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7 02:44:10瀏覽4266|回應2|推薦34 | |
有個在邁阿密的朋友,斷定我一定會喜歡「氣質型辣妹」。 今天,晚報刊登了一家網路書店做的調查,標題是「文藝美少女,快絕跡啦!」根據這家書店的統計,近三年來,二十三到三十歲的女性購書人數成長率最少。但這是不是真如新聞中所描述,「文藝美少女可能會成為台灣下一個稀有動物?」則有待商榷---有人規定文藝美少女買書一定要上網路書店嗎? 但我還是把這篇報導E-Mail給我那遠在邁阿密的朋友,聊表我對「氣質美少女日漸稀少」這個現象的一絲哀悼之意…… 日報今天有一個專欄,作者引述美國通俗史家David McCullough的觀察,覺得「美國年輕一代患都了『史盲症』」:白宮三十五歲的女發言人不知道「古巴飛彈危機」的歷史、長春藤盟校歷史高材生不太瞭解George Marshall的事跡。 看完之後,也讓我有些慚愧:我知道馬歇爾曾經來中國調停國共內戰;也看過電影「驚爆十三天」,但真要我對這兩件事說出個來龍去脈所以然,我恐怕也辦不到。 不過我很喜歡作者引用美國史學家Samuel Eliot Morison的一句話:「懂一點歷史,可以使我們多知道一點做人的分寸。」台灣很多台面上的人物應該非常需要知道這句話吧?!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一書,要找一個二十八歲的「新新人類」漫畫家MOMO畫成漫畫。報紙上說,MOMO坦承「在今年八月以前,我都不曉得有柏楊這號人物!」 我覺得這篇報導把這兩個世代人對比的感覺處理得很好,我很喜歡作者文字凝聚出的氛圍:不刻意貶抑年輕世代對上一代共同記憶的生疏,而是營造出原本兩個陌生的世代,如何透過這種作品轉譯的工作,達到心靈間、文化記憶的薪傳。 報導最後是這麼寫的: 後來,MOMO得到柏楊特許,可以自由的到柏楊書房「做功課」。「看到數不清的作品,陳列在書櫃中,不曉得為什麼,我常常會在裡面哭起來。……小小的一個我,竟然是在這麼大的一個世界裡,是被這麼多影響時代的文字包圍著… 年輕世代或許不愛看書、或許是「史盲」,但並不代表書本、歷史這些人類珍貴的資產不能打動他們的心靈,這或許需要時間去淬煉、或許需要某個當下的悸動……這種心靈的感動,是永遠不嫌遲的! 一些感觸,與遠在邁阿密的氣質美女分享。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