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單腳操槳划船茵莎人
2011/09/25 19:29:16瀏覽5139|回應32|推薦325

單腳操槳划船茵莎人

您看,從曼德勒飛往東枝班機上的空服員,長得是不是跟其他緬甸男子不同呀 ?!少了許多風霜與灰暗, 多了許多俊俏與活力。

早上8點35分自曼德勒起飛,30分鐘的飛機航程,9點多降落在緬甸撣邦高原東枝的黑河機場。

黑河機場鄉村原始得讓人傻眼,機場外簡易的手推板車,推送旅客行李,堆在機場外君挑尋,遊客看得搖頭苦笑。

黑河機場距離茵萊湖, 約 1 小時山路車程,道路像經過地殼變動,是坎坎坷坷,沿途山區, 田裡種植蒜苗的 婦女 。

這幢殘紅寺廟建築,與幾天參觀佛塔迥然不同,陳舊得無精打采,它是有200多年歷史的柚木廟。

緬甸的塔廟都被裝修得金碧輝煌,眼前這座柚木廟褪色斑駁, 素樸與簡陋更表現佛教本性的安靜。

有廟就有沙彌,柚木廟中一群小沙彌在這裡識字學佛,也習慣遊客的干擾,時時露出憨羞的笑容讓遊客拍照。

柚木廟中的小沙彌,認真地聽師父講課,沙彌朗朗讀經聲縈繞佛堂。

在柚木廟溫習佛書的小沙彌,沒有桌椅,席地一坐就是教室,就可書寫作業。

柚木廟的沙彌下課了,歡天喜地奔出教室玩樂。跟現代學校一樣,沙彌學習也有上下課時間。

我們的巴士是一輛日本的報廢車,車前的招牌還掛著 『昭和觀光』4個大字,緬甸人就是捨不得拆掉它,大概可以炫耀車子是日本製。

東枝良瑞鎮的茵萊湖,岸畔幾幢簡陋的高腳竹編屋,這兒居住著茵莎人 。 茵莎人是撣族的另一支,祖先原先居住在緬甸東南沿海。

茵莎人為了躲避長年戰亂,於18世紀,遷徙至茵萊湖畔定居。 茵萊湖岸畔竹編屋前 孩童放風箏。

茵萊湖水道兩旁,立有交通標誌,有行船速度的限制、有交通管制的號誌,讓水上交通井然有序。

茵萊湖 成群鷗鳥盤旋,利用馬達聲引誘饞嘴鷗鳥討食,讓遊客恣意拍照觀察, 這也是搭艇遊湖的另一目的。

茵萊湖上最聞名,最獨特的是 茵莎人單腳操槳划船,您看,小小年紀就得在水上討生活了。

茵莎人的單腳操槳划船,看得遊客目瞪口呆。人的適應力真強,任何環境都能克服生存下去。

茵萊湖船上兄妹倆,兄長不但得單腳操槳划船,還得下網捕魚,船尾的妹妹幫著划舟, 茵莎人的勤奮耐勞讓人讚佩。

茵萊湖由於水淺水草糾纏,不適合撒網捕魚, 茵莎人獨創了鐘型魚罩的捕魚方法。木舟上的男童,發現湖中有魚,迅速將鐘型魚罩往水中罩上。

為了方便捕魚,茵莎人製作長約 2 公尺鐘型魚罩,頂端以一根長 3 公尺竹柄當魚叉。小小身軀,正抓起巨大鐘型魚罩,還真吃力。

