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3 11:42:52瀏覽2888|回應20|推薦171 | |
曼德勒柚木橋風情畫
緬甸最讓人難忘是連綿綠林,您瞧,多麼原始的泥地,我們只能望土興嘆。
巴士直衝河灘停放,河灘上幾家草搭、竹架的茶坊、咖啡座是靜悄悄的沒有顧客。
東塔曼河灘上林木蔥籠,綠蔭遮天的茅頂茶坊與咖啡座,張張竹椅正期盼著遊客的光臨。
豔陽下東塔曼河灘,一艘艘木舟等待遊人光顧,觀光事業尚在摸索中的緬甸,不知何時才有湧入的人潮。
東塔曼河畔綠得教人驚豔,原始得讓人懷念,如此景象距離我們好遠好遠了。
柚木橋頭販賣放生鳥的小販,緬甸人有放生的習俗,鐵絲籠中的野鴿子,也等著信徒的幫忙獲得自由。
『烏賓橋』是一座完全以柚木建造的橋樑,所以又被稱為『柚木橋』。
因為有觀光客,所以柚木橋上已經成為乞丐乞討的最佳場所。
與艷陽爭艷柚木橋上的柚木靠椅,古樸而平易近人。
柚木橋建於1849年,完工於1851年,全長約1200公尺。
整座橋是以1086根,長5公尺,直徑約40公分實心柚木為樑柱。
經歷大風大浪侵襲沖刷,將近160年的柚木橋,至今依然屹立河面。
柚木橋橫跨東塔曼河上,是兩岸百姓生息的依靠。 橋心這名懷抱一臉彩繪稚童母親讓我印象深刻。
柚木橋上一批又一批遊客搶拍孩童後紛紛離去,不發一語的母親滿臉笑容相送。
試著掏出1美金給母親,她興奮感激頻頻點頭道謝的模樣讓人心酸。
母親抱著孩童讓遊客拍照,想獲得遊客小惠,憨厚母親只知道笑,不懂得伸手要,讓不知情拍攝者一個個離去,喪失利得的機會,看了怎不教人心痛!
柚木橋下的鴨群扁舟與遠方的白塔。
柚木橋上賣畫的小販,畫作體裁都跟佛教相關和緬甸風情。
柚木橋上賣畫的小販,粗曠原始的木橋與柔美優雅的畫作交織。
柚木橋上賣畫的小販,可惜畫作價格如何未問。
柚木橋上的學生沙彌,這兒有一所佛教學院。柚木橋有一段用水泥改架,讓人看了突兀。
柚木橋面設有六座柚木亭子,供往來過客遮陽、躲雨和休憩。
符合了佛教『六和精神』六座亭子矗立於柚木橋面。此段橋柱已改成水泥梁柱。
柚木橋下東塔曼河上的木舟,多麼寧靜幽美的意境。
東塔曼河依然充滿活力,滋養哺育著兩岸居民。
東塔曼河上一葉扁舟,隨著悠悠河水輕盪。
日影、雲影、塔影、船影、人影、橋影的東塔曼河風光。
東塔曼河上養鴨人家,瞧瞧他們,多麼自在逍遙。
駕著扁舟在東塔曼河面,人與船倒映水面是如詩如畫。
有光、有影、有景、有物無垠絕妙的橋景河景,互幻互化讓人驚艷。
日影、雲影、塔影、船影、人影、橋影;在晨曦、在中午、在黃昏變化萬千。
悠悠的東塔曼河,船伕扁舟倒影吸引了您嗎?!
結隊的鴨子在主人驅趕下,隨著扁舟,有序邊覓食邊呱!呱!呱!高歌。 浮島上釣客拋餌垂釣、天空盤旋的野鳥、水中倒影的枯幹。
淺灘浮島上的簡陋茅舍,就是水邊居民的快樂天地。
東塔曼河淺灘浮島是部分居民生息處,雖然簡陋,但是,日子過得愉快。
12月乾季,東塔曼河淺灘浮島,顯得格外寬闊碧綠。
1200公尺懸空的柚木橋身以『之』字迂迴橫跨在河兩岸。這種設計為的是減輕河水暴漲衝擊的破壞。
整座橋是以1086根,長5公尺,直徑約40公分實心柚木為樑柱,將柚木樑樁鑿入河底2公尺,撐高了橋面約有三層樓高。
整座橋的每個銜接處,都以木頭精準接榫。為了防止橋面和橋柱積水各處都留有縫隙,細心周密的設想讓人驚嘆。
為了解決東塔曼河兩岸靠船往來居民的不便,建議貢榜國王將英瓦皇宮(Inwa Palace) 拆下的柚木,運來東塔曼河修築大橋。
以皇宮殿堂的珍稀柚木當建材修造橋樑,您說是何等珍貴呀! 這座橋早年是以東塔曼河命名,緬甸人民為了紀念造福兩岸居民的建橋功臣烏賓,才更名為烏賓橋。
為了讓皇上能安全、平穩、舒適徒步於橋上,修建了這座柚木橋也連帶均霑嘉惠了當地的百姓。
不管當年烏賓大臣是趨炎附勢或為了護駕,還是值得稱讚嘉許啦!
