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8 16:59:42瀏覽2966|回應12|推薦137 | |
永遠無法完工明宮磚塔
您瞧!多麼粗陋簡單又原始的織布機呀!這也是全手工製作的啦!這就是被閉鎖至今的緬甸。
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自古紡織業發達,織布機前方柱子,貼滿韓劇影星相片。
為了讓遊客清楚看見,捲在裡面的絲綢花紋,織布機前掛有一面鏡子,遊客可請工人用鏡子,反射捲在織布機內看綢布的花紋與色彩。
參觀過織布廠後往對街賣店,緬甸絲織品花紋、色彩、構圖不特殊,不過在此將店家招待的串串香蕉,毫無保留吃得精光,拍拍屁股上車離開。
曼德勒王宮佔地4平方公里,是一座方形建築,周圍築高
曼德勒王宮牆外,寬
進入曼德勒王宮前,相迎的是宮前兩尊威凜的巨砲。
曼德勒王宮主殿,是由數十根粗大樑柱撐起嫣紅的簷頂。據說當年這根根樑柱都是百年柚木。
重修後的曼德勒王宮的梁柱,是否也用柚木就不得而知了。
主殿旁城牆邊,一座高
整座王宮除了主殿和瞭望台較突出外,說真的可看性並不高。
烈日下的王宮是靜悄悄的,除了我們沒又任何遊客,也許是可看性低,也許是緬甸遊客本來就少,也許是麻煩門票又貴。
重建整修後的曼德勒王宮,就像塔廟似的,是金碧輝煌的俗氣。
13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1857年緬族國王敏東王,選定曼德勒重造緬族王城。
那幢幢紅頂金漆的緬式建築,像同一模子打印出來,匠氣艷俗極了。
直到1885年英緬戰爭,末代國王錫袍(Thibaw)被俘,結束了緬甸的最後一個王朝,開始了英國殖民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曼德勒王宮曾是日軍的補給站,但是,也躲不過戰火的波及被摧毀了。
這家難得開放冷氣的華人餐廳,每道菜都是乾淨清爽,每隻盤碟都是透潔光亮。夠讓人興奮了。
原始到讓人驚詫,沒有堤岸,沒有堤壩,從盤古開天闢地就是這副模樣的伊洛瓦底江岸。
伊洛瓦底江上的渡船,是前逆行北上往明宮磚塔。
伊洛瓦底江中,婦女在泥濘濁水裡洗衣晾衣,幾名男子在泥水中梳洗沖涼。
源於中國西藏林芝縣的伊洛瓦底江,長有 一艘艘停靠在伊洛瓦底江上的水上人家船隻。
船隻簡陋破敗,依靠著伊洛瓦底江生活的水上人家。
伊洛瓦底江緩緩川流,江水是一片混濁,江面是艘艘大小船隻,有木舟、有竹筏、有渡船、有貨輪。 穿越緬甸中部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風光。
渡船航行中,江面上大小浮島,有遼闊的沙洲,有碧綠的草甸。
伊洛瓦底江沙洲上的居民住家。 伊洛瓦底江的沙洲住家與漂蕩在江面的木舟。
伊洛瓦底江畔的白塔寺院,渡船已經抵達明宮磚塔景區了。
明宮磚塔就在伊洛瓦底江畔,沿著江邊有許多的白塔寺院。
伊洛瓦底江畔處處是塔寺,明宮磚塔的鄉村風光。
從碼頭往明宮磚塔,逆流約需1小時,回程順水約要45分鐘。
船要靠岸了,沒有固定地點,隨意一處泥岸就是停靠碼頭。
您看得出它是什麼嗎?!明宮前巨岩雕琢的石獅,因地震斷成兩截,鼻子缺了、腿也斷了。
這就是永遠無法完工的明宮磚塔,那一道深深裂痕是被地震震裂的。
明宮前斷成兩截的石獅,和招客的黃牛計程車,夠原始了吧!
被緬甸政府標榜為世界第3大鐘的明宮鐘。 明宮鐘附近一座建於1816年的『塔妙登丹』,因建築形式有別於其他佛塔而吸引遊人。
該塔以佛教宇宙觀的方式修築,波浪式的白色石欄,如蛇像龍,造型特殊,神話怪物般層層環繞守衛塔寺。
這座塔妙登丹也被稱為 Hsinbyume佛塔。據說是Bagyidaw國王為了紀念死亡王后Hsinbyume刻意修建的。 獨自登上塔妙登丹,靜悄悄的塔頂在夕陽斜照中,在清風輕撫裡,人好像與神更接近了。 塔妙登丹層層塔頂,空曠石欄邊是座座小塔,塔中打坐修行的僧人。
獨自登上塔頂,腳下古木參天的密林是綿延不絕,前方川流不息的伊洛瓦底江是滔滔不停。極目遠眺,秀麗掩蓋了泥濘,嫻靜取代了雜沓,收回視線望向江畔,眼前的伊洛瓦底江,是溫柔爾雅,靜靜流淌。 永遠無法完工明宮磚塔 離開柚木橋順路參觀一家絲織廠,其實是做個順水人情給當地辛苦的導遊啦!絲織廠內幾部人工織布機喀吱!喀吱!輕輕響著,幾名紅髮碧眼外國觀光客走看詢問。讓我好奇的不是忙碌的織布機,也不是那七彩織錦,而是廠房木樑上貼滿韓劇演員的相片。韓劇不但燃燒了整個亞洲,連赤貧的緬甸也被點燃蔓延啦! 匠氣艷俗曼德勒王宮 稍作參觀就前往對街賣店,緬甸絲織品花紋、色彩、構圖沒有吸引人的特殊,大家默默繞了一圈回到前廳,將店家招待的幾串香蕉吃到一根不留,然後上車離開。