捕魚時蹲坐於船頭,當發現水中有魚,很快地將鐘型魚網往水裡罩,確定魚已經被罩住,迅速用頂端的竹柄魚叉反覆叉魚。

剛剛才罩下的鐘型魚網,小男童知道補到魚了,身手矯健,將魚網拉上船。

將鐘型魚網拉上船,男童高高興興將捕獲鯉魚,抓在手中讓遊客看仔細。

為了能看清前方水域狀況,茵莎人利用站立操舟。 茵莎人能夠 如此快、狠、準的捕魚及叉魚,也是自小耳濡目染長期的學習。

茵莎人一手扶漿,單腳操槳划水,不但速度快又耐久,空出的手還可以捕魚。

茵萊湖中水草糾結,稍有不慎舟船就會陷入進退兩難。

茵萊湖上這位茵莎人,不是拿 鐘型魚網罩魚,而是手握長長竹竿,應該是在找魚群。

漁夫發現魚,手中那根 竹竿打得水花四濺,看到魚正在趕魚,好讓一旁友伴能罩到魚。

木艇停在茵萊湖上,看茵莎人單腳操槳划水,看 鐘型魚網罩魚 ,大家也被曬得很辛苦。

茵萊湖畔一座有 800 年歷史,供奉 4 尊佛像, 1 尊未來佛的茵莎人信仰中心五佛寺。

茵萊湖畔五佛寺廊道中, 隊友正在分送衣物,幾件舊衣服人人爭相搶要,大人小孩睜大雙眼,期盼自己就是幸運者。

等待的所有人,不計較好壞新舊,若一接到衣物,欣喜與感謝全露在臉上。

幾件褪色的運動衫,就能讓他們搶著要,搶著馬上穿上炫耀,搶著不斷聲聲道謝看了讓人心痛。

茵萊湖畔的五佛寺前,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好愜意!好滿足!

茵萊湖狹長木船穿梭,運送蘆葦乾草,是要製造水中菜園。

海拔 900 公尺的茵萊湖,是緬甸第 2 大湖。 茵萊湖上竹編圍籬裡的水上旅館。

茵萊湖面積 160 多平方公里,南北長 22 公里,東西寬 10 公里,約 8 萬茵莎人生活。

茵萊湖上單腳操槳划船,灑網捕魚的茵莎人。『茵莎人』意指『湖之子』。

茵萊湖上茵莎人茅頂竹編的高腳屋。看起來是多麼美麗,其實裡面是粗糙簡陋的。

茵萊湖小水道上,茵莎人茅頂竹編的高腳屋。

茵莎人的村落,散佈在茵萊湖廣大的水域中。

茵萊湖上雪茄工作坊,雇用不少稚齡女童做捲菸工作。

一張綠葉放進濾嘴,捲入菸絲,一根紮實完美的雪茄霎時從女孩手中完成。

捲菸工作坊的稚齡女童,環坐在地面人人默默工作,個個是戰戰兢兢沉著老練。

茵來湖上的捲菸工作坊的女童,被工作逼得喘不過氣,她們失去童年的笑容多久了?!看見她們努力工作的模樣,心不禁又酸了起來!

茵萊湖的瀲灩原始讓人驚艷,茵萊湖的盎然綠意讓人驚詫。又長又挾的木舟陪襯著蓊鬱草甸, 茵萊湖的景致 就像一幅畫。

茵來湖上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又狹又長得扁舟。艘艘扁舟中載的是一簍簍產自湖中要運往緬甸各地的番茄。

