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防次長去職背後的政治意涵
2011/12/18 06:42:19瀏覽500|回應0|推薦4

美國國防政策次長傅洛伊(Michèle Flournoy)127日赴陸,與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聯合主持雙方最高層級軍事對談「國防諮商會議(DCT)」,10日返國後召開記者會大談這場被評價為「極具建設性」的會談。豈料到12日,潘尼達部長閃電宣布,她因家庭與個人因素提出辭呈,並同意她在明年年初正式離職。這個時間點傅洛伊的突然離開,情況並不單純。 

Michèle Flournoy傅洛伊女士,美國現任國防政策次長,「四年期國防總檢」(QDR)主筆人,也是從倫斯斐到蓋茲部長手下首席國防政策文膽。任職國防次長三年以來,主導阿富汗、伊拉克撤軍,與東亞美軍戰略部署、包含關島陸戰隊駐軍、普天建基地遷建案,與近期澳大利亞駐軍,扮演極端主導的角色,決策俐落且稱職。 

傅洛伊任內最長著的貢獻,便是建立了美中兩國高層軍事戰略對話的固定管道。過去,這兩大國的軍事互動,受到彼此之間存在之窒礙、軍事行動上的擦槍走火、與對台軍售等因素,常在狂濤浪潮之中,載沉載浮的進行。傅洛伊依憑她學者般親切的氣質,與冷靜內斂的斡旋能力,成功的將「國防諮商會議(DCT)」、「國防政策協調會議(DPCT)」與「海上軍事磋商機制(MMCA)」等美中重要對話管道機制化,她的表現,確實不簡單。 

然而成也中國,敗也中國。傅洛伊去職的背後,難說不與未能妥善處理中國政策有關。首先,對於中國多次提出雙方存在的三項窒礙(註一),傅洛伊任內都沒能給個滿意的答案;近期,美軍高調重返亞洲,針對性極為強烈,已經令中國十分不滿;再加上傅洛伊在反擴散條約、網路安全、對台軍售等議題,都未能取得中國諒解的窘境下,造成了無可轉圜的結果。 

如果,傅洛伊的去職是為了確保美中持續軍事交流,與為了彌補中國的不滿所做出的回應。可以預見自2008年以後,美國同時保持「對台軍售」與「美中軍事交流」的所謂「傅洛伊路線」,將面臨巨大變化。潘尼達完全掌握國防政策之走向,不排除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營造更為親中的政治氛圍。至於對台軍售等政策之未來發展,是否會因此產生位移效應,值得關注。 

註一:中國視「2000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DAA)」、「美軍在中國200浬專屬經濟海域的情報偵搜行動」與「對台軍售」為雙方軍事交流的三項窒礙因素。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ptalex&aid=59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