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4 01:48:53瀏覽2334|回應2|推薦47 | |
現在是2012,40年了。就在季辛吉密訪中國後的1年,尼克森總統正式踏上北京,揭開了與外界隔離多年的古老王國神秘面紗。 40年前,美蘇正處於極度對抗的狂熱氣氛,美國國內反共聲浪高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這個共產極權國家,與美國的高倡民主,到底怎麼搭上線的,至今沒有答案。我們只知道季辛吉不會無端密訪,中國也不可能輕易配合。而,居中聯繫的管道是誰?
很多人相信,1970年10月1日,來自美國的記者斯諾(Edgar Snow)伉儷,站在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台,毛澤東主席身旁,陪同參加十一閱兵的畫面,向美國傳達了強烈的訊息。因為這張照片,揭開美中「乒乓外交」的序幕(註)。也因為這張照片,才有尼克森在1972年的破冰之旅。
斯諾是何許人?蒙受中國如此尊榮。
斯諾與中國的淵源要追溯至1936年開始。時任紐約太陽報編輯的他,趕赴中國保安採訪毛澤東。斯諾把專訪他的過程寫成《紅星照耀中國》、《紅色中國雜記》、《大河彼岸:今日紅色中國》、《漫長的革命》等書,使西方有機會認識毛澤東,加深了中國在海外的影響。
193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還在殺朱拔毛,圍剿共黨,斯諾選擇在此時貼近毛澤東,與毛建立了長達36載的忘年情誼。1949年毛澤東掌權之後,美國曾經大力封鎖,阻撓斯諾赴中,直到1960年,斯諾才重新以作家的身份來到北京,見到闊別21年的毛澤東。
1972年斯諾病重瑞士,毛澤東還決定派遣醫療小組接他到北京治療,但是斯諾已經不行了,最後在尼克森訪華前三天,為美中建交奮鬥一生的他嚥下最後一口氣,未能見到周恩來與尼克森的手握到一起。
尼克森開啟美中關係大門的同時,奠定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基調。這項對兩岸重大影響的外交政策,從福特總統、布希以至克林頓,延用至今沒有改變。從歷史評論尼克森,這位昔日反共鬥士,當初為了勝選不惜出買台灣求合中國,一躍成為華府北京外交關係先驅,相當諷刺。如今看美中關係發展,雙邊年貿易量高達幾千億美元,高層互訪已成例行,這些效應,恐怕尼克森當初都不會知道。
國際在現實主義掛帥的今日,不管如何,美中都會在共同利益趨使下,自然走到一起。過去如此,未來還會繼續。習近平選擇雙方建交邁入不惑之年的時機高調訪美,降低歧見,不也正好說明一切。只是,中國是奉行孫子兵法的國家,只要習近平繼續相信「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的太極思想,美國推動增加中國透明度的作為就會徒勞無功,雙方40年來沒有化解的信任赤字,就會一直存在。
美中關係下一個40年,恐將持續在信任與猜忌的旋渦中,緩步前進。 註:指1971年期間,美中兩國乒乓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外交上普遍認為「乒乓外交」實際推動了20世紀70年代美中兩國外交關係的建立。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