茵萊湖上的 茵莎人,無論大人或小孩,個個都能單腳操槳划船,人人都會利用鐘罩捕魚,環境讓他們變成各方好手。

茵萊湖上的 茵莎人、高腳屋、長扁舟。來來往往忙碌的 茵萊湖,時時展現著它的獨特風情, 茵莎人是緬甸所有族群中較富裕的一族。

茵萊湖中隨時都能看見忙碌穿梭,滿載袋袋番茄的艘艘扁舟,緬甸全國的番茄都產自茵萊湖。

茵萊湖的湖光山色,從前曾是英國人的渡假勝地。 蒼翠碧綠的草甸,挺高湖面的茅舍,倒映水中的船影,美麗的茵萊湖風光。

水中居的茵莎人只有湖域沒有農地,他們發揮了與大自然爭地的智慧。創造了水上菜園,還是活動的,可以拖來拖去,移動位置。

茵萊湖除了粼粼波光,更是一片青翠蓊鬱。廣闊的湖面處處是菜園,到處有花園,綠得讓人驚訝,綠得讓人讚嘆。

茵莎人利用湖中生長的蘆葦和水草,編織成長約 100 公尺,寬 2 公尺的凹槽體,再將湖中腐植淤泥舀置凹槽內,種植胡瓜、番茄、豆類、………等。

利用茵萊湖的淤泥;與水草累積所形成厚達 1 公尺的腐植懸浮土,創造了水上菜園。

為了避免人工的活動菜園,隨波逐流,四處漂盪,以一根根竹竿固定於湖床上。

茵萊湖的獨特風情,水上拖著走的活動菜園。

現在緬甸政府也有出售 活動菜園。 拖著走的活動菜園,是茵萊湖的獨特 。

茵萊湖上活動菜園的獨特風情。

茵萊湖 一家販售長頸族自製手工藝品的 商家,請了幾名長頸族進駐店中,以滿足好奇的遊客讓遊客拍照。

商家冠冕堂皇稱,讓遊人認識長頸族,增加長頸族的收入。我到懷疑這些商品真的是長頸喀倫族做的嗎 ?!

看見她們頸上沉重的枷鎖,心中一陣掙扎, 將她們當商品,如動物來品頭論足, 相機鏡頭能殘忍對準她們嗎?!

拍這張相片時,同團女隊友突然歇斯底里看著我大聲咆哮:『妳知道我花多少錢要她們讓我拍照嗎?!』她沒說,我當然不知道,我又不是攝影愛好者,懂得行規,需要價碼,馬上迴避,不能插手,我看著同伴拍也開心跟著按快門。惹她發怒是她花錢,我卻在一旁貪便宜。被她這一吼,我羞愧至極,心情盪到谷底。從一開始就發現她一直都處在不友善中。

茵來湖上除了幢幢的高腳木屋,還有更多或新或舊的大小佛塔,挺立於浮島,矗立在湖畔。

錯落林立的金頂白塔,被拉長映在潺潺湖面,幾葉扁舟上的小販,頂著斗笠望著遊客癡癡的等。

茵來湖上的五方寺,昏暗而古舊,靜悄悄的寺廟,是乾乾淨淨的。幾尊佛像、幾座香爐、幾個佛龕、………樸拙幽深,清淨得讓人感動。

五方寺的聞名不在寺廟,而是廟中飼養的許多貓隻,一群訓練有素,聽懂指揮的貓兒。

看逗趣的小貓我沒興趣,也因心情欠佳。坐於 五方寺 廟外木梯上看山、看水、看雲、看船、看菜園、………,又到夕陽西下時。

船往晚上投宿的飯店直駛,菜園不見了,寺廟消失啦!朦朧青山環抱著廣闊大湖。

收起相機,那一口氣老堵在胸口,心情就是好不起來。晚風輕拂,夕陽西斜,讓疾馳木挺濺起的水花,澆熄心中那股難以平息的莫名羞辱。人竟是如此脆弱,僅是一份擦肩而過的相遇,竟會如此在意,如此難過,想想,忘了吧!

終於看見我們晚上投宿的水上旅館啦!再次掏出相機。住宿湖上旅館,好像是到此遊客的最佳選擇。

茵來湖上旅館,被布置得美輪美奐,一群茅頂竹編橘紅房舍,整齊排於湖面,在夕陽殘照下鮮豔奪目極了。

豔陽下茵萊湖遊後,人真的倦怠了,總算可以在 旅館休息啦! 走在嘎嘎作響高腳橋上,還真擔心橋會不會垮下來。

面對茵萊湖旅館的浴室, 多麼詩情畫意 。不過我還是習慣住陸上的現代旅館。

茵萊湖上旅館盥洗室,洗手台放了2瓶礦泉水,不是喝的,是讓遊客刷牙漱口,除了飲用,湖中旅館引用湖中的水。

時間充裕,可坐在湖上旅館陽台,讓習習涼風吹拂,看晨曦,等夕陽。

茵萊湖上旅館雅緻的餐廳,晚上邊用餐邊看緬甸民族舞蹈和樂器表演。當晚震天價響的鼓樂,幾乎要震垮整座高腳旅館。

踏上嘎嘎價響竹橋,走進搖晃竹編的屋內,舒舒服服躺在軒敞竹屋床上,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明天,就要返回仰光,就要跟緬甸說再見。

