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28 21:04:04瀏覽8640|回應2|推薦68 | |
烏茲別克斯坦古都撒馬爾罕
2015.09.14.才跟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故事發生地布哈拉(Bukhara)說:『哈囉!』馬上又要跟她道:『再見!』中午,車往布哈拉東南,280公里外的撒馬爾罕(Samarkand)前進。6小時後抵達投宿旅館,已經晚上7點,幸好天黑得慢,初遇的見撒馬爾罕被落日餘暉染紅了。
古絲路上的每座城市,都被稱歷史名城,都被讚揚是文化交匯的熔爐,都自稱是絲路上的第一名城。歐、亞、中國及波斯都加入這條古絲路戰局,錯綜複雜的版圖與歷史背景,令人眼花撩亂。混亂的排名,就隨各國的意啦!已經來到撒馬爾罕,還是認識一下撒馬爾罕較實在!
撒馬爾罕是粟特人(Sugda Sugda) 於西元前5世紀始建,稱花剌子模。但粟特人只善於經商,不善於治國,所以未曾建立過自己的國家,一直附屬於波斯,當時是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西元前4世紀,被亞歷山大帝國佔領過。10 -13世紀,信奉祆教的粟特人,受塞爾柱突厥統治,開啟了伊斯蘭文化,形成花剌子模帝國,從此撒馬爾罕成了花剌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1218 -1220年,成吉思汗策馬入城,撒馬爾罕被夷為平地。1388年,帖木兒(Amir Temur)復興,重整建設撒馬爾罕城,這就是如今所見撒馬爾罕的前身。1506年,烏茲別克人推翻帖木兒王朝。1873年,成俄羅斯帝國附庸國。1924年,紅軍佔領再成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烏茲別克獨立。2001年,撒馬爾罕古城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第二大城,細數該城市的年歲,可媲美巴比倫與羅馬囉!難怪有『東方的羅馬』及『東方穆斯林世界的珍珠』讚譽。歐洲、波斯、印度、蒙古、……東方與西方文化互融於此,造就了撒馬爾罕的多元性。撒馬爾罕清真寺與神學院林立,成了穆斯林朝聖聖城,學者、詩人、哲學家、取經學習城市。
突厥蒙古王帖木兒遺留的這座老城撒馬爾罕,有一句諺語:『你想了解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建築吧!』別聽我連篇廢話,一起看看一代梟雄所建造的都城,及號稱『世上最高貴的公共廣場』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吧!晨起的太陽還低低垂在東邊,我們就揮車入城,走!!我們就從第一個景點,帖木兒的皇陵古爾艾米爾陵墓(Gus Emir Mausoleum)開啓古城撒馬爾罕的觀光吧!!
烏茲別克斯坦古都撒馬爾罕
從布哈拉東行到撒馬爾罕有272公里,行車時間約4小時,抵達撒馬爾罕投宿旅館已是夕陽西下向晚時分。用過晚餐天黑了,什麼地方也去不成,只能回旅館休息,瞧瞧!!這家古色古香位於市區的旅館大廳,是俗而有力,房間浴室更是金碧輝煌。 撒馬爾罕的早餐十分簡單,沒選擇餘地,其實中亞諸國都是如此。 早餐後,驅車前往古爾艾米爾陵寢(Guri Amir Mausoleum)。2000年,撒馬爾罕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爲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市中心的古爾艾米爾陵寢是帖木兒(Amir Temur)家族陵寢,陵墓壯觀,色彩鮮豔。 