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27 02:18:32瀏覽971|回應0|推薦8 | |
繼“新課綱去中國化了嗎?別用大人的常識,要求孩子的知識”、“究竟孫中山有沒有從課本中消失?看趙少康等人挑撥國族認知的意圖”之後,10月26日聯合新聞網出現一篇名為“孫中山的文資悲慘史(上):銅像與建築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472/5843400?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作者為蕭文杰。
從這些文章的內容看來,我感覺這撮人的心態,無非“孫中山還在課本裡啊”,就是“國民黨自己都不重視與孫中山有關的文物”。
北市中山堂、陽明山中山樓、北市國父史蹟館、台中天外天劇場之數十年過往,蕭文以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將這些建築與孫中山牽連,說是不提便對認識建築之歷史不夠多元,例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台北中山堂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開會地點……解決二二八事件《三十二條要求》……第一條便提及孫中山……制定省自治法為本省政治最高規範,以便實現國父建國大綱之理想”。
滿腦子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人,是不會提到才剛過的台灣光復節。
按維基所述: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的受降典禮,於上午10點在臺北公會堂(現為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陳儀將軍則代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受降……翌年(1946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命令,訂定受降典禮的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 維基的內容,在蕭文便轉變為“台北中山堂……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受降儀式第十五受降區的地點”。
在多元認識建築之歷史下,中山堂之過往,二二八被放大了,光復節卻不見了。
蕭文前段便說:即便孫中山創立了國民黨,可是在國民黨執政的縣市,一旦遇到開發,也對保留孫中山文資超級不友善,甚至有些還要依靠當時的在野黨黨員來呼籲搶救。
若參照維基的說法:原先國民黨想拆國父史蹟紀念館,以建一所十二層大廈,留一層展出國父遺物,被黃季陸強烈反對。1981年,交通部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籌備處來函,說為鐵路地下化工程,將開闢北平路,拆除靠路旁三分之一的房舍,國父史蹟館也包括在內。同年5月3日,孫文二孫孫治強籲請政府有關機關希望能保存這處所。1982年4月7日,臺北市議員林正杰和徐明德對該館要拆遷之事發表質詢。經協調,1985年末開始拆存舊料,由中華顧問工程司規畫,將按原形狀、同材質、同面積、同顏色往北復建……1987年3月10日,國父史蹟紀念館重建落成典禮由中國國民黨祕書長馬樹禮、交通部部長連戰、黨史會主任委員秦孝儀、台北市市長許水德、孫文長孫孫治平共同剪綵,各界人士約兩百多人到場觀禮。
不知國父史蹟紀念館重建落成典禮,當時在野黨有無人員出席?蕭之多元,實則偏頗矣。
唉……倘若這幾位文章的作者能向他人說一句“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我們的國父為孫中山先生”,就這一句便是對中山先生的尊敬了。否則,雖文章洋洋灑灑之述,卻難掩欲蓋彌彰之臭。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