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9/12 15:55:10瀏覽7856|回應2|推薦110 |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薰衣草在台灣成為浪漫的象徵,有薰衣草的地方,會吸引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但薰衣草性喜乾燥,台灣多雨,過於潮濕,只能小面積栽植,以為觀賞用,無法大面積種植,物以稀為貴,更使得薰衣草的浪漫氣氛,成為追逐的標的。
目前世界上幾個知名的薰衣草產區,包括法國的普羅旺斯,日本的北海道,及大陸的伊犁河谷,不知是湊巧,還是有特別原因,都位在北緯43度上下。這次到巴爾幹半島,發現在亞德里亞海上,屬於克羅埃西亞,一個名叫赫爾瓦(Hvar)的小島,山上長滿薰衣草,六、七月花季時,整片紫色花海,花朶隨風搖曳,太陽一晒就會散發薰衣草特有香氣,太陽越烈,香氣越濃;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赫爾瓦島的緯度也是北緯43°10'。
赫爾瓦島是個大約東西走向的島嶼,其最東端距離克羅埃西亞本土只有六公里,是個典型喀斯特地形,或稱石灰岩地形的海島,地表土壤乾燥,只能保存有限,甚或無法保存雨水,很適合薰衣草生長,不過巴爾幹半島的這一帶,也大都是這種土壤,隔壁的布拉曲(Brac)島也是喀斯特地形,為什麼獨獨赫爾瓦島得天獨厚,可以生長薰衣草,是有何機緣? 就不得而知。
除了薰衣草,赫爾瓦島現在有個更耀眼的頭銜,知名旅遊雜誌,將赫爾瓦島列為世界十大度假海島之一,被譽為歐洲晴天最多的地方;海水蔚藍,清澈見底,停在水面的小船,感覺似飄浮在空中,船舷泛著水色光影,如幻似夢,令人著迷;根據Lonely Planet資料,赫爾瓦島平均一年有長達2,724小時的陽光,稍勝南法的蔚藍海岸,假如以每天平均8.5小時計,更達每年平均320.5天的晴天;也像南法的蔚藍海岸一樣,令巴黎、倫敦,北歐等地,陰雨濕冷天氣特多的居民,趨之若鶩;只是在台灣,赫爾瓦島的知名度低了很多。
▲▼先前無意間發現日本北海道,法國普羅旺斯,大陸伊犁河谷三個世界知名的薰衣草產地,都在北緯43度上下。這次來克羅埃西亞,才知道亞德里亞海中小島-赫爾瓦島,6~7月時山上也是整片薰衣草紫色花海,巧合的是赫爾瓦島緯度也是43°10' ▲赫爾瓦小鎮的海港碼頭,我們從史普利特搭乘快船到赫爾瓦島,就在這個碼頭下船,遠處山頂是名叫Fortica, 也稱西班牙城堡(Spanish Fort),威尼斯所建的堡壘。 ▲從西班牙城堡遠眺赫爾瓦港,視野良好,海景絕美,港外的怕克林斯基群島(Paklinski Islands),如星羅棋布,小島相連,一衣帶水。 ▲赫爾瓦島被評為十大度假海島,石灰岩地形,海水清澈見底,海岸蜿蜒,海景絕美,這是由我們投宿的旅館看出去的海景。 ▲赫爾瓦島6~7月時山上的薰衣草會開花,滿山遍野的紫色花海,花朵隨風搖曳,映著遠處蔚藍海水,浪漫迷人,不過地形崎嶇不平,採收只能靠人力及騾子(摘自Wikipedia) ▲赫爾瓦島上的史塔里格勒(Stari Grad),希臘人西元前4世紀就開始在附近平原殖民,是歐洲最古老的城鎮之一。希臘人當時發展出來的農業技術,歷經2400年仍被使用,2008年,UNESCO核准史塔里格勒為世界人類遺產。 其實早在西元前384年,希臘人就在島的北岸,約莫中間位置的史塔里格勒(Stari Grad,克羅埃西亞語直譯為「老城」之意)建立殖民地,也是歐洲最早的城鎮之一。斯拉夫文Grad就是城鎮、都市、城堡的意思。西臘人在附近的史塔里格勒平原,所發展出來的農業設施,包括雨水儲存方法,土地的規劃方式,與分界用的低矮石牆,被持續使用了24世紀,到目前仍被使用中,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8年核准為世界人類遺產。平原主要的農作物為葡萄與橄欖樹,這兩種也是地中海型氣候的主要作物;現在的赫爾瓦島,也是克羅埃西亞兩大葡萄酒產地之一。
