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08 19:04:54瀏覽859|回應2|推薦4 | |
在學期間某天,大夥在教室等待,準備下一堂上課。此間A君正閱讀原文書,但卻有那好事之B君, 眼見A君讀著那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原文書,便在一旁酸言酸語地對A君不斷地嚷嚷道:看得懂嗎、看得懂嗎。A君本也不搭理,隨他便是,但B君持續打斷A君閱讀,惹得向來舉止斯文的A君終究按耐不住,突然起身,單手抓住B君的衣領,咆嘯道:我惹你了嗎、我惹你了嗎。此事因雙方各退一步,便未釀成拳腳相向。事後,眾人早已忘記此一同窗插曲,當然也不記得B君當時對A君之言語,但自此A君在眾人心目中似乎留下了一點不可言語的形象。
打人就是不對,這是眾人責怪動手打人的邏輯。這種簡單的邏輯,應該大家都懂,所以就保證打人不會發生?因為應該不會打人,所以便言所欲言、為所欲為?
俄烏戰爭短期看似不止。但戰爭發生前,誰做了何事以避免戰爭發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