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26 20:58:06瀏覽223|回應2|推薦16 | |||||||||||||||||||||||||||
20210819 疫起靈修隨想: 主使你長出果子。馬可11:12-20 。
( 1)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牧師花了較多的時間講情緒,包括耶穌的情緒。情緒(化)兩個字感覺是較負面,是不受控的表達。我從來不覺得屬靈人是沒有情緒的,正如耶穌也有情緒,就在之前彼得不讓耶穌上十字架受死時,我記得耶穌除了叫撒但退我後邊去外,經文還形容耶穌的眼神「怒視」彼得 。 適度的情緒表達是健康的,但是若夾帶著高亢的聲音及肢體語言,那麼就是來自於自我(己),若是平和穩定的音量,那麼就是來自聖靈,可以從音量來決定是否是針對事情,不針對人,通常只有針對人才會使我們「動怒」。神要我們愛人如己,所以我們只愛人 ;神痛恨罪惡,所以我們也要拒絕罪行。就我的經驗分享,假如我們對事不對人,我們的情緒可以是平靜的,語氣可以是溫和的,如此,我相信也會讓對方不被激怒,一起對焦解決。 通常,我們情緒有波動,也就是提高音量不耐時,大部分是面對家人,而之所以經不起控制,正是來自自我的「慾望」,可能是夫妻彼此想掌控對方,或是大對小( 父母在子女幼年)。牧師只有提到要為對方著想,要有同理心。我認為這种建議方案很理想,但執行上會容易使人無所適從。 我的美國姊妹曾經給我的建議,我覺得很有果效,那就是將家人當成是門徒來對待,對先生就是面對同輩的弟兄 ,而子女就是年幼的弟兄姊妹,而不是配偶和子女。對手足亦是同理。 其實女人(太太)在創世記中是被設計成為戀慕男人(先生)的,這也是我剛結婚時,對於深愛的丈夫是愛恨交加,總覺得他應該,應該,應該,好像有說不盡的應該。事後回想起,那是強烈的愛意之下所產生的不健康對待,雖然自己明明知道,但是因為未信主,始終無法克服自己。現在孩子獨立了,很多衝突點也不再存在,我也可以把先生當成門徒,似乎他有缺失也很正常,就像我和身邊的弟兄姊妹一樣,溝通起來就是針對事情,不帶情緒。 (2)如何處理「別人的」情緒:這點比「處理自己」簡單一些,因為是對方引爆,而不是自己。處理的方式也是一樣,就是把對方當成門徒來對待。假如對方是家人,就有很多的好處,假如對方是兄弟姊妹,那麼就更簡單。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經常身旁的人都有輕重不一的精神官能症( 不說看不出來!),否則,一般不當的言舉止,都是可以經過理性溝通而消逝,不至於要在第一時間避開。因為面對身心有狀況的人,我們只能盡量在第一時間包容,事後再來疏通。 把身邊的人當成門徒相待,一方面可以裝備自己成為門徒帶門徒的經歷,也督促我們有對象去實踐(操練)主耶穌的各樣教導;另一方面就是將來在天家沒有嫁娶,沒有子女和孫子,只有弟兄姊妹,那就是門徒的概念,我們只是早一點學習適應回天家後的人際關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