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1 07:03:16瀏覽1224|回應5|推薦41 | |
展翅 看著孩子高大的身影,背著沉重的行囊,消失在海關門口,這些日子我內心的鬱悶、憂心,此刻徹底潰決,強忍著盈眶的淚水,不得不承認:「孩子已將展翅高飛」的事實。父母的羽翼再也無法覆蓋、保護了!他將追尋自己的夢,為自己闖一片天。雖然在我心中,他仍是個處處讓人擔心、時時要我提醒的孩子,但是看到他把手邊的事一一處理,按部就班的申請澳洲研究所,安排住宿事宜,一向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怎麼不再須要提醒叮嚀了!我才發現孩子真的長大了!我應該學習放下,讓他獨力高飛,學習更多的人生經驗,雖然萬般不捨,但是這就是人生!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該面對學習的一課。 我想起了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燕詩示劉叟]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吱吱,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角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但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作者藉燕子的生活形態來諷諫劉叟,一個循環不變的道理,不要因兒女長大飛去而悲傷,想想自己當年,不也是在父母細心呵護下長大,待翅膀硬了,就頭也不回的飛了,留下哀傷的父母,在家中悲傷空等。 最近在家中附近散步,意外發現樹叢間有一鳥巢,好奇的觀察牠們,只見兩隻鳥兒忙碌的飛進飛出,原來巢中有四隻嗷嗷待哺的雛鳥,羽翼尚未豐滿,張著大嘴等餵食,一如詩中所說「嘴角雖欲敝,心力不知疲」,有一天我觀察入迷,忽然頭上感覺有東西撞了一下,抬頭一看,居然是隻鳥,也許是怕我傷害雛鳥而攻擊我。隔了一些日子,看到小鳥已羽翼豐滿,吱吱喳喳的學飛翔,剛開始見母鳥先吱吱的叫著,接著自己飛到下面,回頭對著巢中小鳥吱吱叫,小鳥先在朝中往下看,接著一隻ㄧ隻往下跳,也許是先前學過,或是天賦,居然每一隻都在振翅之後平安抵達。有一天見到小鳥已能獨立飛翔,只見小鳥都啣著食物餵母鳥,原來牠們已學習覓食了,再隔些日子,鳥巢空了,原來小鳥都離巢而去了。啊!鳥類世界也是如此循環不息的。 還記得家母常說,寧願養孩子小時候,當時我一直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小事情多,煩心又操勞,期望孩子快快長大,就省心了。如今一晃眼,孩子都長大了,生活中少了操煩,少了許多瑣事,但是心卻空了,家也冷清了,雖不致終夜悲,但對遠行的孩子,那剪不斷的思念,擔不完的心,似是總糾結在心,無法放下。想起兒女小時候,每天忙得團團轉,心卻很踏實,雖然生活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但是看到他們長高了,成績進步了,那都是成就感,雖然忙,忙得很開心!雖然累,但是累得有希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在他的心中,越來越不重要,甚至不知何時我們不懂他們的語言,不會使用新型的電子產品,很多事,我們變得已要依賴他們了。孩子有時會嫌煩,嫌我們嘮叨的都是老掉牙的瑣事。有時他們懷疑那個當年無所不知、事事搞定的父母,曾幾何時已需要他們幫忙,處理電腦、手機了。孩子就像我們放出去的風箏,只能看他遠遠的在空中飛翔,線雖然在手中,我們也彼此肯定,他會飛回來的,有—天當他累了,但是你若想強行收回,正迎風高飛的風箏,那肯定有很大的阻力。 『養兒方知父母恩』每個作兒女的,只有在自己作了父母,才能體會當年父母的辛勞與苦心,而這種心態,永遠不斷的在人間重覆,有時當你領悟時,卻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了」。Kiwi朋友常覺得我們中國人對孩子的照顧太多,影響了孩子闖蕩人生的學習機會,也許kiwi的養育觀念值得我們參考,尤其現在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漸消失了。身處海外在東西文化的衝擊下,我們的孩子會如何面對「奉養父母」這件事,似乎也值得作為現代父母深思的。 孩子「展翅高飛」是值得欣慰的,放下養育的重擔,學習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安排屬於自己的新生活,相信也有一片新天地,等待我去享受。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