難得來了一車人,卻都兩手空空離開,相送的店家,雖然沒有表示不悅,但是,奉茶供點,忙進忙出,沒做到任何生意,反而讓我們感到難安。上車才知道巴士冷氣突然罷工啦!曬得有如烤爐的車內熱得人發慌,拚命猛推車窗,仔細一瞧,車窗被鐵絲牢牢扣綁,天呀!原來是扇扇脫軌的車窗,怕被震落用鐵絲牢扣啦!整部車僅剩幾個稍能移動,但也歪斜半開的車窗。問冷氣什麼時候能修好,完全沒有答案,導遊說:『要修好,很難!』 幸好距離要去的曼德勒王宮 (Mandalay Palace) 不遠,很快地就可以下車了。想不到,下車後又被攔在宮外,因為外國遊客參觀王宮要出示證照,守門軍人一本本手抄證件,大家又在炙陽下耗掉了半個多小時。曼德勒王宮佔地 4 平方公里,是一座方形建築,周圍築有高 年輕古都曼德勒 13 世紀蒲甘王朝滅亡後, 1857 年緬族國王敏東王,選定曼德勒重造緬族王城,直到 1885 年英緬戰爭,末代國王錫袍( Thibaw )被俘,結束了緬甸的最後一個王朝,開始了英國殖民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曼德勒王宮曾是日軍的補給站,但是,也躲不過戰火的波及被摧毀了。如今所見的王宮,是 1990 年緬甸政府,依照當年宮殿模樣在原址重建。緬甸歷史上有過幾個古都,但是,都被毀滅性的破壞而消失,唯獨曼德勒王宮有些蛛絲馬跡讓後人循建。曼德勒與緬甸其他城市有著若干的不同,透露著些許的新潮與脫俗,畢竟她失去光環不算太久,在緬甸她是一座最年輕的古都。午餐在一家難得開放冷氣的華人餐廳,冷氣雖然微弱,不過已經夠讓人興奮了。到緬甸才幾天,好像遠離文明很久很久了,一見到窗潔几淨的餐廳,就像落難後返回文明,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不論餐廳的菜餚可不可口,每道菜都是乾淨清爽,每隻盤碟都是透潔光亮。 用過午餐登上巴士,哇!好舒服呀!是奇蹟?!車中冷氣撲面吹送啦!連導遊都不敢相信。誰說緬甸人沒技術,工作效率差,一頓飯的時間,冷氣竟然就被修好了。不過發現悶不吭聲的司機和隨車助手,是雙手烏黑,一臉汗水還在整理打拼著。大概剛剛在車上聽到大家的抱怨後,司機想盡辦法修復,這就是緬甸人的憨直厚道。冷氣能修好,是犧牲他們的午餐時間,我們馬上又要趕往伊洛瓦底江( Ayeyarwad )搭船前往『明宮磚塔』( Mingun Paya ),他倆得挨餓到我們上船囉!明宮磚塔距離曼德勒市區約 搭渡輪探望明宮磚塔 四下張望,終於在江邊泥地上看見一面『 Tourists Transport Jetty 』招牌,這就是遊客登船處啦!源於中國西藏林芝縣的伊洛瓦底江,長有 船上幾張竹椅就是遊客的座位,渡輪在清風徐徐中緩緩前駛,江面大小船隻交錯,有灑網捕魚的,有載客運貨的;江面大小浮島,有遼闊的沙洲,有碧綠的草甸;河兩岸是村落點點,佛塔處處,江水是和緩平靜的,江面是忙碌熱鬧的。不久,林木蔥翠的岸邊,座座白塔呈現眼前。明宮終於到了,船要靠岸了,沒有固定的碼頭,隨意一處泥岸就是停靠的碼頭。岸邊村民遠遠就發現遊船,早早就等在岸邊準備推銷商品,人才踏上岸,一擁而上的小販就緊追不捨。明宮是 Bodawpaya 國王的夢幻,他欲建一座高達 永遠無法完工明宮磚塔 緬甸有個傳說:『明宮完成,民窮財盡,國家滅亡。』不管傳言是真是假,當 Bodawpaya 國王一駕崩,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接續建了。現存明宮基座長寬各為 明宮鐘附近一座建於 1816 年的『塔妙登丹』( Mya Thein Dan Pagoda )當地俗稱它為波浪寺,因建築形式有別於其他佛塔而吸引遊人。該塔以佛教宇宙觀的方式修築,波浪式的白色石欄,如蛇像龍,造型特殊,神話怪物般層層環繞守衛塔寺。這座塔妙登丹也被稱為 Hsinbyume 佛塔,據說是 Bagyidaw 國王為了紀念死亡王后 Hsinbyume 刻意修建的。光著腳拾級而上,空曠石欄邊是座座小塔,塔中偶見打坐修行的僧人。獨自賣力登上塔頂,腳下古木參天的密林是綿延不絕,前方川流不息的伊洛瓦底江是滔滔不停。極目遠眺,秀麗掩蓋了泥濘,嫻靜取代了雜沓,收回視線望向江畔,眼前的伊洛瓦底江,是溫柔爾雅,靜靜流淌,但是, 沒有任何國家人民比緬甸人更懂得知足,知道感恩,那場哀鴻遍野的悲情陰影,在緬甸人心中不知烙下多深的傷印,緬甸人忘了嗎?!老天為什麼會對佛國子民如此殘酷,緬甸人想透了嗎?!什麼樣的勇氣讓浩劫後,緬甸人重新站穩?!望著滔滔江水,只能向老天祈求,神聖之河!請別再咆哮發怒了,請別再讓緬甸人哭泣了,請領著這群善良的子民,流向更美好的境地,帶著這群虔敬的信徒過著更安和的日子好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