風情萬種茵來湖之旅結束了,就要搭機返回仰光了,緬甸旅程接近尾聲。

返回仰光在氣派十足的鴛鴦餐廳晚餐,不過菜色不多,味道平凡。

仰光鴛鴦餐廳晚餐時,穿插緬甸民俗表演,表演是慢條斯理,索然無味。

仰光街道紊亂不堪。若讓我再搭一次人力三輪車滿街跑,我包定拒絕,坑坑巴巴的道路,是顛顛簸簸差點沒從三輪車上掉下來,下車後全身骨頭全散了。

仰光街頭有許多現代化大看板,韓劇演員廣告照尤其多,就連購物袋都印著韓劇演員的大頭照。

仰光的火車站,還留有些許英式風味。

散發著佛教塔影的仰光街景。

仰光的火車站內,搭車的乘客不多,有著濃濃的歐式風格。

回到仰光,已經12月了,緬甸雖然是佛教國度,但飯店卻散發著濃濃的聖誕氣息,很快地就要揮別了!短暫的緣起迅速的緣滅,那景,那物,那人,永遠讓我懷念。忘了它?!就讓時間輕輕地抹淡吧!萬分感謝友伴鼓勵,讓我勇往直前,以文留下美好回憶,也讓這段旅程不只是藏在自己記憶裡。

簡陋的茶館,粗糙的桌面,擁塞的座椅,仰光街頭英式奶茶是揮別緬甸的最後餘溫。一只厚重瓷杯飄送著濃烈的奶香,店內熱呼呼的奶茶,店外熱騰騰的空氣交織著甜滋滋的香醇,英國殖民時期的英式悠閒在心中迴盪再迴盪………。

他!領隊!高寶旅行社老闆!是緬甸行靈魂人物。我則是他的麻煩製造者!他不好說,就自己坦承見到我,他,唯一能做就是憨憨地苦笑,我,會不會是他的黑名單?!等待他給答案。不過我還是感謝他讓我跟上隊伍,讓我認識其他友伴,讓我有一趟豐富之旅,讓我有機會完整呈現緬甸的旅程。

單腳操槳划船茵莎人

  一樣是螺旋槳飛機,一樣是不對號先坐先贏,而不一 樣的是這架從曼德勒飛往東枝 (Taunggyi) 班機上的空服員是俊俏男士。終於在緬甸看見皮膚白皙,穿著整齊的美男,一掃幾天所見足踩人字拖,一身黝黑滿臉風霜男人模樣了。雖然沒有讓我目不轉睛,倒也讓我一時無法回神而多瞄幾眼。不是那兩名空服員俊如潘安,而是因為這個異於常態的國家,突然的與眾不同使我詫異,引起我的探奇。

大洞小坑山路,古老樸拙柚木廟

  飛機降落在緬甸撣邦 (Shan State) 高原東枝的黑河( Heho )機場,手推板車上旅客的行李,被堆在機場外君挑尋,幾名紅髮碧眼外國遊客看得瞠目搖頭苦笑,黑河機場鄉村原始得讓人傻眼。東枝意為『大山』,到東枝的遊客都是為了要一探茵萊湖 ( Inle Lake )的秀水風情 。機場距離位於良瑞 (Nyaung Shwe) 鎮的茵萊湖, 約有 20 公里 ,將近 1 個小時的車程。離開機場後車子一直在山路中翻越,曲折顛簸的道路,在緬甸已經是理直氣壯了。沿途紅豔豔的扶桑花開得趾高氣昂,耀武揚威的朝陽賣力掙脫雲層,參差不齊枯黃的稻梗殘留畦畦田心,拖著沉重軀體的水牛在泥濘中緩步遲行,眉飛色舞的木屋茅舍招搖在荒蕪蔓草中,彎腰屈膝的成群婦女專注於休耕乾涸農田裡 ,………。車子歪歪扭扭前奔,紅土漫天飛揚,冷寂的大地被我們染上了些許紅塵的人氣。