13~18世紀,赫爾瓦島歸當時亞德里亞海的霸主-威尼斯共和國所統治,由於赫爾瓦島位在亞德里亞海航路的中點位置,15世紀時,威尼斯將赫爾瓦島建設成主要的海軍基地,經濟上的繁榮,也帶動文化及藝術上的長足進步;文藝復興時期,赫爾瓦島出過不少在克羅埃西亞文化、藝術界的著名人物,一時人文薈萃,赫爾瓦島儼然成為克國的文化中心;赫爾瓦市更在1612年,領先歐陸其他大都市,建造完成歐洲第一個公共戲院,也建有裝潢精美的宮殿、宅邸及其他公共建築,盛極一時。
1776年,威尼斯決定將海軍基地,搬到在巴爾幹半島本土,藏身黑山(Montenegro)科托灣(Kortor Bay)最內側的科托,赫爾瓦島一時中落;後來轉型推廣觀光,憑著本身終年陽光燦爛、絕美海景的優良條件,又慢慢恢復生機。不過假如持續扮演軍事基地的角色,大概也很難有今日全球十大休閒度假海島的美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們去赫爾瓦島時已是八月中旬,早過了此地6~7月的薰衣草花季。在從赫爾瓦港往史塔利格勒的路上,我們要越過橫梗在兩地之間的山脈,天氣炎熱,山上更沒什麼遮陽的大樹,在原來花季時,會開滿整片紫色花海的地方,我們還是下車,採摘殘存的幾株薰衣草花卉,拍拍照,想像花季時,滿山遍野的紫色花海,花朵在風中搖曳的浪漫景象。
▲▼赫爾瓦港停滿小艇及帆船,海水蔚藍,波光粼粼。
▲▼赫爾瓦港的出入口。
▲赫爾瓦港的「計程船」。
▲港邊的建築,對面右邊,有三個窗戶,拱門的是1612年建成,歐洲最早的公共戲院(二樓),一樓為軍火庫(Arsenal)。
▲▼港邊一棟典雅的建築,是當年威尼斯總督的宅邸。
▲▼市民廣場(Pjaca or Town Square)最東邊的聖史第芬主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與鐘樓,及市民廣場四週的建築。
▲▼從投宿旅館餐廳看出去的無敵海景,及旅館的游泳池。 ▲▼近岸淺水處呈現較淡蔚藍,海水清澄,在炎熱的八月天,特別令人感覺沁涼舒暢。
▲已不是薰衣草季節,只能看看小攤上的薰衣草香包。 ▲▼八月天,山上的薰衣草園,只剩一些殘枝。 ▲▼旅館庭園還有數棵没趕上季節的薰衣草。 ▲▼薰衣草開花時的美景。(摘自網路) ▲▼山上的薰衣草園以石塊分區塊,下圖前面水道,通往史塔里格勒港。 ▲環地中海的薰衣草產區,土地都異常乾燥,照片為南法普羅旺斯雪儂克修道院的薰衣草園。 (請參閱 北緯43度的紫色浪漫-雪儂克修道院的薰衣草 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75284175 )
▲▼史塔里格勒的港口,港口四周的史塔里格勒平原,是赫爾瓦島最早開發的地方,也是歐洲最早的城鎮之一。
▲史塔里格勒的聖史第芬教堂(Church of St. Stephen),最早是赫爾瓦島的主座教堂(Cathedral),後來赫爾瓦港發展更快,13世紀之後,主座教堂就搬到現在赫爾瓦港邊的主座教堂。
▲▼史塔里格勒大部份房子的牆壁,都是用這種切成塊狀的石灰岩蓋的,事實上整個赫爾瓦島也都是,雖然土地乾燥,仍然開滿漂亮的花朵。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