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看習近平的兩岸策略
2019/01/17 07:22:24瀏覽390|回應0|推薦7

經歷過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年代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從基層做起,久經試煉的政務官,行事沉穩、周延。習的沉穩是可堪比擬的;其毅力、抗壓性,「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一句話也就說明白了。如果拿川普并列比較,更容易分辨、瞭解習近平的行事風格。

岸博弈:不是打麻將,不是打撲克,人手一副牌,各懷鬼胎;是下圍棋,一張棋枰,兩盒顔色黑白判然的棋子,敞開來下。唯一和圍棋規則不同的是:下棋雙方棋手可以暫時離開棋枰,各自找自己的智囊討論、構思;當然,觀棋的人一時技癢難熬,可以選擇團隊加入獻計,等團隊有了腹案,棋手回到棋枰下另外一手棋。另一個棋手可不可以置之不理?很難,也不太可能。這就是「黏」。從真槍、虛砲、到坐下來握手、或隔空互懟,都是「黏」。蔣經國時期施行過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重點在「不妥協」而不是老死不往來;不可能老死不相往來,也不可能相互甩脫。説白了,即使想甩也甩不掉。縮短被第三方利用,兩方互熬、互耗的過程;才是上策、長遠之計。

2016年以來,現實狀況是另一個場景:一方試圖改變戰略目標,另一方火速出手,在自己的管轄區内,運用可以動用的策略,把試圖出圈的一方,圈回到同一個戰略目標範圍之内;經過兩年的過程,看來已然奏效。臺灣地區領導人拿著國旗大聲唱國歌,是對外顯現的表徵,這也是做給所有自認爲中國人的人看的。

張良計、過橋梯,屬戰術的範圍居多;雖然,要達到戰略目標,戰術之良窳至關重要;但是,也可以失敗了,調整一下戰術,重來一次;畢竟戰術的一時成敗雖然是會影響到戰略達成的速度,可是,衹要務實的,適時的調整戰術,終究可以逐步在犧牲最小的情況下達成目標。

戰術中,「圍點打援」、「阻援打點」的技法,歷經近百年的國共鬥爭;共產黨有深刻的體驗和巧妙的實踐;運用之廣、之妙,絕不衹是侷限、停留在戰場上真刀實槍的對壘而已。戰場不同,層次不同;「點」和「援」的對象自然不同,祇要辯證的對待、分析,一目瞭然。

不過,國民黨黨員目前除了少數極個的別還行,對大勢嗅覺還算靈敏,還算深謀遠慮;其餘的,不知道被能力所限,還是爲膽識所困,普遍素質低落,内部「鹿等於馬」的見解一致;其餘的,別説驢、騾;連牛、馬都分不清。還有,行的人很快的就被同黨同志聯手整肅、清算了。充分應驗了一個順口溜,上聯: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當然,這也是臺灣地區當前政壇的真實寫照。戲子多!政治家,隱于市;想出,也出不來!

201710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完畢,算到目前。盤點一下,有關兩岸的重要措施、談話如下:

12018228日大陸國臺辦等多部委公佈31條「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内容涵蓋金融、就業、教育、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

多部委協同一致,不是單一部委;周恩來說,外交無小事。看來涉臺工作也無小事。而且,就在臺灣地區擾擾攘攘,各説各話的228,共產黨主動出席了;其中蘊涵不言可諭。

22018816日大陸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并於91日正式實施。

這個方案繼續實施中。

32018121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談及兩岸關係,指中共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這是一年的總結,也是未來做法的提示。

42019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習近平出席并發表談話。

習近平的談話時間很長,内容很多,至於「一國」的「國」是什麼形式、是什麼實質内容、怎麼定義?識字的人都可以看到,「一國」,他并沒有明確限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或實指是可以代表兩岸共同接受的「一個中國」;所以不必在此爭論。不過,從實質經驗和内容研判「這個國家」明顯空泛、「中華民國臺灣」、「臺灣」與憲法不符且侷限的範圍太小;説的直白一點:碟子太小,裝不了大菜。應該不屬於談判的内容,更不必討論。

習的「五項主張」在臺灣地區,各界立場不同,解讀不同,各取所需的情況所在多有。包括筆者,都不能不斷章取義。不過此處筆者抓兩個主張,也不按次序,就個人觀察所及,順著這一年的軌跡,透過近年的措施,試著揣摩看看習的意圖。

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主談經濟和經濟制度,好懂!這些是目前正在做的,以及短時間、長時間可以規劃實施的項目。很多也是單方面立即可以開綠燈,按照自己的計劃在自己的管轄區域,交付相關單位實施的。婉轉的回應了臺灣地區十五個縣市民衆的貿易、觀光等需求。

金門通水已經滿足;通氣、通電、通橋也是金馬地區民衆的需要;也幫群衆向政府呼籲;

「能源資源互通」:能源資源政策,是臺灣地區執政黨、政府施政的短板;共同開發太平島油、氣,已經有人提出。習的潛臺詞:可以談,可以合作。

「行業標準共通」:看似輕描淡寫,是個重拳,也是遠慮。是爲產業整合、發展奠基礎,爲共同市場打根基;是習「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序曲。也是當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四處碰壁時候的一個選項。查其從31條開始,接著居住證,國民待遇,吸引年輕人就學,鼓勵年輕人前往創業、就業、適應環境的一貫脈絡;應該不難看出已經啓動了。

「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習提了,當局除了拿豬瘟繼續説嘴,自縛手脚,不直接回應;或者,故意裝作沒聽到、看到。