  車子突然右拐停住, 一幢殘紅寺廟建築突兀曠野。幾天佛塔參觀,深植腦海的塔廟是璀璨輝煌,而呈現眼前這座寺廟紅漆褪色斑駁,陳舊得無精打采像間屋寮。這座擁有 200 年歷史的柚木廟,被數十根柚木柱撐高了,鐵皮的屋頂是鏽跡斑斑,屋檐鏤空的鐵鑄雕飾依然細緻。沿著木梯登入廟殿,透光柚木鋪成的地板,被踩得嘎嘎叫響,除了廳堂那一尊璀燦金佛外,一切都是如此陳舊樸拙。山中柚木廟沒有如雲的信眾,少了香煙繚繞,素樸與簡陋更表現了佛教本性的安靜,也流露著現代人疏離的隱逸與恬適。廟中一群小沙彌在這裡識字學佛,也習慣遊客的干擾,時時露出憨羞的笑容讓遊客拍照。走出寺廟,晨霧逐漸散去,荒村蕭疏的茫茫大地,屢屢清風拂來陣陣清新,那輕柔又感有力的撞擊,讓人有股大隱浮世,淡泊一生的念頭。

  巴士終於顛到了小鎮,開進了茵萊湖畔的碼頭。被高腳屋環抱的碼頭,遊客是稀疏寥落,色彩豔麗的艘艘木製小艇停靠湖邊迎客。 5 人一艘,興奮登上木舟,心中期盼的茵萊湖詩意遊程開鑼啦!才坐定,震耳欲聾的馬達聲是驚天動地劃破寂靜,還來不及瞭解狀況,木艇已經騰拋急衝,洶湧的波濤打在岸邊高腳屋上,水中浮島隨著船行餘波激盪。怎麼會是這樣?!不是把槳輕盪詩意遊湖嗎?!心中的夢幻瞬間破滅。木艇衝出河道才發覺,原來茵萊湖非我想像中的柔美娟秀,而是遼闊浩渺無際的。出發前不認真,自己誤導了自己!這種快速的馬達木艇,是茵萊湖載客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坐馬達快艇看山、看水、看人都得花上一整天,還異想天開搖櫓遊湖?!我真是愚蠢加無知呀!在飛快木艇中終於感到幸福了,因為要跟毫無遮攔的太陽奮戰一整天,若真是木櫓輕搖緩緩移動,那才是我的大苦大難哩!

單腳操槳划船,鐘罩捕魚茵莎人

  中途湖面寬廣處,馬達聲降低了,木艇減速慢行,最後停頓了,成群鷗鳥在遊人頭上盤旋。利用宏亮馬達聲引誘饞嘴鷗鳥討食,讓遊客恣意拍照觀察,這也是搭艇遊湖的另一目的。湖面幾艘狹長扁舟緩緩搖近,哦!哦!舉世聞名茵萊湖上茵莎人( Intha )單腳操槳划船的獨特畫面豋場啦!人人將視線移轉到單腳操槳划船茵莎人的身上,看得目瞪口呆,驚嘆連連。海拔 900 公尺的茵萊湖,是緬甸第 2 大湖,面積 160 多平方公里,南北長 22 公里,東西寬 10 公里,將近 8 萬茵莎人依靠茵萊湖生活著。茵莎人是撣族的另一支,祖先原先居住在緬甸東南沿海,為了躲避長年戰亂,於 18 世紀,遷徙至茵萊湖畔定居。『茵莎人』意指『湖之子』。茵萊湖面積雖然遼闊,但是,湖水最深處卻不超過 3 公尺,湖面處處是漂浮的淤泥,湖中則是水草糾結,稍有不慎舟船就會陷入進退兩難。

