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01 18:51:28瀏覽1625|回應0|推薦13 | |
進入11月以後,東北風逐漸轉強,冷空氣帶來寒意,天冷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吃起來暖呼呼的<紫山藥糊>和煎得酥香的<桂圓紫山藥煎餅>,那是成長記憶中的一份愛,來自我的母親。 冬日溫暖的<紫山藥糊> 似乎有記憶以來,「紫山藥」就與我的生活產生了奇妙的連結,小時候每到冬天寒流來襲,媽媽都會把刨絲的「紫山藥」用麻油炒香,加上米酒悶煮至軟爛後再加入紅糖,這碗透著酒香與麻油香的「紫山藥(糊)」通常都是睡前才煮,媽媽總在煮好後催促我們趕快吃下,因為食補的力道可以讓我們一夜溫暖好眠。 紫山藥糊的烹煮過程 融合麻油香與酒香的<紫山藥糊> 媽媽在冬天煮紫山藥的習慣來自外婆,南投縣原本就是紫山藥的大本營,住在南投山上的外婆,每年都有紫山藥可收成,出嫁後的媽媽延續了種植紫山藥的習慣,於是舊家後院總能見到紫山藥攀藤的景象。 種植紫山藥須架設竹枝以利攀藤 舊家後院常可看見媽媽全副武裝穿梭於菜園的身影 一般人對「紫山藥」或許比較陌生,其實「紫山藥」是山藥的紫色品種,其功效與山藥大致相同,山藥是多數人所熟知的養生食材,切片曬乾後的山藥就是中藥裡的「淮山」(四神湯的”四神”之一),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藥可「健脾胃、補虛嬴、益腎氣、止瀉痢、強筋骨、潤皮毛、除寒熱邪氣、久服耳聰目明,輕身不饑延年…」,簡單說就是「很滋補」! 台灣的山藥有三大產地~新北市雙溪、嘉義縣阿里山與南投縣,其中紫色山藥幾乎都集中在南投種植,「紫山藥」的口感不如白山藥綿細,所以料理方式多半刨絲或磨成泥,民間習慣稱紫山藥為「紅薯」(也有稱「紅山藥」),媽媽就常跟我說「紅薯真好!」,怎麼個好法呢?除了前面提到的關於山藥的諸多好處,據說紫山藥常用於孕婦產後補身,當然啦,即使不是孕婦,紫山藥同樣是滋補身體的好食材! 元氣滿滿的<桂圓紫山藥煎餅> 有次回家跟媽媽聊起自己有血壓偏低及手腳冰冷的問題,媽媽立刻說:「我煎紅薯給妳吃」,只見媽媽在磨成泥的紫山藥中加入很多桂圓,拌勻後,倒入加了苦茶油的平底鍋煎。 桂圓就是龍眼乾,其好處也是人盡皆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龍眼味甘,開胃健脾,補虛益智」。因此一般會用來開胃健脾,補氣血。 而說到「苦茶油」,也非等閒之輩,苦茶油是由「油茶」(俗稱「苦茶」)種子以冷壓法萃取的食用油,因為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蛋白質、維生素A、E及山茶柑素…等營養成份,很受推崇,另外,油質穩定,加熱時不容易產生油煙也是苦茶油的一大優點。 媽媽常說苦茶油很好,初一十五吃素的日子,她會以苦茶油拌麵線當早餐,說是能保護胃,品質好的苦茶油售價不便宜,一瓶500元以上稀鬆平常,但平日省吃儉用的媽媽,買苦茶油倒是不心疼,經常跑到雲林草嶺去買苦茶油。 紫山藥、桂圓與苦茶油都是很好的食材,我看著媽媽用母愛為我烹調這份<桂圓紫山藥煎餅>,心裡的溫暖早勝過紫山藥帶給我的身體滋補! 在東和派出所被公告為歷史建物之後,原屬派出所宿舍的舊家菜園已被剷平,沒有了可種紫山藥的土地,媽媽顯得有些失落,於是她改用買的,依然不改烹調紫山藥料理的習慣,我珍惜的嚐著每一口<桂圓紫山藥煎餅>,對這份母愛的依戀,如紫山藥藤蔓般綿延不盡。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