始建於1403年,位於撒馬爾罕市區的古爾艾米爾陵墓造型壯觀,寶藍圓頂色彩鮮豔,有著濃厚伊斯蘭建築特色,是中亞建築瑰寶。 從外觀看帖木兒及其後嗣陵墓,看陵墓,聽聽帖木兒的故事吧!! 1259年,蒙古帝國崩解,另一位征服者帖木兒(Timur 1336-1405),讓撒馬爾罕浴火重生。今日遊客所見的撒馬爾罕城,是1370-1506年,帖木兒稱帝期間重建。與成吉思汗相距109年,又自詡為成吉思汗(1162-1227)後裔的帖木兒,常以成吉思汗功績當標竿。其實帖木兒是土耳其人(突厥),出身於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突厥化蒙古貴族家庭,雖是個文盲,但卻深愛文學、哲學、天文學。驍勇善戰的帖木兒不惶多讓,學著成吉思汗旋風式的破壞,燒殺戮掠,悉數全收。
這是帖木兒的陵寢古爾艾米爾內的空地。當年,花喇子模(Xorazm)輕忽了成吉思汗鐵騎,殺害了蒙古使者和一隊商旅而惹來亡國之禍。1387年,帖木兒建立的汗國,已延伸到印度,掌控波斯及北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整個西亞,中東歷史是個有名的征服者,但他征戰的規模,還是遠不及一代天驕領軍那如蟻如蝗,如沙如雨滴鐵騎雄兵的蹂躪,收歸疆土的遼闊,14世紀中末葉,是帖木兒帝國全盛期。15世紀初,帖木兒所建立的帝國,融合了伊朗和土耳其伊斯蘭文化,蓬勃發展的文化到達巔峰。1402年,帖木兒帝國勢力續往拜占庭帝國與歐洲擴張。1405年,率軍爭討中國明朝,不料途中病逝,無攻而返。
古爾艾米爾陵墓內有個偌大的庭院。
古爾艾米爾陵寢一般人熟知是帖木兒長眠之所。然而該墓卻是帖木兒為其逝去的摯愛孫子穆罕默德蘇爾坦(Muhammad Sultan) 修建,沒想到自己也同葬於此。 古爾艾米爾陵墓原是爲27 歲去世的孫子穆罕默德 蘇爾坦所修,穆罕默德 蘇爾坦原是帖木兒選定的繼承人,他的突然離世,讓帖木兒傷痛。不料,1405 年,帖木兒也因急性肺炎去世,也被安葬在此,從此古爾艾米爾陵墓成了帖木兒王陵與家族陵寢。 古老的古爾艾米爾陵寢建築外觀。
帖木兒家族陵寢古爾艾米爾。 步入帖木兒長眠之所古爾艾米爾陵寢。 帖木兒墓碑上寫着,打破我在這裡生活的人,將遭受大難的咒語。1941年6月8日,蘇聯科學家挖掘帖木兒墳塋,兩周後希特勒進攻蘇聯。只是那一次挖掘證實了相關帖木兒相貌的歷史記載,也證實了兀魯伯死於被殺害的傳說,還有葬於此帖木兒所有家族成員的身份與真實性。
古爾艾米爾墓穴內,那圓頂巨頂是金碧輝煌。藍色為主,配上各種上釉馬賽克磁磚,華麗耀眼極了。 遊客進入古爾艾米爾陵寢,看見的9個石造棺槨,只是象徵性供信徒朝拜,真正有遺體棺槨深埋在地底。 該陵墓中安葬帖木兒、帖木兒的兩個兒子、兩個孫子(其中一個是兀魯伯)、兀魯伯的兩個兒子、兀魯伯的宗教老師以及一位未查出名字親人。最爲引人注目是墨綠色玉石棺,是帖木兒刻意為疼愛孫子兀魯伯所爲建。帖木兒墓上寫着:誰掘我的墓,誰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兒的墓,兩周後希特勒就開始進攻蘇聯。不過,那一次對墓葬的發掘證實了關於帖木兒面部特征的歷史記載,證實了兀魯伯死於暴力殺害的傳說,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兒家族成員身份的真實性 古爾艾米爾陵寢中,藍色金色與磁磚拼貼,美輪美奐華麗耀眼。 側望距離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上的神學院建築群。 雷吉斯坦廣場上的希爾多爾神學院(Sherdor)建築側影。 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上宏偉的三組建築。左邊建於15世紀的兀魯伯神學院與正前方建於17世紀的季里雅卡利神學院。雷吉斯坦廣場上的3座神學院內,都有一座清真寺,一個廣場和花園,周圍是教室,現在則成為販賣工藝品的商店。