  自詡湖之子的茵莎人,為了讓船能夠沒有阻礙,穿行於雜草纏繞的狹窄水道上,製造了狹長的木舟,為了能在葦草高深的湖中行舟看清前方水域狀況,茵莎人利用站立操舟。他們一手扶漿,單腳操槳划水,據說不但速度快又耐久,空出的手還可以捕魚或做其他事情。茵莎人能有如此高超的划船技巧,是從小磨練出來的。茵萊湖中盛產鯉魚及各種魚蝦,由於水淺湖中水草糾纏,不適合撒網捕魚,茵莎人獨創了另類的捕魚方法,他們製作長約 2 公尺鐘型魚罩,頂端以一根長 3 公尺竹柄當魚叉,捕魚時蹲坐於船頭,當發現水中有魚,很快地將鐘型魚網往水裡罩,確定魚已經被罩住,迅速用頂端的竹柄魚叉反覆叉魚。如此快、狠、準的捕魚及叉魚方法,也是自小耳濡目染長期的學習。茵莎人單腳操槳划水的木舟逐漸遠離了,觀看許久的我們也被曬得辛苦。馬達巨響啦!乘風破浪的木艇繼續前馳。

  航行大水道兩旁的小水道上,立有交通標誌,有行船速度的限制、有交通管制的號誌、有水道的寬度、有村落的名稱、………,水上交通是井然有序。茵莎人的村落散佈在廣大的水域中,那幢幢的高腳木屋,那或新或舊的大小佛塔,挺立於浮島,矗立在湖畔。偶能看見木籬圍繞的水中別墅, 3 、 4 層樓富裕人家的木屋,不過簡陋破敗,窮人的高腳屋占了大部分。湖上村與村間闢有大水道,戶與戶間設有小水道,還有簡便竹橋跨越互通,狹長扁舟是家家必備的交通工具。接近中午,發威的太陽更是狠毒,雖然船上每張座椅旁備有遮陽避雨的大傘,可是船快風急,帽子飛了傘翻了。午餐時間到了,好不容易熬到湖畔餐廳,總算可以下船暫時休息啦!

 失去歡笑捲菸女童,拖著跑的菜圃

  餐廳對面是一座有 800 年歷史,供奉 4 尊佛像, 1 尊未來佛的茵莎人信仰中心五佛寺。金黃耀眼的尖頂挺向藍天,層疊華麗的塔身巍峨矗立湖心,與環繞四周居民粗陋的吊腳屋有著極大的落差,寺廟裏信徒依然虔敬膜拜。自寺內繞出,發現廊道一名隊友正在分送衣物,僅僅幾件舊衣服卻被一湧而上,爭相搶要的居民層層圍繞,大人和小孩睜大雙眼,期盼自己就是那位幸運者。他們不計較好壞新舊,一接到衣物,欣喜與感謝全露在臉上。幾件褪色的運動衫,就能讓他們搶著要,搶著馬上穿上炫耀,搶著不斷聲聲道謝,………,看了讓人心痛。走向佛寺湖岸,隨意找處陰涼靠立,一艘馬達木艇從眼前疾馳,巨大的聲響劃破了寧靜,遠離後一切又恢復原有的靜謐。跨出腳步讓驕陽灑洩,看長舟靜默緩行,望樹葉胡亂翻飛,好愜意!好滿足!這裡什麼都沒有,卻什麼都有,有時候人的慾望就是這麼簡單。午餐後,繼續尚未結束的茵萊湖遊程。船停靠在雪茄工作坊旁,登上木屋,幾名年長婦女埋頭包裝,環視屋內,竟有不少稚齡女童環坐地面默默工作,個個是戰戰兢兢沉著老練。一張綠葉放進濾嘴,捲入菸絲,一根紮實完美的雪茄霎時從女孩手中完成。被工作逼得喘不過氣的女童!妳們失去童年的笑容多久了?!心不禁又酸了起來!

