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大的不同
2022/03/03 18:42:44瀏覽843|回應4|推薦7

不知“師法全民皆兵的烏克蘭?淺談台灣的民兵反抗體系”(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873/6135075?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文章的作者的軍旅經驗如何。依我的淺見與經驗,願以下評語與其交流交流。

 

俄羅斯大舉入侵烏克蘭,震驚全世界。面對俄羅斯的大軍壓境,烏克蘭政府除了動員全國的後備軍人外,還宣布打開武器庫——讓任何一個擁有烏克蘭護照的公民,可以領取武器一起參與防衛作戰。烏克蘭人踴躍參戰的態度,也令世人動容。

 

台灣一樣面臨強敵威脅,在烏克蘭遭到攻擊後,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受到極大的關注。烏克蘭的這種戰術台灣是否可以效法,也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特別是台灣擁有數量龐大的後備軍人,都受過軍事訓練,更讓許多人覺得應該學習這樣的作法,以嚇阻敵人

評:用後備軍人之數量以做嚇阻,若真有效果也極其有限。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新發明,國軍以前就考慮過類似作法,美國也建議過相同的戰術。這幾年美台軍事交流升溫,從過去的隱秘合作,變成公開派遣教官來台協助國軍訓練,在這過程中就曾經透露,美軍教官提供台灣特戰部隊「地下反抗體系(Resistance network)」的訓練。教導特戰部隊潛入民間,組織民間後備軍人與願意參戰的平民,進行游擊作戰,執行側翼伏擊,偵察哨戒,後勤支援等任務,協助正規軍作戰。萬一戰事不順,還能保留武器,隱藏在敵後繼續抵抗,等待反攻的時機。

評:當“游擊作戰,側翼伏擊,偵察哨戒,後勤支援”發生時,正規軍是何種狀態?

美國特種部隊對於這種戰術非常熟悉,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時,打頭陣的並不是戰機或坦克,而是前往連絡當地反抗組織的特種部隊。如在伊拉克戰爭中聯合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人,組成武裝部隊進行反抗。在阿富汗戰爭中策動北方聯盟,一起推翻塔利班政權。這種作戰方式在城鎮戰中特別有效,因為易於躲藏。特別是擁有地緣關係的反抗組織,因為熟悉當地情況,又有在地居民協助,提供各種支援與情報,常能有效偷擊敵軍,造成敵方巨大的物資或兵力損失,使敵軍在長期的騷擾戰中,耗盡精力

評:是誰耗盡精力?

不過這種戰術,其實有利有弊,台灣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應該謹慎評估其中的得失,與必須付出的代價。就優點來說,台灣雖然在改採全募兵制以後,一般役男只服過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但操作步槍與基本戰鬥是不成問題的,更不用說退伍更久,服過一年至一年十個月兵役的退役役男。台灣備戰多年,也庫存許多的槍械。即使進行完第一波的動員,編成目前國防部所規劃的各級後備部隊,仍有許多剩餘人力與槍械。這其中可能有不少願意參與作戰的人,都是國防部在戰時可以運用的潛在兵力。

評:不成問題?原來,超過4個月的兵役時間都是多餘的!

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很幸運地擁有海峽天塹,讓中國無法像俄羅斯一樣,直接以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入侵。對解放軍而言,要運送一名士兵與一輛裝甲車渡過海峽,都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耗費很多的資源。雖然近十幾年來解放軍積極興建登陸艦與大型運輸機,在兩棲登陸與空降、機降的能力上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但仍然無法扭轉作戰初期的人數劣勢,更難以在一開始就運送數量充足的重型裝備上岸。所謂猛虎難敵猴群,即使解放軍入侵的第一波先鋒都是精銳,在缺乏重型裝備下面對數量龐大的步槍兵,一樣很難取勝。台灣如果在開戰初期,妥善利用這樣的人數優勢,將可搶得先機

評:

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不同,就是戰爭一旦發生,多數台灣難民逃無可逃!

奇怪,此文作者對“數量龐大的步槍兵”做樂觀想法。

其次是萬一第一階段的反登陸作戰失利,敵軍已成功站穩灘頭,甚至深入內陸城鎮,這些受特種部隊領導與指揮的民兵部隊,也能輕鬆隱匿在敵後,持續騷擾敵軍,並提供情報以利於反攻作戰。因為放下槍,誰也無法從外表辨認這些民兵成員。大批的槍械流入民間,進入到這些民兵部隊手中,還會對敵方的佔領軍形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在敵軍真正入侵前,就透過公開的影像,傳播槍械已開始發放的新聞,除了可以展現台灣全民抗敵的決心,也能對敵方產生嚇阻的作用。

評:請問“輕鬆隱匿在敵後”此時的敵後在哪?

