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8/21 04:41:27瀏覽1270|回應2|推薦16 | |
推理小說名家L. Block筆下有個叫Keller的主角,是個職業殺手。其中有一篇故事很妙---這個殺手去看心理醫師。 Keller給了一個假的名字,胡謅了幾個似真似假的夢境,對於心理醫師的「面質」(confrontation),很不客氣地回了一句:「別來這套,不要反問我,聽了很煩!」(這句我覺得最酷!) 心理醫師一開始也是讓Keller躺躺椅、分析夢境、作投射測驗,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出一套Keller的伊底帕斯情節,但最後卻發現Keller跟自己的前妻上床...... 其中我很喜歡心理醫師對Keller講的一句話:「你跟我交心,感覺上我跟你交心也是應該的。」 **************************** 有一陣子很迷精神醫學的書,成天抱著一本DSMIV配著幾本精神醫學的教科書生吞活剝地探索這個迷樣的領域。 那時我很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精神疾患可以透過手術、藥物,控制神經傳導物質,像多巴胺什麼的。我總是有種根深柢固的迷思,認為跟「情緒」有關的東西(憂鬱或亢奮),或什麼心理人格違常,應該是要躺在躺椅上解決的,而非送到手術室刀光劍影地開腦剖顱。 無奈精神醫學證明,人的情緒真的跟腦部生理因素有關,並非全都可以用心理諮商的方式根治。我到現在還不太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可能是我在接觸精神醫學之前,已經先學會了一句成語:「心病還須心藥醫」。 **************************** 晚報報導,國內要引進「神經調整治療」來改善憂鬱症患者的病情。「在憂鬱症患者大腦植入電極晶片,透過電極刺激讓病患重拾好心情。」報紙是這麼寫的。 看了「重拾好心情」這幾個字我有些不寒而慄,也有些感傷。當然,對重度憂鬱症患者而言,能讓他們擺脫抑鬱的困擾,的確是功德一件。但「心情」能夠「很機械式」地透過一塊晶片控制,總是會讓人有股失落感。 「心情」,是屬於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只會「嗯哼、啊哈」耍同理的心理醫師無法觸及當事人的情感與生命,更別說是一塊冷冰冰的晶片。 這塊冷冰冰的晶片要多少錢?一次植入手術一百萬,每隔五到七年要花三十五萬換電池。記者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價格不菲」的判斷,但,真的如此嗎? 就白花花的銀子來說,的確是貴得驚人。但只要能花錢,就能「買到好心情」,這種「可以買賣的心情」,會不會太廉價了些?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