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水臭油棧
2011/10/21 00:31:59瀏覽3555|回應5|推薦212

 

 

 

淡水是個歷史小鎮,俯拾即是古蹟,每個古蹟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最近剛出土的「殼牌倉庫」,用洋行古蹟見證淡水,從開港以來的繁盛與衰退。

 

 

 

 

 

1860年英法聯軍迫使清廷簽訂「北京條約」,淡水被開放為通商口岸,當時捷運站一帶稱為「鼻仔頭」,沿著「鼻仔頭」河岸分佈許多洋行,其中嘉士洋行原本以茶葉出口,1897年英商殼牌公司將其併購,並賦予了遠東地區油品進出口買賣的新業務。

這就是「殼牌倉庫」前身為「英商嘉士洋行」的來龍去脈。

 

 

「殼牌倉庫」尚未正式開放參觀,目前由「淡水文化基金會」管理,暫時作為「淡水社區大學」之用地,感謝基金會工作人員許可,我們得以有限度的進入參觀古蹟外圍。

 

 

 

「殼牌倉庫」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內有四座大跨距磚造倉庫、及三座小型庫房歷史建物,大都經過整修如新已無百餘年之滄桑感。

 

 

首先看到的是一號倉庫:主建材使用清水磚,門窗皆有凸出的半圓捲型磚造拱門,門窗柱石皆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來源:解說牌)

倉庫堆滿各項油品易燃物,特別採用防爆窗。

 

 

二號倉庫:主建材使用閩南扁平方磚,也採用防爆的厚重鐵窗。(來源:解說牌)

 

 

 

 

 

殼牌倉庫雖然只是儲藏貨物的地方,卻採用當時最為精良的技術興建,一百多年後才能流傳到現在。

 

 

 

鍋爐間:因大型散裝油槽及其他動力之需要,在二號倉庫後方興建三連間的磚造平房,作為整區動力供應的鍋爐間。(來源:解說牌)

鍋爐間左後側有架設管線的石墩基座,在幾度翻修之後,已沒有昔日風貌,現僅是一磚造的連棟平房。(來源:解說牌)

三號倉庫:約為1920年代以後的建物,格局與建材都不如前期倉庫講究。

 

較為特別的是,側邊大門裝飾有「福祿壽喜」圖案,富有中國風味,十分有趣。

其中的奧妙,引述一段「淡水文化基金會」注解:

「建築樣式雖為外國人所設計,實際上多是由本地的工匠所完成,可以窺見在殖民文化所帶動的建築文化遷移中,無法完全移植,還是需要適應當地狀況。」

 

 

三號倉庫緊靠淡水河岸,風景宜人。不過,由倉庫飄出來的汽油、煤油味實在臭得嗆鼻,淡水人都稱呼這裡為「臭油棧」,如果現在還營業的話,一定會有接不完的抗議電話。

粗略看了一下倉庫群外圍,沒有內部實景的加深印象,實在難以深入其境,感受當年的歷史風華,最吸引我的卻是老樹綠蔭形成的靜謐空間。

 

 

 

 

 

一棵百年樟樹,巍然撐起一片天,蔭澤百年時空。

 

建築會老舊、傾倒,老樹仍舊屹立不搖、仍舊在茁壯。

 

 

 

另外,還有一棵大樹,論樹冠之闊大、葉蔟之茂盛,更勝一籌。

 

 

其實這是由稜果榕、月橘(七里香)、小葉榕三種樹木結盟的「三兄弟」。

是什麼樣的因緣巧合,讓它們彼此牽絆、命運糾結?

 

濃密樹蔭下,散落著幾個歷史遺跡。

 

「殼牌倉庫」全為嚴禁煙火的油料品,隨時都要注意防火安全,在十九世紀末淡水成為第一個自來水使用地區後,「殼牌倉庫」便是自來水厰最大客戶,還特別建造可增加水壓的幫浦間。(來源:解說牌)

然而,這個幫浦間並沒有阻止得了那場大火的發生。

 

 

 

話說殼牌公司是屬於英國、荷蘭所有,二戰時期的台灣則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政府強徵殻牌倉庫所有資產。

除了倉庫建築之外,殼牌還建造三座油槽,容量分別為2500噸、1200噸、60噸,十多公尺高的油槽,是淡水河口一帶最為醒目的地標。

二次大戰爆發,殼牌倉庫成為盟軍轟炸目標,油槽中彈起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才撲滅,這便是地方耆老口耳相傳的「火燒臭油棧」。

 

 

 

 

 

 

 

 

 

 

樹蔭下,有一條鐵軌往外延伸,接通舊淡水火車線,便利裝載油品。

火車停靠的月台,使用清水磚砌造,大致完整保存下來。

目前見到的支線是購買舊鐵道重新舖上,據說這一小段就花了200萬台幣,修復古蹟的花費實在很驚人,拆掉古蹟當成廢鐵賣卻值不了幾個錢,而我們的政府似乎不太會打算盤,老是賤賣高買。

 

油槽被轟炸後,殼牌倉庫從此沒落,只做為備用倉儲。

戰後,殼牌倉庫由台灣長官公署接收,成為國有財產,為了要回在火災中倖存的土地、建物,殼牌公司和政府打了幾十年官司。

 

 

2006年,淡水快速道路提案,將通過鼻仔頭歷史古蹟,在淡水文史工作人員努力搶救下,殼牌倉庫倖免於埋沒地下,殼牌公司被這種維護古蹟的決心所感動,索性答應將殼牌倉庫提報為古蹟,至此,因殼牌倉庫的纏訟不休終於結束,殼牌倉庫也有了完美的歸宿。

殼牌倉庫處處是歷史,看盡淡水港口貿易的興衰,歷經戰火猛烈的考驗,好不容易留下的歷史痕跡,而歷史的軌跡持續往前推動。

 

 

 

 

捷運淡水線行駛的路線,是使用舊淡水線鐵道,因為歷史之偶然,殼牌倉庫區域外的支線又與淡水捷運交會,淡水臭油棧的故事仍會流傳下去。

 

 

 

 

資訊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

 

 

 

 

 

 

 

 

 

 

( 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一隻名叫Iris的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12/03 16:17
常常走旁邊的斜坡上去、還打氣象監測站和軍營過去,
只知道那裡標示著"淡水社區大學",
經過那兒,
都不知道裡面長得這個樣子!!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麗的景色
2011/10/28 13:40

""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02 22:31 回覆:
謝謝來訪

葉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故事的地方
2011/10/25 06:02
經過蝶非介紹
才知道有這個地方
有故事的地方  值得用心貼近欣賞
一旦落入紅塵 
不管成為精靈或是塵土 
這肉身終究沒參悟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1-02 22:31 回覆:

有故事的地方

也會流傳很久很久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火燒臭油錢
2011/10/21 23:37

《火燒臭油錢》很特別的一段歷史故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0-22 00:29 回覆:

這段歷史故事塵封許久

隨著古蹟整修才漸為人知


紹小丌al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奇一事
2011/10/21 20:35
不知園內是否有介紹淡水五舍黃東茂.他當時好像是殼牌的代理商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10-22 00:28 回覆:

記憶所及好像沒有

至於倉庫內是否有提到

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