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14 10:06:59瀏覽2664|回應0|推薦8 | |
經濟日報昨天有一則新聞提要是這麼寫的:買香奈兒,不如買股票基金。字不大,夾在報頭裡不是很顯眼,但把香奈兒與股票基金作對比,在文字上倒是十分引人。先姑且不論文章內容的訴求,我比較想知道:如果瑪麗蓮夢露看到這樣的標題,會作何感想? 你能夠接受一個身上沒「穿」Chanel No. 5,而是簇擁著一堆股票入眠的夢露嗎?我想到這個畫面的第一個反應是:真倒人胃口。 香奈兒(或其他所謂「名牌」)的意義是什麼?或許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對這篇文章的作者而言,香奈兒可能只是一種昂貴商品的代名詞,它所象徵的是某種可以與股票基金放在同一個基準點上衡量的「價值」(或許你也可以說是一種可以量化的「價格」)。 對「上流社會」的「社交名流」而言,香奈兒可能是一種代表「貴氣」(比較多人稱之為「品味」,然而「品味」實在見仁見智,愚以為不一定非要名牌才有)的符碼,它的確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價格,然而這種價格對這些把出入時尚派對視為家常便飯的儷影人兒來說,應該不是會讓他們皺眉的事:「價格」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字而已---比數學課本裡有趣許多的數字;他們「用」香奈兒等名牌,就像是一個人每天記得要呼吸一樣自然。 然而對一般市井小民、受薪階級而言,擁有香奈兒背後的代價可能是必須多吃好幾餐泡麵,或省下計程車錢,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等公共汽車。這是追求一種夢想、一種香奈兒所象徵的層級領域所須付出的;或用佛洛依德的說法,這可能是一種「情結」。說得比較粗魯一點兒,香奈兒對某些人而言,是晉身上流社會(無論是現實生活或夢境中)的敲門磚。 同樣是香奈兒,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涵。記得史達林曾說過:殺一個人是殺人,但是殺一萬個人,就只不過是一個統計數字而已。同理,你手邊若有兩三件香奈兒的服裝飾品,那可能是珍貴的;如果你家裡堆滿各家名牌商品,多到需要拿出來義賣時,香奈兒對你而言可能就如每天記得要呼吸般自然。 再同裡,我每天浸淫在經濟日報的各種統計數字之中,或許也迷失了。那看似輕描淡寫的各種失業率、高物價等等數字,背後可能是無數悲慘的故事;一位失業者,可能有一段能讓人掬一把同情之淚的故事,但幾十萬的失業人口,化作百分比,可能就只是報端佔不到兩三個字空間的統計數字而已。 每天接觸這許多統計數字如我者,能不深思?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