  茵萊湖的瀲灩原始讓人驚艷,茵萊湖的盎然綠意讓人驚詫。那一畦畦油綠菜園、一方方繽紛花圃、一塊塊纍纍果園、………。茵萊湖除了粼粼波光,更是一片青翠蓊鬱。湖中隨時都能看見忙碌穿梭,滿載袋袋番茄的艘艘扁舟,緬甸全國的番茄都產自茵萊湖。茵莎人利用獨特的環境,創造出不少的財富。水中居的茵莎人只有湖域沒有農地,他們發揮了與大自然爭地的智慧,利用茵萊湖的淤泥;與水草累積所形成厚達 1 公尺的腐植懸浮土,創造了水上菜園。他們利用湖中生長的蘆葦和水草,編織成長約 100 公尺,寬 2 公尺的凹槽體,再將湖中腐植淤泥舀置凹槽內,種植胡瓜、番茄、豆類、………等,喜濕耐潮的蔬果或作物。為了避免人工的活動菜園,隨波逐流,四處漂盪,以一根根竹竿固定於湖床上。緬甸政府也出售這種活動菜園,心想,當扁舟拖回活動土地橫越湖面,那畫面該有多奇特呀?!很遺憾當天並未遇見!

 長頸族的商店, 五方寺廟的貓兒

  為了吸引遊客 , 一家 販售長頸族自製 手工藝品的商家,請了幾名長頸族進駐店中,以滿足好奇的遊客讓遊客拍照。商家冠冕堂皇稱,讓遊人認識長頸族,增加長頸族的收入。但當看見她們頸上 那 一圈圈沉重的枷鎖時,心中一陣掙扎,殘酷 將她們當商品,當動物來品頭論足, 相機 鏡頭能殘忍對準她們 嗎?!雖然有著太多的心虛與不忍,但是,依然卑劣殘忍拼命按快門。人,總是縱容自己的私慾,寬容自己的殘酷,明知故犯後有愧疚,往後又犯的劣根性。步出店外,對岸錯落林立的金頂白塔,被拉長映在潺潺湖面,幾葉扁舟上的小販,頂著斗笠望著遊客癡癡的等。離開長頸族商家,木艇往五方寺( Ngo Hpe Chaung )前去,收斂的太陽露出溫和的光芒,一片青翠碧綠的浮島菜圃,遼廣得好比草原,與藍天較勁、與湖水媲美、與塔寺爭奇、與雲彩鬥豔、………。湖上的五方寺是因古老而昏黑?!是因保守而未被染上塵污?!幾尊佛像、幾座香爐、幾個佛龕、………,樸拙幽深,清淨得讓人感動。

  五方寺的聞名不在寺廟,而是廟中飼養的許多貓隻,一群訓練有素,聽懂指揮的貓兒,會跳圈、會舉重、會翻滾、會騰空、………,唉!寺廟內所有的古老,卻比不過那幾隻活躍逗趣的跳環小貓。我沒興趣,在昏暗木廟繞走一圈,坐於廟外木梯看山、看水、看雲、看船、看菜園、………,又到夕陽西下時。獨坐沉思,茵萊湖!茵莎人!是生命共同體!茵萊湖隱埋著重重危機,湖中水草正繁衍蔓延著,鄰近溪河挾帶的泥沙不斷地湧入著,命運並不樂觀的茵萊湖,正透露著死亡的訊息。緬甸政府若不有效改善,茵萊湖的秀麗風光,茵莎人的獨特風情,將化為烏有。

  船往晚上投宿的飯店直駛,菜園不見了,寺廟消失啦!朦朧青山環抱著廣闊大湖,七色虹彩跌落湖中與水嬉戲,遠方幾葉扁舟快速踩著返家,天空鷗鳥急翔直飛歸巢,………。湖的前方,高高挺立一群茅頂竹編橘紅房舍,在夕陽殘照下鮮豔奪目極了,終於看見住宿的水上旅館啦!緬甸的最後旅程,豔陽下的茵萊湖遊後,人真的倦怠了。踏上嘎嘎價響竹橋,走進搖晃竹編的屋內,舒舒服服躺在軒敞竹屋床上,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明天,就要返回仰光,就要跟緬甸說再見,就要回到現實世界,討生活,過固定的日子了!