藉此,要鄭重的呼籲:當局如果以爲最壞的狀況:可以一石兩鳥。反正有一個可以推,背黑鍋;開放豬肉進口,有一個可以拉;中間賺得政治實惠。這筆賬可得好好算算,這個算計畢竟會實質的傷到我們農業、農民;甚至於還間接摧毀了與豬隻育種、養殖、獸藥、飼料原料供給、飼料生產、屠宰等上下游關聯的產業鏈;請慎思!最好連念頭都不要起,畢竟在平地上重啓產業的代價,這個社會負擔不起。

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 “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我們願意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我們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此處,也不討論在各自目前的憲法下,是不是實質的「一國兩制」,易生爭論。

聽了習的話,就膝蓋反射、打鷄血上大神、起乩;或者不聽、不看;或者聽了思考一下,做到「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不知道那個損失大?不過卻可以顯現一個人的氣度,尤其當政者。回歸理性思辨應該是普世通則。

韓國瑜、洪秀柱、施明德是目前臺灣政壇檯面上,從戰略角度看清形勢的少數政治人物。至於學界、媒體界,或學、媒兩棲的學者、媒體人,神清氣爽的爲數頗多。他們學養夠、接觸面廣,經過調察研究;過去就時不時的大聲呼籲;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原因無他,夏蟲、井蛙太多。

「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探索」、「豐富」這裏都是動詞;「方案」,「實踐」一經啓動,就是「探索」、「豐富」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這個過程可長、可短,看誰準備的充分才是重點。

習近平的談話對象絕對不是臺灣地區政黨屬性明確的「國」、「民」兩黨成員;是百分之百的人民群衆;百分之五的要統戰,百分之九十五的更要聯合。

請問,百分之九十五的群衆最最關心的是什麼?以民爲「犬馬」的政客?還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的行政手段?破了這個迷思,就知道習不是祇跟這些檯面上的“頭人”説話;習是透過媒體跟百分之百的人直接對話,臺灣地區教育普及,民智早開,也讓這些頭人們整煩了,整慘了。由家裏人商量著辦,慢慢說,一起討論是可行而直接的方式。

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習在内容中都提到了,哪個更貼近民衆?如果把「政治制度」視爲上層結構,把「社會制度」視爲基礎結構。深淺、遠近立刻判然;矛盾小的,矛盾大的,昭然若揭。影響層面寬的,影響層面小的,也清楚顯現;甚至於執行策略、方案都可以預測。

試想,如果從基礎結構入手,設一個論壇,每隔一段,在合適的時間推出一部臺灣地區攸關民生的社會制度、法律專題討論草案,鋪在網上兩岸公開討論;這是淺水區,卻也是絕大多數百姓最關心的基礎結構;從這裏涉入最容易表現出實質的内容,也最能凸顯絕對的誠意。誰又能擋得住網上的空飄。參與討論的人就是「人士」,不必簽訂任何文件。現在連最溫和實在的農民都不太相信頭人們的話了,更何況本來就活潑的知識分子、文字工作者、意見領袖。層次上升到黨派、團體,深表歡迎,再進一步,可以有代表簽訂文件就是達到目的。

至於上層結構先存而不論,況且其中還有些是感性大於理性的地雷,雷管爆開畢竟不好。視環境、氛圍,再適時、適度提出共議,目前衹要集合起腦袋一處處慢慢捋、慢慢想,總能找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的。

習是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不是信口開河。看來習有穩紮穩打的思路,會有從基礎往上層構建,長期溝通的做法。你不來,我移樽就教,廣結善緣,增進瞭解;是盈大於虧的策略。

況且,習衹要吹響集結號,不出北京城,成立一個全方位的文工團、文工旅,絕不是難事。透過一場場“根回”型的大鳴大放,臺灣海峽上空熱鬧可期。

再説,「各自表述」,別説目前的臺灣當局不喜歡;就算現在再端出來,習想認也不能認了。那個階段的談判默契,跟後來的實際作爲,可能會是贏得戰役,輸了戰爭。因爲臺灣地區已把一個「各自表述」,當成了火鍋、聚寶盆:國號看場合彈性運用,國旗看時機、心情使用,國家的實質内容看階段性的需要隨機調整;怕別人以臺灣省稱呼,乾脆就把臺灣省的省級機構廢了!想添點什麼、加點什麼,豐儉由人;想點喫什麽就放什麼,想喫點什麼就撈什麼;翻著花樣兒吃火鍋。原本的嚴肅性、代表性蕩然無存。不得不另起爐竈,衹能再談。習說「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是認真的,是搬梯子的動作。

天命難測,鑽龜、祝蓍也不是人人懂得;向左走,向右走,衹是插曲;向前走才是主旋律,才是正辦。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過程,習要把選擇權從少數代理人手裏拿出來,交還到群衆的手中。透過直接溝通,讓群衆自行決定;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可是他已經啓動了,還會持續不斷的動。

至於,當局怎麼「預知」了習第二天談話的内容?從華盛頓?還是從北京?無論是引外國勢力干預内政?還是跟對外宣稱自己死都不接觸的對象之間埋有暗管?雖涉及執政者的誠信,這相對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回顧臺灣當局面對兩岸溝通的模式:從早期單一口徑:漢賊不兩立,你死我活;到衹要不矮化,可以談,蹭一點算一點;再到目前,人人一把號,人人一桿槍;各吹各的調,各打各的鳥。内部的互信基礎,早已流失;沒有絕對的誠意,很難加固、夯實。雖然理性思辨,是人們唾手可得,不假外求的内在能力;但是,如果意識形態掛帥,不但不能凝聚共識,反而治絲益棼;再多的手指頭還是手指頭,衹能用來數落人;扇風都不如手掌好用。

時間,是相等的;但是掌握的底蘊、能量、方式,使用的能力;會使它變成相對的。時予不予?能予多久?仰頭問天?還是問習近平?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sh2324&aid=1240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