撒馬爾罕的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雷吉斯坦意爲沙地,矗立著15-17世紀,修建的宏偉建築群。
兀魯伯神學院正門是用各色瓷磚拼貼裝飾,因遭地震毀損,重新整修成高13公尺,直徑13公尺的新門面。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兀魯伯爲烏茲別克中世紀的天文學家、詩人和哲學家,據說,他曾親自在此授課,該神學院是他治理期間的世俗科學研究中心。
兀魯伯神學院對面的希爾多爾神學院(Sherdor),希爾多爾意爲藏獅。較為奇特是正門兩端各鑲嵌伊斯蘭教忌諱歐偶崇拜的怒吼獅子作裝飾,從前烏茲別克信奉祆教(拜火教),聽說是祆教的圖騰。 處於雷吉斯坦廣場正面前方爲季里雅卡利神學院(Tillya Kori),季里雅卡利意爲鑲金的,建於1646-1660年,高大壯觀的季里雅卡利神學院内,有氣勢宏偉,金碧輝煌的清真寺。
雷吉斯坦廣場上的3座神學院內,都有一座清真寺,一個廣場和花園,周圍是教室,現在則成為販賣工藝品的商店。 雷吉斯坦廣場上的兀魯伯神學院。 希爾多爾神學院的側影。 離開雷吉斯坦廣場,再回眸看看廣場上的神學院。 中午時間,雷吉斯坦廣場附近的小學放學了,跟台灣一樣,一大群家長等在校門外接孩子。 與雷吉斯坦廣場比鄰的比比哈藍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
比比哈藍清真寺方形的建築四周,各立有一根尖塔,中間是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大廣場,植有幾棵老樹,廣場中央立著一塊巨石經架,倆側各有一座圓頂清真寺,而建於最後方的大型藍色圓頂清真寺,才是比比哈藍建築主體。不過部份外牆已經嚴重剝落, 已經斑駁脫落的比比哈藍清真寺。
始建於1339年的比比哈藍清真寺,自稱是中亞最大的清真寺。1339年,帖木兒討伐印度勝利歸國,開始興建比比哈藍清真寺,1404年完工,能如此迅速完成,是帖木兒從撒馬爾罕及其國家新掠奪調集了最好的建築師、工匠、石匠和藝術家到此趕工。聽說還應用了印度的90頭大象搬運。此時帖木兒依然四處征討,但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監工,當他無暇時,就要他的妻子Sarai-Mulk-Khanym 監督,因為如此,發展出工匠愛上皇后的愛情故事。
中午時間,中亞居民的主食囊。 頭頂與推車上都是準備送到店家販賣的囊,好像不是現烤現做,硬梆梆的,口感並不好。 吉普賽小孩追著遊客乞討,好心的當地導遊分送餅乾糖果給他們。 比比哈藍清真寺旁就是一座大巴扎,這是巴扎的入口。 巴扎內賣囊的攤販與婦人。 巴扎內賣糖塊的販子,蜜蜂在糖上飛舞採蜜。 堅果是中亞國家普遍的食物,到處都在賣。 黑漆漆的,到底是什麼,說不清聽不懂。 巴扎內的蔬果攤。 巴扎外也有許多農民飯賣自家種植的蔬果。 巴扎外賣葡萄和玉米的小販最多。
到中亞時,正是葡萄棉花成熟時。
為了拍照,先談條件,給拍就買,他們答應,開開心心拿起塑膠袋來裝,沒想到花一點點錢,卻給了我一大堆葡萄與黃瓜,我哪有辦法吃,不得不掏出大部分還她們,自己留下小部分。 她們看見傻瓜般的我笑了,我不愛東西只想按快門。
我指著他們的金牙,豎起大拇指稱讚,她們中於知道,我要的是她們一口漂亮的金牙齒,她們更是開心。