但這種戰術的最大缺點,就是拿起武器,卻未穿軍服的平民,是不受國際法保護的交戰人員。而且敵方部隊在屢屢遭受未穿著軍服的平民偷襲後,可能會攻擊或屠殺百姓報復,讓戰火波及到無辜的民眾身上。之前國軍在演習中加強偽裝作戰車輛,讓外表看來像民車,以保存戰力時,就有人擔心,這可能會讓敵方無差別攻擊民車,而造成不必要的死傷。同時,將槍械發放到民間,也可能形成戰時的治安問題,因為無法保證不會有居心不良的人領到槍械。萬一這些人取得槍械的目的是要趁亂做惡,將形成更大的問題。

此外,一旦槍械流入民間,就會脫離軍方掌握,即使最後政府選擇議和,民兵部隊也可能繼續作戰。因此開放軍械庫讓民眾取得槍枝,就代表政府決定無限期抵抗到底,除非獲得勝利,否則永無止境。只要有民兵部隊不放棄,盤據在城鎮或流竄在山區進行遊擊戰,戰事就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方式,是最絕望時所採用的戰術。此次烏克蘭就是在大軍壓境,多數人都覺得基輔轉眼將淪陷時,被迫採用這種策略,甚至還鼓勵所有居民製作汽油彈來抗敵,這已經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評:既然“政府選擇議和”,何來“政府決定無限期抵抗到底”?

所以對台灣來說,是否要在一開始展開動員時,就採取如此激烈的作法,這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不過國軍或許可以思考,設計一套並行的動員方式,來妥善運用後備兵力,同時避免這種戰術會出現的問題。因為以目前來說,國軍的第一波動員規模,大概在二、三十萬人之間,因為這是後勤支援可以負擔的最大範圍。畢竟部隊作戰需要糧食、油料、彈藥與各種作戰物資。如果動員的人數過多,可能戰爭還沒有開打,國軍的後勤系統就先撐不住了,但台灣長期累積下來的後備軍人,卻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評:原來國軍的後勤系統只能撐二、三十萬人之間!

將第一波未徵召的後備軍人編成民兵部隊的優點,是民兵會攜帶領取的槍械返回民間,自行籌措作戰物資,軍方只要定點發放彈藥即可。國軍可以在這樣的思維下,籌組另外一種後備部隊,在平日先調查有意願參與的國民,年齡與性別限制可大幅放寬。如果曾是後備軍人,就恢復後備軍人的身分,如果不是後備軍人,就送往參加軍事訓練役,取得後備軍人的身分。在戰事爆發後,立刻動員成為現役軍人,授與軍階、軍服、武器與彈藥。並由特種部隊或軍方指定的指揮人員,以小股部隊的方式,攜帶武器返回自己防守的區域。

評:民兵會......自行籌措作戰物資。是去家樂福補給嗎?

這種事先規劃好的地下抵抗網路,可在戰爭爆發前就部署全國。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接受徵召的後備軍人,已獲得軍階、軍服與武器,是現役軍人,但在作戰時擁有如同民兵一樣的靈活性。國軍可在事前審查這些人的資料,剔除可能有問題的人員,在戰後依名冊收回武器。當然,如果戰事進展不順利,這份名冊不可落入敵方之手,必需立即銷毀。這支另外存在的後備民兵,有別於國軍目前規劃的後備部隊,軍方不必再額外籌措經費來維持這支部隊,只要在戰前打開武器庫,將多餘的武器發給願意為國作戰的國民即可。

評:在戰後依名冊收回武器……很難、也不敢想像!

台灣社會其實一直有一些民間社團,希望能為國防貢獻一己之力。若問為什麼這些人不加入國軍,這有些強人所難,畢竟年齡、事業、家庭等各種問題都可能不允許,但國家不應該懷疑他們的愛國心。長期以來這些民間社團也都在尋求接受軍事訓練,或戰時可以協助的方式。只是國防部一直以來對這些民間社團敬而遠之,這背後的考量雖然可以理解,但此次的烏克蘭戰事,讓我們看到在戰時願意挺身而出的國民,不只對於民心士氣有極大的助益,在城鎮戰的短兵相接中,打死不退的民兵一樣擁有強大的戰力。在大敵當前下,國防部或許可以慎重考慮與規劃,為台灣建立另一道安全保障。

評:“長期以來這些民間社團也都在尋求接受軍事訓練”……是誰?是1450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ls&aid=171880967

 回應文章

人神佛魔上帝各種萬年禍害沒必要再丟臉萬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打擾了!!
2022/03/24 11:03
 0119
▲👍💥打擾了!! 💖廣傳手機<●1代拚萬代><●拚自己及萬代子孫「●不再被錢陷害萬代」>!!✌️\^O^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3/03 19:22
臺灣海峽確實能阻止解放軍登陸,但本島距離大陸太近,全區在火箭炮射程內,解放軍雖難以登陸,但卻可以輕易封鎖臺灣,讓臺灣極端艱困。但相對的,中共的代價也太大,根本不划算的,這也正是中共一直不動武的原因,但是如果臺灣正式獨立,那中共也只好不計代價開打了!這其實是兩敗俱傷。不管打或不打,只要兩岸不和平統一,老美永遠是最大獲利者。

如果真的讓解放軍登陸,並穩住陣腳後,臺灣面積小人口密集,沒有戰略緩衝空間,無法進行持久的游擊戰,或地下反抗戰。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2/03/03 19:15

國軍可在事前審查這些人的資料,

剔除可能有問題的人員

有道理。我現在就去買五星旗,成為絕對有問題的人員。打仗的時候我就免當恐怖分子,免送死了。

哈哈哈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2/03/03 19:03

牠們今天就可以去烏克蘭體驗實戰。一年後活著回來,就夠格指著我們的鼻子說:你們懂個屁。

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