這座柚木橋,少了繁複的匠氣與富麗的俗氣,容易讓人親近。
蜿蜒粗糙的木橋,樣貌平凡,長度、寬度、造型乍看真的無一有吸引人之處。
柚木橋堤岸的綠蔭,成了爿爿攤販的遮陽天棚,販子們在涼風中悠閒等待客人。
柚木橋堤岸的綠蔭中的塔寺,總是比緬甸人的居所富麗堂皇。
柚木橋堤岸的綠蔭讓人懷念喜愛,這兒是攤販聚集處。
柚木橋堤岸旁的綠蔭下,有佛寺有嬉戲孩童,充滿了溫馨與歡笑。
柚木橋邊綠蔭下,一座粗糙原始的天然咖啡座,就是沒有充裕的時間,不然坐下歇息是多麼享受。
一座橋勾勒出緬甸的萬種風情,描繪出緬甸人的生活百態。風雨無阻兩岸互通的柚木橋,不曾說過疲倦,不曾要求歇息,不曾抗議罷工,平平穩穩繼續看著人間的聚散,世俗的幻化,朝代的起落。 曼德勒柚木橋風情畫 有歡笑、有榮光、有苦痛、 ………,那一頁頁的歷史,不就是各民族發展必經的歷程嗎?!歷史的滄桑、社會的變遷、朝代的互換、人民的思變 、 ………。那踉踉蹌蹌的步步經營,緬甸有,中華民族也有,世界各城邦都有。還在從前歷史泥淖裡,還活在久遠年代中的緬甸,讓人有現代或是古朝的錯亂, 緬甸的時間好像被凍結了。 風采獨特王朝小鎮 那老樹、那修竹、那黃土、那草原、那富含靈氣的塔寺、 ………成了曼德勒高速公路沿途的極致,好一處原始古遠的大地。不用多花心思就能享受平靜的日子,人生還會有其他的欲求嗎?!沿途那濃濃淒美的自然景致,令人有著悠遠厚重的遐思,如此意境不知縈迴夢裡多少回。一路上張望、凝思、遐想不知不覺巴士已經離開了高速公路,進入屋稠人密的小鎮,道路依舊破敗不堪,塵土依然漫天飛揚,車輛路人還是不顧死活橫衝直撞,灰濛濛,亂糟糟的狹窄道路上,什麼人都有,什麼車都有。巴士拐入僅容一車的巷道,剛剛的風塵僕僕不見了,水泥建築減少了,眼前的一切讓人耳目一新。狹路兩旁是幢幢二層柚木小屋,是戶戶茅頂竹編房舍,屋簷下是盆盆迎風招搖的花草。路邊那彎腰折背的沙沙修竹、那纖細拂擺的絲絲蔓藤 、 那磚牆穿插的零落建築 、 那竹編圍籬的縫隙花草、………,在樹的掩映中是忽隱忽現。觸手可及的綠樹枝枒,毫不客氣伸向狹窄路心,行進中的巴士像隻龐然怪獸,幾乎要吞噬眼前的一切。哇!一座多麼不同於緬甸其他地方的小鎮。 這座阿瑪拉普拉( Amarapura )小鎮,原來是 1752 年到 1840 年,貢榜王朝( King Bagan )皇城的國都,貢榜王朝也稱雍笈牙王朝(Konbaung Dynasey),從 1752 年到 1885 年統治緬甸,於 1840 年遷都到阿瑪拉普拉鎮以北 11 公里的曼 德勒,貢榜王朝也是緬甸的最後一個王朝。難怪巴士一進入小鎮,就嗅覺到一股不同凡響的獨特氣質。原來這座繁華落盡的不朽古城,曾是王者之尊的皇都,所以猶存著絲絲貴族的氣韻。那幢幢雕花柚木小樓,雖然陳舊褪敗,但是,依舊散發著當年的奢華與豪氣。時間流逝,朝代更迭,雖然物換星移,但是,阿瑪拉普拉小鎮經貢榜王室將近 100 年的用心經營,那出眾的風華遺留至今清晰可見。現在阿瑪拉普拉小鎮少了權勢紛爭的喧鬧,而添加了更多的諧和平靜。巴士緩緩穿梭在林木相連,遮天蔽日的綠蔭路上,古樸精巧的木屋接連不斷,鋪天蓋地的鬱鬱蔥蔥令人迷戀。 