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4 13:13:09瀏覽10011|回應2|推薦60 | |
喜獲【清河張氏馬堂族譜】 二零一二年四月底,因公與外子由台北市至第一次到訪的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 (舊汀州府)。 回台前向西行越過福建省西與江西省東南的交界處,至江西省瑞金市,體驗江西、福建、廣東三省通衢之處的地理人文。 然後迴身向東南行,目的地為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 (舊汀州府),除探訪客家土樓群,也希望能進一步跨過永定,找尋外子第十三世渡海先祖亨公攜來的族譜所載先祖所居住的: 【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新安里和平社東陶甲嶺下】。 我們祇知道自己是平和縣文通公這一脈的張姓子孫, 第十三世先祖亨公由上址離鄉渡海來台。 經廈蓉高速公路,下福建省龍岩市的交流道之後,進入永定縣,一路放眼望去丘陵起伏,群山蒼蒼,邈無盡頭。 層層疊疊的山巒和山谷中,儘是角型、圓型、長方型、半月型的客家土樓。 建造土樓遠朔唐代,現存最古的有六百餘年歷史。 土樓群不但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共領導人近年來大力宣揚的觀光聖地。 沿途有限的可耕地遍種菸草,因為菸草是福建省最大經濟作物。 參觀位於永定縣洪湖鎮洪坑村,被譽為土樓王子的「振成樓」時,聽某遊人說︰雖然胡錦濤主席、連戰伉儷等冠蓋名人,都曾造訪「振成樓」,但是初溪的土樓群才是原汁原味,於是驅車前往。 當晚宿於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土樓群民宿「餘慶樓」。 次晨向初溪當地居民打聽平和縣怎麼個走法,他指向遠方山坳說︰「過了那個山坳,就是平和縣的蘆溪鎮。 都是山間泥巴小路,徒步祇有 循著路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巔巔簸簸,尋尋覓覓,終於到達平和縣的蘆溪鎮。 一路問人,經霞寨鎮到達平和縣政府所在的小溪鎮,拿著兩百年前的舊地址,逢人就打探。 有位豬肉流動攤販,指點我們到平和縣政府詢問。 該日正放五一勞動節假,縣政府祇有幾名值班人員,但是他們很熱心的找來正在休假的國台辦。 國台辦熟門熟路的將我們帶到水龍宗親家,水龍宗親看到我們給他的舊地址,立即謂:我們的第十三世先祖亨公渡海到台灣前所住之處,現在的地址是【福建省平和縣安厚鎮田徑村嶺下組】,祖先宗祠在叫做馬堂的地方。 原來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九年之間,同屬一三七世祖文通公脈(也就是後世祀奉為清河馬堂張姓第一世祖的文通公)的張姓宗親們,根據各房所藏族譜及當時的最新資料,重新編纂最新完整版族譜,水龍宗親即是主編,難怪他如數家珍。 由於我們的直系祖先宗祠面對馬堂山,因而地名叫做馬堂,這本最新完整版族譜也名為 【清河張氏馬堂族譜】。 於是向水龍宗親請求割愛一本,做為傳家珍寶。 走出水龍宗親府第,即經板仔鎮轉進安厚鎮,在路旁遍植平和名產蜜柚的路上,邊看路標邊問人,耗三小時餘,終於穿越勉強可供小型車通過的田間道路,在下午五點到達嶺下。 夕陽啣山無法久留,但是站在先祖亨公離開故鄉前踏過的的土地,望著肥沃的水稻田,心中洶湧澎湃無限感恩,不能自己。 我們家原有的由第十三世渡海先祖亨公攜來的族譜,僅登載馬堂一世祖文通公以降的記事,謂文通公由寧化石壁遷平和,文通公之前均從略。 十三世祖亨公及之後的記事,由後世接續至今。 二零零九年小溪鎮水龍宗親總彚主編完成的【清河張氏馬堂族譜】,有 一世祖揮公乃黃帝第五子,製造弓箭,幫助黃帝公孫軒轅打敗蚩尤而受封於清河之陽 (現在的河南省清河縣),並賜姓張,後世子孫均以【清河】為堂號。 一世祖以降的直系先祖, 或世襲官爵或因功受封,都是佐國的諸侯貴族階級,例如︰ 二世祖味公,水官,封於汾州。 五世祖侯公任堯帝的大夫,九世祖大效公司火正,十二世祖天杰公助大禹治水,十五世祖噶公乃夏朝仲康時大夫。旁支別系為時之俊傑者,無需在此攀龍附鳳。 尚有一位奠定中華民族千秋大業的直系先祖,在此需特別著墨,即八十世祖張良,良公幫助漢高祖劉邦,推翻秦朝建立大漢,封留侯,官拜宰相,早已青史留名,為我華夏子孫景仰。 唐朝開科取士,讀書人以考試獲得功名,一二二世祖惟立公於唐昭宗時高中進士,歷官湖南觀察史。 至一二六世祖見詳公時,亦為南宋登宗時進士,官至宣撫史,卻因朝政腐敗,被謫為江西省樂安縣令 (現在的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 辭官之後,遷往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石壁 (現在的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從此歸隱田園耕讀為生,後人曾遭受欺凌,房舍被燒毀。 為尋出路,後世子孫有人陸續遷往上杭、連城、龍岩、漳州等地。 第一三七世祖文通公大約明朝永樂年間,由寧化縣遷入漳州府平和縣境,後世子孫建宗祠於面對馬堂山名為馬堂之處,並祀奉文通公為清河馬堂張姓第一世祖。 文通公這一系開花結果,開枝散葉,,張姓已是平和縣第一大姓。 清河馬堂十三世祖亨公清嘉慶年間渡海來台,蓽路藍縷,墾殖於彰化縣牛埔仔。 後世遷往台中七張犛、橫山、豐原,乃至外子這第十九世子孫移居台北市。 而自從兩岸開放交流之後,平和的宗親們,也將彙集到的在台灣繼往開來至十九世的資料,交于主編水龍宗親,收錄在二零零九年彙集完成的這本【清河張氏馬堂族譜】, 其中有台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安和路 111 號祀奉一世祖文通公的 【張家祖廟】 相片及資料(台中市定三級古蹟)。 水龍宗親和其他宗親們不但與海內外各宗親交流,甚至於 2009 年 10 月蒞台拜訪,可謂用心良苦。 外子旅居台北市近半世紀,少回中部,以往都是先母 (第十八世祖) 和台中橫山同輩宗親交誼連繫。 先母二零零四年即身體欠安,二零一零年以九十三高壽回歸西方極樂世界,當時與先母同輩宗親們大多仙逝,培源與橫山宗親形同斷線,因而不知道對岸平和有編纂 【清河張氏馬堂族譜】之事,更不曉得可以向平和宗親探問十三世祖亨公祖居之處, 繞了一個大圈子,居然有幸擁有完整的族譜,並踏上故土,心中雀躍非筆墨能形容。 這本【清河張氏馬堂族譜】將祖訓、祖箴、祭祖方式、家事紀要等收錄詳盡,有遷往它處者,均記載時間及目的地。 為順應時代潮流,近世各系不但抱養子、隨娘子、承嗣子、招贅子都記載為【子】,而且生男育女均登入族譜,獨生女亦可立世記載。 同時也尊重當事人,明言 :不願意登入者絕不勉強。 這些思想,可謂相當正面。 能安身立命於原鄉是一種幸福,志在四方出外打拼,也是另一種幸福,而能找到先祖的根源更是幸福中的幸福。 吾等何其有幸!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