些人愛故事是因為可以滿足心理幻想的情況,有些人可以在故事裡找到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有些故事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遨遊在另一個空間,有的故事則能夠提供我們反省自身處境的警惕。孩子喜歡故事的理由最單純,也最直接,因為故事好聽、好玩。

故事存在世界的時間幾乎與人類歷史一般久遠,許許多多口耳相傳、世代接續的民間故事,更是孩童啟蒙時期最簡單的教材,這些口傳故事大多由祖父母、父母或他長輩口中敘述出來,或是帶有教訓意味,或是富有教育意義,更有些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娛樂。不論它的題材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孩子在聽故事的歷程中,早已不知不覺的展開心靈與世界互動的工作。她們不僅由故事中獲得知識與教訓,也在故事裡汲取心靈的慰藉,同時也在聽、說故事的交互作用中開始學習社會化的基本技能。當然,聽完故事後的滿足感更是最大的成就。

然而,說故事、聽故事這項最經濟、最有意義的活動,卻在社會快速變遷之下逐漸沒落。父母親(甚至老師)說故事的責任大多交給錄音機,而孩子聽故事的時間與樂趣也被五光十色的電視卡通所佔據。因而,過去那種孩童圍坐,大人說故事的情形就不多見了。

台灣社會發展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父母親開始淡忘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獲得方式與其教育成效,同時也由於新一代的父母親教育水準的提高,因而更期待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好的教養環境與刺激。然而,因為大多數父母親缺少正確的觀念,以為只要提供大量的資訊、材料供孩子使用、閱讀就可以了,反而造成這二項有利幫助孩子成長的助力成了阻力。

經濟條件的改善,現在可以讓父母親空出時間與孩子說說故事,陪孩子做做功課,但是大多數家長選擇的卻是卡通片、課輔班、才藝班以及大部分的成套讀物;高程度的教育水準應該可以建立自己教養孩子的正確觀念,並以自己的學識背景提供孩子課業上的協助但是這項指標卻成了家長要求孩子達成更高成就的終極目的。也因此,目前生長在台灣的孩子,原本應當可以享有更高品質的親子活動,卻在這兩項的阻力下,失去了更多。

我在研究所時期接觸到故事,發現以說故事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各種哲學活動、思考實驗,不僅能讓還子興致勃勃地主動學習,能在討論過程中分享到孩子愉快的成長,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孩子在聽故事歷程中得到的樂趣。這使得我更堅信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材料,而說故事的活動歷程也就是絕佳的學習場合。於是我從說故事、翻譯故事、寫故事到教人說故事,故事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在訓練故事媽媽義工的工作,以及國小教師研習的場合裡,我往往會得到一些對說故事反應:「說故事有那麼神奇嗎?難道所有問題都能在故事中獲得解決?」等到他們逐漸相信說故事可能但來的成效之後,問題又會變成:「故事要怎麼說比較好?」「這個故事合適什麼樣的孩子呢?」「有什麼故事書是我可以利用的?」,有些媽媽或是老師經年累月的說故事孩子聽之後,得到許多回饋的鼓舞,但是在興奮之餘又不忘反省:「光是說故事好像不夠,應該怎麼樣與孩子討論呢?」「討論的層次如何提高,為什麼我總是會不知道如何接續孩子的問題?」

從這些問題當中,不難發現這些年努力的工作終於得到了許多迴響,這些人發出了許多問題正表示他們已經體認到說故事的重要,也象徵這群走入學校的義工已經開始開展出「說故事」在台灣許多角落的路程。同時,這也提醒了我應該如何給予她們更多的支持與幫助。期待我的經驗與看法,讓大家能在不同的說故事基礎上做比較,開始發掘更多說故事所能貢獻的領域,引發關心孩子學習的成人,共同在說故事上貢獻心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心,快樂的學習機會。

原文刊登於《兒童日報》


↓2006春,也是在香港說故事情景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5201&aid=515328

 回應文章

安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故事好好聽
2006/12/11 07:08
人的耳根子軟,喜歡聽好聽的,如此故事乃應運而生!但要說得巧妙,還是需要一番操練!曾忝為圖書館的林老師,為了圖畫書的預備,又是自製道具,又要設計,能讓小朋友可以互動的節目,還要教兒歌,也是不容易!倒是自學了不少摺紙與繪圖的功夫!
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