比較含蓄保守的菜販,總是羞澀低頭淺笑,我在她們面前,小丑般的努力表演戲弄,讓她們也能咧開嘴,哈!哈!她們看我起勁演出,終於放開也咧嘴露出金牙哈哈大笑,開心的我更是猛按快門。
撒馬爾罕市區巴扎外的烏茲別克婦人與金牙。 我花了不少心思與瘋癲,換來烏茲別克婦人純美的笑容與一口口漂亮的金牙齒。 耍過瘋癲後的我要離開了,大家捨不得,再回眸對我一笑。 撒馬爾罕的農家午餐。 離比比哈藍清真寺不遠的沙赫靜達古陵墓群 (Shahi Zinda Ensemble)入口大門。 午後,前往沙赫靜達古陵墓群 (Shahi Zinda Ensemble),古墓群門口等著進入的父女。
赫靜達古陵墓群 (Shahi Zinda Ensemble)建在丘坡上,層層石階爬起來挺費力喔! 大熱天,蹬著赫靜達古陵墓群 (Shahi Zinda Ensemble)的陡峭石階,十分累人。
綠蔭中的赫靜達古陵墓群 。
赫靜達古陵墓群 (Shahi Zinda Ensemble),不像是古墓群,倒像清真寺。 沙赫靜達古陵墓群赫靜達意爲永生之王,是撒馬爾罕的執政者及其家屬和殉道者的墳墓。 沙赫靜達古陵墓群建於14世紀和15世紀的沙赫靜達陵墓,是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所組成。 沙赫靜達古陵墓群建築的基調爲青色,以彩色陶瓷貼面作爲裝飾。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庫薩姆之墓。帖木兒大帝的妻子圖瑪阿卡和其侄女圖爾坎阿卡也同葬於此。
到沙赫靜達古陵墓群參拜的居民。
傳著傳統服飾在沙赫靜達古陵墓群參拜的婦女。
穆斯林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十分虔敬。
沙赫靜達陵墓建築以青色為主,以彩色陶瓷貼面作裝飾。
這陵墓群都是方形建築,都有獨立拱門與圓頂,也都以藍色磁磚作裝飾,所有陵墓一字排開,其間一條不寬,稱做街墓(Stree Cemetery)的中世紀街道,誰也看不出這兒是陰陽兩隔的墓群。 沙赫靜達陵墓群最主要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Kusama Ibn Abbas的陵墓。到此傳教被殺,成了殉道者,從此這裡成為朝聖中心。
帖木兒妻子及家屬陵墓也在此。
沙赫靜達陵墓群手工雕繪瓷磚的工匠,非常精緻,價格也不便宜。 烏茲別克人對宗教是虔誠,對聖者是崇拜的,所以時時都能看見當地居民到沙赫靜達陵墓群朝聖參拜。
離雷吉斯坦廣場不遠,也在撒馬爾罕市區一座小丘上的丹尼爾(Saint Daniel's Tomb)墳墓。 撒馬爾罕市區的另一處古蹟丹尼爾(Saint Daniel's Tomb)墓地。
小丘上的丹尼爾墓地俯瞰周圍景色。
當地許多居民也喜歡到泥山上丹尼爾墓地朝聖,這兒的習俗實在跟我們很不同。 丹尼爾墓地一處被古門封鎖的泥洞,不能参觀瞧瞧,到底裡面有什麼寶物,我也不知道。 丹尼爾墓地可看性不高,真實性不強,唯獨這個,哎呀!長多少公尺我又忘啦!我不喜歡數字,所以聽過馬上忘記,總之很長,很長啦!我請導遊傾身探頭幫忙拍。當地導遊說不是該往者身高異於常人,而是棺木內有數十名人的骨骸。
丹尼爾墓地放置長長棺木建築的外觀。據說丹尼爾是一位精準的預言家,只是現今所見的這個墓地只是自古流傳中的地方,真正是否葬在此地,沒人說得準,就待考古學者去求證了。
丹尼爾墳旁一棵我又忘了幾百年的老樹。
在丹尼爾墳拍婚紗,無論是墓區或公園,只要人潮多的名勝古蹟,都是中亞居民結婚最佳的見證地和最佳的拍照處。