後記

  這幾個日子,端坐電腦前,無視於窗外暖暖的春風與夏日的艷陽,心又回到遙遠孤寂的旅程。那土地、那陽光、那綠林、那河川、那臉譜、那語音、那寺廟,我再次回顧,再次聆聽,再次感覺,再次重走。望向窗外,春、夏什麼時候遠離了?!是什麼時候只留下秋蟬獨自的哀鳴?!15篇文章在秋葉紛跌中完成了,此時心情更加複雜,那份人、事、物、景懸念的情感,將隨著日子流逝轉薄變淡,我明白,真的結束了,真的道別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0928877070&aid=566305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00:53 【udn】 這裡更便宜!金鐘罩 全功 車罩 轎車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Nature Lil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滿足
2012/08/23 13:11
我也去了茵萊湖,但是有太多旅遊手冊上寫的,我都錯過了。在cweic的blog我彌補了那些缺憾,十分滿足,感恩!感恩!
cwc(c0928877070) 於 2012-08-24 10:34 回覆:
緬甸之旅十分值得我懷念,尤其是茵萊湖上的屋舍、浮田、廟宇和單腳滑船的水上人們。您也走過一回,能在此相互交換心得太讓我高興了。

apple
apple
2011/12/05 18:02

不錯...

信貸 週轉 汽車借款 二胎 酒店經紀 暑假打工 現領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2-06 18:03 回覆:
謝謝你的回應,感謝你喜歡我的圖文。

Jen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成長旅途
2011/11/18 16:32

謝謝您跟我們分享旅途中的喜怒哀樂.

我想我們這輩子是去不成的.好熱!看您們好辛苦哩!

很多精彩的照片.多虧您的詳實介紹.我們跟著深入走了一趟.

要很感謝.感謝您.用力給您拍拍手.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1-18 16:58 回覆:

謝謝你給的掌聲,再度出文,得到大家的支持,我沒有放棄的理由。

應該更加努力謝謝大家!

小燕子的feel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單腳之功....
2011/11/07 13:46

旁人嘆呼奇技

卻是為了討生活  而練就一身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小燕子問安來的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1-17 16:02 回覆:

抱歉!至今才回覆!停筆很長久很長一段日子,不是忙,真的,真的,很懶,很懶,連上網都懶,總覺得 PO 文好像在浪費時間興趣降到冰點。

謝謝你的留言。


城市綠綠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ㄚ
2011/11/06 22:15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感謝分享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1-17 16:07 回覆:

抱歉!怠慢回覆了,最近很少上網,本想從此停筆。

不過友情的捧場依然得言謝!謝謝你喜歡我寫文筆法。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值得
2011/10/21 04:31

旅記寫得好

相片拍得好

進來看了好幾遍

謝謝分享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1-17 16:11 回覆:
抱歉,慢了回覆,好些個日子沒上UDN了,感謝你的捧場與留言,喜歡我的文章是我的榮幸。但願我的文章能給大家些許人生的啟示。

陳凱爾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好文章
2011/10/17 07:46
那座柚木廟讓我想到鹿港龍山寺。小沙彌是暫時出家,以後可以還俗﹖還是就從此出家了?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1-17 16:12 回覆:

抱歉!怠慢回覆了!

沙彌可以隨時還俗返家,尼姑溢出加就不可以隨意還俗了。

就算出家,緬甸男女是不是也很不平等呢?!

* 曙光 *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景好文
2011/10/10 15:37

在這兒的好處就是

不用出門依舊可以看到世界各地

感謝有你們的分享


曙光乍現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0-11 11:15 回覆:
謝謝你的加油和鼓勵!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reat
2011/10/10 15:05

很棒的報導  我的乾爺爺是緬甸華僑

每次去他家  就做一種當地的持產茶葉請我吃

裡面放一些花生  很特別

希望有空去緬甸玩   他們的建築很有特色

Bom Dia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0-11 11:16 回覆:
感謝你的稱讚,我還在努力中。緬甸的華僑很大部分來自雲南,你說的零食當地導遊有介紹過。

鄧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古老的傳說
2011/10/06 15:28
這緬甸的茵來湖
果然是碧波蕩漾
讓人無法不流連忘返
像古老的傳說故事
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簡單樸實
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般
與現在的文明社會比較起來
確實是天壤之別
感恩您的好文分享
思敏祝福
cwc(c0928877070) 於 2011-10-10 14:17 回覆:
思想與生活簡單就是福氣啦!謝謝你的留言。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