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2 12:18:28瀏覽1896|回應10|推薦20 | |
美國牛肉進口與否,從民進黨執政時期時起,就在政府搖擺不定的立場當中,爭議不止。馬政府前面四年,換了三次內閣,都在民眾對於狂牛症、瘦肉精的恐慌,沒敢正面和美國把問題解決。如今,馬總統也已經連任成功了,面對捲土重來的美牛議題,看來是準備要談。 首先,美牛已經是政治議題,與經貿無關。為什麼? 對台灣輸出牛肉,占美國牛肉全球外銷總數1%都不到,能帶給美國經濟多少獲益?台灣那麼小的市場,美國何苦如此大動肝火?其實,山姆大叔介意的是,說好的生意,硬是被擺一道。2009年和馬政府簽定的「牛肉進口議定書」還作不作數?不管被擺道的理由是國民健康還是甚麼,感覺就是很差,這是顏面問題,「奇摩子」不好,就無關生意與否。所以,簡稱TIFA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自2007年喊停以後,不論台灣多次爭取恢復,至今美國政府仍以牛肉議題未決為理由,沒有同意復開。 其次,台灣變得不受控制,令美國無法接受。 美牛,一個單純的經貿問題,幾乎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演變成象徵兩國關係好壞的觀察指標,這是當初始料未及的。最真實的心態,還是在於美國無法接受,也不容許台灣擁有自主的否定權。美國要台灣清楚誰才是大哥,誰說了算。於是藉由牛肉事件,讓整個國會聯合起來,一同指責台灣是「不可靠的夥伴」,摧毀台灣誠信形象。美國要創造的是一種默契:在美牛議題能夠得到滿意解決之前,提案支持台灣推動貿易稅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聯盟(TPP)」等之機率,微乎其微。 馬總統第二任,陳冲內閣的首要目標,便是盡速修補雙邊關係,找出對策。但是如何在民意與國際關係之間,求取平衡,怕還是一道難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