不避諱,丹尼爾古墓也成了拍婚紗的好處所。 親友們聚集丹尼爾墳場,歡天喜地叄加親人的婚禮。 盛裝打扮撒馬爾罕的婦人,正在丹尼爾墳地歡樂叄加廣場上的婚禮。 在撒馬爾罕有較多停留時間,下午3點,所有行程走完了,累的累,懶的懶,唯獨我乘這一空檔,自己盪往市區亂遊。 走出旅館外,獨自遊走在市街,街邊處處的建築,都讓我振奮,都讓我感到新奇。 連放學孩童的穿著也讓我驚艷,也不願放過按下快門。。 沿街見到放學回家的學童就要求:讓我拍張照好嗎?他們都欣然答應和配合。 瞧!不怕生不拘謹,大方擺姿勢讓我拍, 帖木兒集殘暴與高雅於一身,曾發是要將撒馬爾罕見成亞洲最美的都市,到處掠墮真飽與人才,建築恢宏的宮殿、清真寺、經學院與陵墓。1405年出征中國明朝永樂皇帝,因突發肺炎病逝於錫爾河畔,得年69,葬於撒馬爾罕,再他墓室牆上刻有:如果我活著,世人還在發抖!多高傲的梟雄啊!烏茲別克人非常尊敬崇拜這位開國君王。 撒馬爾罕青年人,喜歡玩自拍,我遞手機給他讓自拍,不論機種,不必指導,操作手機之熟練,讓我驚訝。 撒馬爾罕市區有許多中、小、大學,午後,巧逢放學時刻,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學生。 撒馬爾罕市的高中生野放學了,快步趕過去,要求拍張照作留念,他們見到長相跟他們不一樣的我,當然也要求用用他們的手機要我跟他們合照。這兒的學生就有學生的模樣,沒有誇張穿著與裝扮,老老實實毫不逾越,我就喜歡台灣早已消失殆盡學生該有的質樸。 撒馬爾罕市街林穆蔥蘢遍地是油綠綠的,寬闊的馬路中的分隔島就是大公園,公園裡處處,都能看見穿著華麗的親友,陪伴著新婚男女拍婚紗照的人兒。 綠色公園的撒馬爾罕市街,一處處穿著華麗陪著新婚男女拍婚紗照的友人。 他們很刻意停下腳步讓我拍,尚未受到人性險惡,尚未汙染的國度。 我在撒馬爾罕市區獨自亂遊記,這是一所大學。綠得讓人驚訝的撒馬爾罕,任誰也想不到她是一個水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 撒馬爾罕的綠,讓我著迷,我走了2個小時,依然看不到綠色的盡頭,我也走到迷路了。
撒馬爾罕東北郊兀魯伯天文台(Ulugbeks Observatory ),一尊巨型帖木兒雕像。 兀魯伯天文台 撒馬爾罕東北郊的天文台天文台(Ulugbeks Observatory ),是帖木兒孫子天文台(Ulugbeks )於1428-1429年建造,天文台是位天文學家、詩人與宗教家。烏魯貝克在中世紀時是座世界級的天文台之一。天文台是座三層圓形建築物,內有40公尺大理石的六分儀和水平度盤。天文台在此測出一年時間的長短,與如今現代科學算出的結果相差無幾。現在天文台還留有大理石製成的六分儀。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11公尺深,寬2公尺的斜坑通道。相片中所見只是部分拱出地面。如今該天文台博物館,展示著當年天文學基礎理論,和1018顆星辰的方位。 下午抵達距撒馬爾罕約80公里,於2000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有綠色城池之稱的沙赫里薩布茲(Shakhrisabz)。始建於2700年前的沙赫里薩布茲,舊稱竭石,位在烏茲別克南部,曾被亞歷山大大帝佔領過,710年,又被阿拉伯入佔領而逐漸伊斯蘭化。1336年4月9日,帖木兒(Amir Temur)出生於此,帖木兒認定此地為自己的故鄉。1379年,佔領花剌子模後,在撒馬爾罕與自己的出生地,大興土木, 1380年,開始在沙赫里薩布茲建造夏宮及陵墓,因宮殿龐大,直到1404年才完工,沙赫里薩布茲成了烏茲別克中古世紀陵墓最多的城市。 帖木兒故鄉沙赫里薩布茲的kok-Gumbaz清真寺,直徑46公尺的美麗藍色穹頂。被讚稱為藍頂清真寺。當年是由兀魯伯修建,雖然已經斑駁頹敗,但也算是 完好地保存下來,成了沙赫里薩布茲著名古蹟之一。聽說 該清真寺的圓頂,是烏茲別克境內最大的圓頂。
沙赫里薩布茲古蹟建築內,市攤攤賣紀念品的攤位,這位婦人英文說得很溜,緊盯著遊客,很有生意頭腦喔!