東塔曼河上柚木大橋 娟秀木屋、連綿綠林、點點塔尖、………不斷在眼前飛逝。穿不出綠林的車子,終於往東塔曼 (Taungthaman) 河泥灘駛去 。 清清腦袋,將 幾乎忘了要拜訪的『 烏賓橋 』 ( U Pein Bridge) 理了出來。烏賓橋是一座完全以柚木建造的橋樑,所以又被稱為 『 柚木橋 』, 建於 1849 年,完工於 1851 年,全長約 1200 公尺,整座橋是以 1086 根,長 5 公尺,直徑約 40 公分實心柚木為樑柱,將柚木樑樁鑿入河底 2 公尺,撐高了橋面約有三層樓高。整座橋的每個銜接處,都以木頭精準接榫。1200 公尺懸空的橋身以『之』字迂迴橫跨在河兩岸,這種設計為的是減輕河水暴漲衝擊的破壞。為了防止橋面和橋柱積水各處都留有縫隙,細心周密的設想讓人驚嘆。經歷大風大浪侵襲沖刷將近 160 年的 柚木 橋,現在橋面處處可見修補的大小鐵釘了,但是,柚木橋依然完好屹立在悠悠的東塔曼河上,依然是兩岸百姓生息的依靠。 緬甸全國森林覆蓋率有 50.8% ,柚木就佔了總面積的 30% ,世界 85% 的柚木都來自緬甸。被譽『樹之王』的緬甸柚木,是世界珍稀昂貴的極品。柚木成材最少需要 50 年到 100 年,生長期緩慢,質密耐腐不易磨損,油脂豐富蟲不蛀蝕,是築屋造橋的最佳選擇。鋼鐵造船業尚未發達前,柚木是最好的造船木材。只是緬甸柚木經過幾個世紀的砍伐外銷,如今已瀕臨絕滅,若再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沒有計劃的大肆砍伐,緬甸唯一倖存為國爭光的柚木大國美名將成絕響。大家可別小看柚木橋的柚木,據說 1846 年,輔佐貢榜國王大臣烏賓 (U.Pein) ,為了解決 東塔曼 河兩岸靠船往來居民的不便,建議 貢榜國王將英瓦皇宮 (Inwa Palace) 拆下的柚木,運來東塔曼河修築大橋。想想,以皇宮殿堂的珍稀柚木當建材修造橋樑,您說是何等珍貴呀!這座橋早年是以東塔曼河命名,緬甸人民為了紀念造福兩岸居民的建橋功臣烏賓,才更名為烏賓橋。 柚木橋也是愛情橋 當年國王巡察兩岸,跟居民一樣得搭船過河,大臣為了讓皇上能安全、平穩、舒適徒步於橋上,修建了這座柚木橋也連帶均霑嘉惠了當地的百姓。不管當年烏賓大臣是趨炎附勢或為了百姓,還是值得稱讚嘉許啦!為了君王而修建的柚木橋,如今又成了遊人爭相探訪的勝景,是前人所始料未及。 因為是乾季河灘顯得格外寬闊,巴士直衝河灘泥地停放。 閃亮亮的陽光下,一座蜿蜒粗糙的木橋呈現眼前。乍見柚木橋心中有著許多疑惑,樣貌平凡毫不出色的一座木橋,論長度、寬度、造型無一有吸引人之處,到底是何種魅力瘋迷各國遊客?!是因為大橋建材取之宮殿是國寶級的?!是因為它的粗糲、它的不修邊幅?!我猜是它的平凡吧!這座柚木橋,少了繁複的匠氣與富麗的俗氣,容易讓人親近之故吧?! 河灘上幾家草搭、竹架的茶坊、咖啡座是靜悄悄的沒有顧客,彩繪的柚木舟在陽光下等待遊客,放逐在淺灘沙洲上的鴨群,忽而潛入水中,忽而游上淺灘快樂蹦躍。 離開河灘步上堤岸,攜手相連的綠蔭,成了爿爿攤販的最佳遮陽天棚,販子們在涼風中悠閒等待客人,綠蔭下過客閒逛,孩童嬉戲,一旁斑駁古寺信徒拜禱,香煙裊裊,遠遠佛教學院前沙彌在林木間研讀。