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6 15:50:50瀏覽2844|回應10|推薦15 | |
冷戰以來,多數人對美、俄的印象,停留在歷史的對抗,與美國當了20多年世界唯一強權比較,俄羅斯復甦之路顯得坎坷,且無人聞問。 但是俄羅斯並沒有忘記重返帝國的夢想,烏克蘭危機便是明證。 相較於俄羅斯向外擴張戰略版圖之舉,這場危機事件背後的美、俄關係,更吸引人注目。美、俄兩國維持了一整個世代的競爭,此事件中卻讓中國成了唯一的獲利者。我的觀察可以從下列的面向解釋: 首先,基本上俄羅斯不想成為美國的敵對者,原因很簡單。一是傳統意識形態對抗已不復存在。二,俄羅斯秤秤自己斤兩,就算加上幾個小國盟邦,目前也沒有這個能力。 只是這東歐其他國家,掙扎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不斷向西方引領張望的,還不只有烏克蘭,摩爾多瓦(Moldova)、喬治亞便是二例。他們希望同時保有與歐盟的經貿協定,不願成為兩造(指歐盟與俄羅斯)間的戰場。而俄羅斯的戰略同盟,如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心裡想的既要與國際政治接軌,又不能自外於全球市場經濟系統,於是紛紛採取”平衡”交往美、俄的作法。 其次,制裁俄羅斯成功,等同美國勢力重返歐亞大陸,為這些國家製造了兩難(dilemma)局面。 軍事安全?同樣令人憂心。烏克蘭事件暴露了俄羅斯的戰略企圖,儘管北約組織(NATO)堅信歐亞東線依然穩固,但與冷戰期間相比,其嚇阻效果已經褪色。 經貿方面,對俄經濟制裁大傷歐亞經濟體元氣。因為美國的壓力,歐盟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採購必然減少,俄羅斯也會減少向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做為報復,整個歐亞大陸10年來所推動的共同經濟區,將受嚴峻考驗。 東亞方面,日本最可能與美國同一陣線,支持制裁行動,但必須犧牲與莫斯科建立穩固關係的計畫,不利於制衡中國。南韓雖說別無選擇,但是會採迂迴姿態,減少與俄羅斯貿易合作間的可能損失。 美、俄在烏克蘭事件後的激烈交鋒,可能導致歐亞權力平衡的破壞,不利於各國發展。但有一個例外:中國。 第一,中國從來不在美國主導的制裁團隊裡,各國與俄羅斯間即將面臨的經貿衝擊,傷不到中國。反之,中國可能趁虛而入,與俄羅斯發展進一步關係,增加在能源、天然資源、甚至軍事科技方面的往來。 第二,對於美國的倉促出手,中國大可冷眼旁觀,摸清華盛頓對俄政策的路數,然後繼續與俄羅斯同一陣線,守護這塊中國戰略後院。 國際事務上,中俄聯手抗美算是新鮮事,許多人不認為當前態勢能夠持續下去,畢竟,中國的如意算盤能否駕馭西伯利亞狂人?這隔山觀虎鬥的「四兩」,撥不撥的動「千斤」?亞洲加了俄羅斯進來,還容不容得下?都要細細盤算。 烏克蘭危機,美俄爭鋒中國得利,至於其他受牽連的國家,是不是準備好承受要付出的代價,我看未必。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