在沙赫里薩布茲要購物殺價是必要的,反正在中亞5國買東西,都得殘忍殺價,免得後悔。
沙赫里薩布茲葬有死於1391年烏馬爾沙黑(Umar Shaykh)帖木兒的 次子,帖木兒的三子和幼子及他本人葬在撒馬爾罕的古里阿米爾陵墓。沙赫里薩布茲還是帖木兒父親的和帖木兒老師的寢墓,可見殘暴的帖木兒還蠻尊師重道的。
只記得沙赫里薩布茲這座青真寺,是完全木造,青真寺到底有多老,我記不得了! 木造老寺院前有3棵老樹,到底有幾百年,我也忘了。
沙赫里薩布茲這座白色的棺墓,安葬帖木兒第二個老婆所生長子罕傑爾(Jahangir),也是當初帖木兒指定的王位繼承人,不幸22歲就去世了。
沙赫里薩布茲這空石棺,如今成了疑塚,有一說是帖木兒生前為自己安排的墓地。 墓穴裡除了刻有可蘭經文外,沒有任何裝飾,墓穴內也只能擺放一具石棺,石棺上刻有帖木兒的傳記。大家都認為 帖木兒在此出生,死後也會葬在故鄉,只是 打開棺木發現的兩具屍體都不是帖木兒。 這個墓室1963年無意中被發現。也因 石棺上刻著的帖木兒傳記,才推斷這裡應該是為帖木兒為自己修建的墓室。 帖木兒最後為什麼沒有安葬在這裡?聽說, 在征討中國明朝途中,69歲(1336-1405) 的帖木兒,意外死於肺炎。沙赫里薩布茲,要翻過越海拔高的山口,當時路被大雪封了, 只好返回撒馬爾罕安葬。 靈柩從撒馬爾罕運返沙赫里薩的
炎炎烈日下,認真親切,沙赫里薩布茲當地的導覽解說員。
沙赫里薩布茲入口最大建築是藍色圓頂的清真寺, 清真寺後面的院子裡,有倆有綠頂建築殿,其一是Gumbazi Seyidan陵墓,分別葬有帖木兒老師和他父親,另一建築是Dor-ot Tillavat遺址建築群。
沒幾個遊客的沙赫里薩布茲古蹟,小販只要見到遊客就快快露臉招攬,炙熱的太陽下,揮汗如雨又賣不到幾文錢,實在辛苦。
中午,沙赫里薩布茲小城的學生放學了!
不熟悉沙赫里薩布茲的歷史背景,聽來聽去又是一團亂,中亞這幾個國家神秘又陌生。 說歸說,聽歸聽,對沙赫里薩布茲遺址內的所有建築,我還是一團亂啦! 這是沙赫里薩布茲帖木兒的夏宮。1379年,帖木兒佔領花剌子模, 1380年,開始在沙赫里薩布茲建造夏宮及陵墓,因宮殿龐大,直到1404年才完工。可惜這座宏偉夏宮因朝代更迭,戰亂紛擾,如今只剩斷垣殘壁供人緬懷。 在沙赫里薩布茲小城享用農家午餐,室外的石榴大又紅。
簡單乾淨沙赫里薩布茲小城的農家午餐。
在中亞5國旅途上,我無時無刻總在錯覺中,一直以為人在新疆!
沙赫里薩布茲小城的農家午餐 離開沙赫里薩布茲小城,直奔烏茲別克邊陲小鎮鐵梅茲(Termiz) 奔往邊陲小鎮鐵梅茲(Termiz)沿途風光
荒漠中見到河流,很令人驚嘆。 往烏茲別克鐵梅茲(Termiz)途中,載送從棉花田採收的棉花車。
烏茲別克總統伊斯蘭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在沙赫里薩布茲帖木兒夏宮的南端,建了這尊帖木兒巨大雕像。據說魁武高大的帖木兒,頭很大,有著一身深褐色的皮膚。他勇敢善戰,總是無畏無懼首先陷陣搏殺。帖木兒雖然目不識丁,卻絕頂聰明,能屈能伸贏取帝國。狠雅具於一身。喜與文學、科學與哲學家為友,是個有謀略的政治家與哲學家。他曾在一次征戰腿被射傷,成了一輩子的瘸子,所以人人暗稱跛子帖木兒。但腿殘的帖木兒並不因而自棄,也不因而妨礙他的驍勇善戰,贏得場場征戰的凱旋。帖木兒是烏茲別克人民最景仰的開國帝王。 比一比,算一算,一直自稱是成吉思汗後代的帖木兒(Amir Temur) 與成吉思汗倆位天驕 成吉思汗1162 - 1227 得年65歲 帖木兒1336-1405 得年69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