步出濃濃綠蔭,踏上橋面,橋面木椅上一名小販,手抓一隻瞪大雙眼的貓頭鷹,身邊鐵籠裡是滿滿野鴿子,原來是賣放生鳥的小販。站在橋面遠眺,木頭的橋面、木頭的橋樁、木頭的靠椅、木頭的亭子及伸向對岸直逼天際的橋身,走在橋上比看在眼裡紮實生動多了。樸實的木橋還有貼心處,在長 1200 公尺橋面,設有 六 座柚木 亭子,供往來過客遮陽、躲雨和休憩。而這六 座木造亭子,也 符合了佛教『六和精神』。如今的柚木橋 成了情侶夫妻的最愛,聽說戀愛男女想成眷屬,結髮夫妻要白頭偕老,走一趟 烏賓橋 願望就能達成。每當夕陽西下許多緬甸男女,出雙入對漫步橋面,這座橋又被稱為『愛情橋』。 一座木橋兩樣情 橋下沙洲是一方方玉米田、一畦畦蔬菜園和幾戶簡陋的茅屋。波光粼粼的河面扭曲了橋的倒影,幾葉扁舟輕搖掀起了串串的漣漪,結隊的鴨子在主人驅趕下,隨著扁舟,有序邊覓食邊呱!呱!呱!高歌。浮島上幾名釣客拋餌垂釣、天空盤旋的野鳥、水中倒影的枯幹、橋旁矗立的綠樹、遠方雪白的古塔、水面往來的木舟、………。日影、雲影、塔影、船影、人影、橋影;在晨曦、在中午、在黃昏變化萬千。哦!我明白了,柚木橋之吸引眾人目光,是因為有光、有影、有景、有物、………無垠絕妙的橋景,互幻互化讓人驚艷。從木梯步下,立於淺灘浮島遠眺,挺立河面那蜿蜒曲折的橋樑,在河天相連的濛濃裡,讓人有雲在橋之端,夢在橋之上的憾動;抬頭仰望橋面旅人、居民、沙彌、小販、乞丐、………在水澤氣蒸中交錯來往。承擔兩岸重責大任已經 160 年的柚木橋,見證過人間的悲歡離合、看盡俗世的榮華富貴、分擔百姓的疾苦傷痛、………。 160 年了,悠悠東逝的 東塔曼河依然充滿活力,滋養哺育著兩岸居民。 當天,橋心一名懷抱一臉彩繪稚童母親讓人印象深刻,坐於橋上木椅的母親,見到遊客有意拍攝孩童臉龐,立刻搖醒打盹孩子。一批又一批遊客搶拍後紛紛離去,不發一語的母親滿臉笑容相送。觀察一會兒試著掏出 1 美金給母親,她興奮感激頻頻點頭道謝的模樣讓人心酸。母親抱著孩童讓遊客拍照,是想獲得遊客些許小惠,但是,憨厚的母親只知道笑,不懂得伸手要,讓不知情拍攝者一個個離去,而自己喪失一次次利得的機會,看了怎不教人心痛!柚木橋成了旅遊勝景後,橋中那富涵佛意的六座亭子,也淪為小販和乞丐的聚集地。再次望向河心,明知河中魚獲少,居民依然賣力撒網收網,臉上未露絲毫愁容,樂天知命的緬甸人,不因追求物慾而終日煩憂,這大概是信仰給予緬甸人懂得淡薄,知道認命吧! 賣畫的、賣藝品的、河中養鴨的、河邊垂釣的、載客遊河的、淺灘種植的、………,一群靠河維生,靠橋維繫的居民,有和善、有狡詐、有熱情、有冷漠、有木訥、有活潑、有羞怯,有大方、………。柚木橋的精彩不在那千根挺立的橋柱,而在那一群依附木橋生活的蒼生百姓。一座橋勾勒出緬甸的萬種風情,描繪出緬甸人的生活百態。風雨無阻兩岸互通的柚木橋,不曾說過疲倦,不曾要求歇息,不曾抗議罷工,平平穩穩繼續看著人間的聚散,世俗的幻化,朝代的起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