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0 10:41:04瀏覽8862|回應11|推薦115 | |
今天要說一個故事,一個100年前兩個女人知遇的往事,裡面有人性的執著、真情、友誼,還有美好的結局。
今年由於特別溫暖,華盛頓櫻花盛開的時間比以往提早了許多,那些知名「預測」專家,又一次證明了大自然的「不可預測」。每年此時,全世界都在看華盛頓,一整片極美的櫻花,訴說當年是如何在美國落地生根的過往。我不想影響大家賞花的好心情,今天不談那些日本如何奉承美國,也不討論美國對日本的巧取豪奪,只想說故事。 話說櫻花,優美、靜謐又深具東方典雅風格的植物,對美國來說是新鮮的外來物種,18世紀中期,少數經由歐洲傳入美洲的東方畫作、古典文學作品,將有關櫻花的意象與傳說散佈開來,令西方人沉醉,但一直很少有人真正看過她。19世紀初,有些跑船的水手將櫻樹跟著船帶進美國,條件好的少數幸運存活下來,零星地散佈在各地。 就在1892年的一個午後,美國作家伊利莎.西摩女士(Eliza Scidmore),在好友家中聚會時,看著遠方那株熟悉、不算顯赫,卻有詩一般氣質的櫻樹,興起「何不在國都華盛頓種植櫻花?」的想法,就這麼一個idea,開始了一段傳頌百年的故事。 第一夫人海倫.塔芙特(左)與伊利莎.西摩小姐(右)
以現在的角度看西摩小姐(1856–1928),是個執著的女權主義者,她兼具作家、攝影家、以及地理學家的多重身分。果斷、獨立且具行動力的個性,使她培養了不同於時下女性的興趣發展。早年的西摩小姐,隨著她擔任外交官的哥哥喬治.西摩(George Scidmore),在1884-1900年間,數度造訪日本,與日本文化、藝術結下深厚情緣。 西摩小姐對櫻花的摯愛,從她著作中描述可見一斑: “世界上沒有一種植物能取代櫻花的美,她是那麼的高貴、那麼的令人崇敬…” 伊利莎.西摩 當時的華盛頓周邊的波多馬克公園、潮汐湖(Tidal Basin)一帶,本來是一片沼澤,剛剛完成整地規劃,還沒決定要種什麼樹。西摩小姐1895年回國之後,便決定創造讓全世界驚豔的首都景觀,開始推動全面種植日本櫻花的計畫。她奔走四方,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方法進行遊說,問題是,櫻樹來源、技術、氣候評估,樣樣都是難題。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到處碰壁,始終沒有進展。直到引起第一夫人海倫.塔芙特(Helen Taft)的注意,整件事才有了戲劇性的轉變。 1897年的華盛頓波多馬克河公園
威廉.塔夫特,1909年3月4日當選美國第27任總統的隔日,塔芙特夫人就接到西摩小姐的來信。塔芙特夫人喜愛園藝是出了名的,成為第一夫人後心裡最想做的事,正好也就是美化國都,解決波多馬克公園綠化的問題。而西摩小姐,一個素人作家,大膽地向第一夫人提出的建言,似乎已經起了作用。 她立刻回了這封信,寫道: 親愛的西摩小姐: 謝謝妳提出在波多馬克公園種植日本櫻花的建議,我非常重視,也希望能夠將妳的想法付諸實現。這不僅是對妳、對全國人民,也是對那些令人陶醉的櫻花所做的承諾… 海倫.塔芙特 上 此刻起,西摩小姐打造櫻花國都的道路上,不再孤單。在第一夫人大力的推動下,事情很快有了進展。50株從美國各地捐獻的櫻樹,在傑佛遜紀念碑旁進行試種,開始了全美櫻花熱潮,藝術家、攝影家絡繹不絕,櫻花嬌羞的美,與華盛頓紀念碑的雄偉,譜成了一幅幅感動人心的畫面。 正在此時,塔芙特夫人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909年5月心臟病發作,連續長達兩年的時間臥病在床,無法親自參與植樹工作。但是,西摩小姐與第一夫人因為櫻花而知遇的故事,早已傳遍大街小巷。日本當局聽到了這個消息,很快的表示願意贈送櫻花,來成全第一夫人的心願。 1910年1月6日,2000株日本櫻樹抵達美國。不幸地因為缺乏跨海移植經驗,這批櫻樹遭到病蟲害感染,未能通過農業部的檢疫,不得不的情況下,只能就地銷毀。而西摩小姐並沒有因此放棄,她找來植物學家David Fairchild,與農業部進行溝通,才達成後續的共識。 因為第一夫人的光環,美日之間在捐贈櫻花的協商過程中,受到媒體高度注意。透過正式的外交聯繫管道,日本很快地進行了第二次的捐贈,3200株吉野櫻終於在1912年3月26日抵達美國。27日,當塔芙特夫人在波多馬克河畔,親手種下第一株櫻樹,西摩小姐遠遠的在場,看著這一幕,20年來各方奔走的努力,此刻終於有了代價,觀禮行列中的她早已淚流滿面。 染井吉野櫻,珍貴稀有的物種,因為具有優良的親水性,適合種植在河畔,移株美國後的染井吉野櫻,自然呈現絕美的線條,優雅而自在的落了地、生了根。目前華府從日本移入的第一代染井吉野櫻約有100株,每一株的樹齡都超過100年。而日本境內,經過二戰的破壞,東京地區已經沒有大型櫻樹存活,為了復育,反而要到美國來取苗移植。 1913年,塔夫特總統敗給了威爾遜,未能連任成功,短短四年任期,夫人海倫為他所造就的櫻花奇緣,反而成了塔夫特總統任內最為大家稱道的政績。 西摩小姐後來在1928年病逝於瑞士,享年72歲,日本政府特別將她的骨灰接回,葬在橫濱市,紀念她造就了這段奇緣。塔芙特夫人在1943年過世,享年81歲,安葬於華盛頓阿靈頓國家公墓。 今年,這些日本櫻到美國正好滿百周年。每年此時,她都會用她的美麗,向全世界奏出春天的序曲,不曾間斷。100年來,美日走過兩次大戰的風風雨雨,歷經原子彈的毀滅,死亡換和平的周而復始,反映了人類面對歷史的無知,與身處大自然中的渺小。依然佇立在波多馬克河畔的,是這片美麗而無言的花海,靜靜地向世人訴說,這段難以被遺忘的淒美故事。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