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你們的身體溝通》
2024/02/26 16:57:48瀏覽106|回應0|推薦1

蓋婭:

親愛的孩子們,我是承載和支持你們的地球母親蓋婭。

你們可用雙腳感受腳下地球能量,純淨、乾淨地滲入你們體內。

感受海洋的空氣和水元素;腳下岩石的土元素和太陽的火元素。

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力量。歡迎你們,有時忘記你們屬於這裡。

但你們的身體知道隨地球的節奏和週期在移動。

當你們將靈魂體驗爲降臨到地球的光源,就享受塵世,獲得樂趣;

看到身體接收靈魂是靈魂的嚮導;靈魂將意識注入身體。

意識是神聖的,但不是全知的。傳統宗教說上帝是全知的。

但上帝、神完全是另一回事:是輝煌、熱愛生命能量的源頭。

神聖能量從源頭流出,充滿無限的力量,但總有新的旅程,

會在流動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冒險!

你們是無限燦爛光中的一滴,是住在地球上的一滴水!

儘管充滿了光和智慧,但當靈魂再次住在身體內再次化身

並發現新事物來豐富自己,始終是一次新冒險。

看看自己的靈魂,來自永恆源頭這一滴光,

如何與你們的身體融合?看看身體哪兒有最清晰的光線?

身體最活躍、最放鬆、最流暢地隨地球的自然節奏流動。

感受身體內一切運作良好的地方。

你們的靈魂和身體在那裡和諧共舞。看看靈魂在這兒多麼幸福!

它想要進入冒險,不是懲罰、不是責任、也不是應該!

你們的靈魂想要在這兒你們的身體是靈魂夢的伴侶。

你的靈魂對身體心存感激!儘管從人的角度看經驗,非常困難。

讓我們在你們的身體中尋找靈魂之光不那麼自由流動的地方,

你們的靈魂之光和身體之間可能分離。

帶著完整意識下降到身體緊張或痛苦的地方。

帶著好奇心、非常開放、誠實觀察身體!

許多人渴望瞭解身體語言⨠向你們傳達訊息,

但你們習慣思考找到什麼?想用思考去檢視分析一切!

但身體卻不這樣運作,而居住在另一層面,

與大自然處於同一層面:樹木、植物、岩石、動物,

不像人那樣思考。一切事物中肯定都有活生生的、

感覺的、感知的意識!思考並不存在!

這就是爲什麼大自然更屈服於生命流動。然而人有選擇,

你們內心有自發性和玩耍空間,這是人一部分。

許多人來說,這個空間被思想佔據而充滿了。

你們不會真正住在身體內,直到疼痛、不適或疾病來敲門。

想告訴你們一些事情,但你們無法用頭腦理解。

因此我鼓勵你們深入身體不順暢的地方,尋找另一種語言,

來與身體溝通。僅此一點就能帶來療癒!

因爲釋放頭腦中的思想,透過身體與我地球連結在一起。

我活在你們身體之內!我有自己的智慧,

我始終遵循你們早已忘記的法則和節奏。

請你們降到我體內,讓我住在你們體內。

讓一隻動物出現在能量阻擋的地方,觀察你們體內出現什麼。

這動物長什麼樣?告訴你們什麼?它用簡單的語言說話,

不是文字和思想。需要你們注意,幫助恢復你們的能量場、

你們的光環的和諧!它是療癒動物。

只有當你們信任它讓它恢復你們的平衡,它才能完成工作。

這種動物體現大自然的智慧;吸收所提供的能量。

無需言語即可做到這一點,並真正接受這種動物的能量。

用它的能量充滿你們身體和氣場。

感受這種動物如何將你們與我,你們的母親,所有自然元素,

連結起來。暫時與它合一,成爲這種動物。

感受如何緩解並解決你們的疼痛或疾病。

動物有本能的力量,知道你們需要什麼。

你們的思想充滿了判斷、命令和禁令讓你們遠離知識

但你們的靈魂與蓋婭相連!地球上有植物、動物和礦物元素。

各個層面都在你們身上體現,所以感受你們與地球的一體性。

我要求你們與四種元素聯繫:土、水、空氣、火。

所有元素都表現。然而,有一個是你們目前最需要的。

是充滿熱情和激情的,火的力量、水的流暢、流動本質!

是大地的力量和根基,是天空、空氣的浩瀚與廣闊!

想像這四個元素如何由四個角色代表?

其中一個人自發出展現一些東西,與那個元素連結起來。

懷著敬畏和驚奇的心情接受該元素的療癒力量。

它就告訴你們此時什麼對你們是重要的。

我要求你們注意地球上的許多指引:

你們的身體總是對你們說話;你們周圍的動物、植物、

礦物和元素的意識,都是你們的嚮導!非常有形,非常親密。

你們很受歡迎,當你們暫時失去受歡迎的感覺時,

完全下降到整個身體。你們的身體知道你們就像在家裡一樣,

你們並不孤單,總被支持你們的資源和力量所包圍。

我蓋婭是天堂能量和物質力量的混合體。我看你們同樣是靈魂,

你們連接地球力量並輻射你們的光,享受生活時,我非常高興。

讓我爲你們提供指南,圍繞在你們身邊是我的快樂和熱情。

接收我的能量!你們是我的孩子,

沒什麼比看到孩子成長茁壯更讓母親高興的了。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6c485aa&aid=18034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