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6 00:51:44瀏覽6777|回應2|推薦45 | |
銅鑼鄉除了杭菊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地方特色,等著遊客一一造訪。 客屬大橋跨越後龍溪,往西銜接苗119線到三義,往東連接72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至公館,去年完工啟用之後,銅鑼對外交通更便利了,說客屬大橋是銅鑼的門戶一點也不為過。 據相關單位描述:客屬大橋造型相當奇特,為懸索系統橋樑,橋型以三角形承拱代表「耕作之牛」,連接兩個三角形承拱間的橫樑為「軛」,並以鋼纜(意控繩)拉其後的「犁」耕作,整體造型意涵客家人的勤儉耕讀。 局部放大來看,還真的很像一隻牛頸背上扼著曲木犁田的剪影。 一道綿長的綠色圍籬代表銅鑼鄉歡迎客人光臨。 看似不起眼的藤蔓植物,十二月至二月花開時節,數以萬計的橙黃色花朵一起怒放,一串串的,像極了春節時燃放的炮竹,它有個火烈的名字--炮仗花。 銅鑼鄉公所推動環境美綠化工作,在鄉內各村中心至偏遠角落,大量栽培炮仗花母株,打造一座炮仗花城,「銅鑼」鑼鼓喧天怕不夠響亮,還要以大陣仗的炮火來宣揚他們的熱情,實在令人盛情難卻! 可惜我每次都來太早,未能親眼見到成串金澄的花如炮仗似的炸開來的大場面。 配合WTO稻田轉作,農地都改種其他作物,像這樣的稻田景觀已經不多見了。 金黃的稻子抽出穗,粒粒飽滿地,盛不住重量往下垂,越是滿盈越要謙卑啊! 前往九湖自行車道途中,青青茶園隨處可見。 一棵樹、一畦茶園,不起眼的景色,也可以有美麗的情境。 九湖自行車道,是銅鑼鄉引以自豪的「全台最美、最高的自行車道」,全長約八公里,其中有約五公里與舊有的茶園產業道路相結合,故沿途可見錯落有致的茶園,這真是我見過最美的自行車道。 車道沿九華山稜線修築,正好行經火炎山山脈的稜線,為了避免路線中斷,特別搭建兩座橋橫跨山谷,加以銜接,包括古意吊橋和景觀橋: 古意吊橋加入創意思維,亟具觀光發展潛力; 景觀橋係結合休閒、賞景、健康等概念設計,是一個極具現代化多功能的橋樑。 這二座橋也就成了銅鑼鄉最新的景點。 自行車道環繞九湖台地,沿線經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腳力好的朋友不妨去挑戰一下古人走的路徑,發發思古之幽情。 車道的終點是九華山大興善寺,這裡的大悲水非常有名氣,很多人專程前來取水,據說可以治百病,靈驗與否?心誠而已。 大興善寺後山有片「大草原」,不過看來規模不大,但見青青綠草隨山勢起伏,隨風舞起,形成一波波翻滾的綠浪,宛如一床天然的毯子,讓人忍不住想躺下去,曲肱而枕之,睡個好覺。 下山進入市區,銅鑼火車站前的中正路上祭五臟廟,『苗栗故事館』是一間頗有特色的餐館,館內利用每個牆壁與角落,來展示館主多年的文物收藏,娓娓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入館每人最低消費一百元,可點上一大碗公的飯或麵,餐前先送來免費招待的手工自製客家麻糬,餐後再送來手工自製的大豆冰棒讓客人甜甜嘴,至於主餐的部分,我推薦客家養身板條,簡單的味道中有著濃濃的古早味,邊用餐邊欣賞老闆收集的古文物,飽了肚子也飽了眼福,大呼過癮! 填飽了肚子,別急著離開,還要去附近的一家「重光診所」,唉呀,當然不是去看醫生,是去看老建築啦! 診所於民國三十八年興建,混合中、西、日式建築風格,是當地居民生活的醫療記憶場所,見證銅鑼地區發展及居民醫病關係,格局至今完整保留。 據說診所也是日文翻譯作家劉慕沙女士的老家,她的先生是寫「狼」的朱西寧,他們的女兒是現代文學瑰寶朱天衣、朱天文,一家四口都是知名作家,銅鑼鄉想必非常引以為傲吧! 一趟銅鑼之旅,是結合美景與美食、以及人文氣息的知性之旅,過了杭菊花季,銅鑼鄉又將回復她原有的寧謐,那時更是細細品味此地風情的好時節。 資訊來源:苗栗縣觀光旅遊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