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31 15:26:24瀏覽650|回應0|推薦40 | |
渡桑乾 ( 唐. 賈島)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爸爸的家鄉古名徽州, 自然環境山多田少糧產不足, 男丁十三四歲遠赴外鄉打拼者比比皆是, 造就不少難得回故鄉的徽商. 聽爸爸說: 我們家某高祖清朝時由北方奉派至徽州做官, 見該地山明水秀, 卸任之後就定居在那裡, 世代耕讀傳家. 原本守著家業就能安逸過日子的爸爸, 卻因日寇侵華, 十九歲即揮別故里投筆從戎, 在一個又一個的戰場, 以其工程專才報國, 更以別於徽商的方式飄泊在外, 足跡踏遍半個中國, 幾番差點病故客途.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 爸爸奉派至廣州, 結識媽媽. 其後爸爸又被派至武漢, 然後再奉調上海. 從武漢赴上海途中, 經過出產名瓷的江西景德鎮, 由當地越過江西安徽的交界處, 離老家就近了. 任務在身卻又思鄉情切, 因而購置一籃上品瓷器餐具帶著, 期望到上海安頓之後, 利用時間返鄉探親, 將瓷器送給我當時仍健在的祖母. 爸爸到達上海之後, 不但如願將留在廣州的媽媽和他未曾謀面的我大姊接到上海, 也安排時間獨自返鄉. 行前爸爸寫信告訴我家鄉的伯父他的行程, 沒想到伯父卻在半途攔截爸爸, 阻止他回家探母, 因為伯父得到密報謂: 地方土匪將綁架爸爸以換取造反用的武器. 爸爸將那一籃瓷器交給伯父, 黯然過門不入. 而後又離開上海, 帶著媽媽和我大姊派到台灣工作. 爸爸在四十八歲時軍職外調至政府單位, 做工程開發專案, 直至六十五歲以簡任十二職等退休. 台灣政府開放探親時, 他因公務員身份無法去大陸. 甫退休又因我妹妹替他申請的美國移民已獲准, 故赴美和定居在那邊的子女們團聚. 其後照顧我得病的妹妹, 幫忙撫育我弟弟的初生寶貝 ......... 林林總總的事牽絆著, 直到七十歲返台時, 才和同鄉組的返鄉探親團一起, 回返闊別五十一年的家, 媽媽這個外地娶的媳婦也首次回去. 返鄉團從香港轉機至南京, 再乘火車回去. 終於看到老家那棟三層樓高有著飛簷和馬頭牆的徽派建築, 祇是白牆蒙著歲月的痕跡, 當年從窗戶往外遠眺即能一望無涯的書房, 屋頂破穿了一個大窟窿. 而除了我伯父和長子一家住在那裡之外, 整個宅院不知被那兒來的閒雜人等霸居著, 種種景象摧心摧肝. 我伯父有兩個兒子, 長子繼承家業, 除了農田之外, 還照顧幾座山的山產林產和茶葉等經濟作物, 次子在縣城裡任小學校長. 老兄弟見面自是一番淚眼相望, 而一些認識與不認識的親戚聞風而來絡繹不絕, 少不得分紅包送禮物, 場面令人震撼. 爸爸祭拜先人之後, 和我伯父閒話家常數日, 見到幾位當年一起讀書的同學, 即和媽媽轉赴上海探望我的大舅, 赴廣州看我的小阿姨. 或許旅途勞累之故, 回台之後就病了, 其後近四年都為心臟病所苦, 直至辭世都沒能再踏進老家. ( Nowhere, Jan 31, 2010)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