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始佛教者,即是金剛一乘無邊門(24)
2008/07/28 22:06:36瀏覽609|回應0|推薦1

(1)
中阿含卷42,分別六處經(163)
如來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
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為彼說法滿百年,
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
不復更問。
所以者何 ? 如來說法無極不可盡,文句法句觀義,乃至四弟子命終,
猶如四種善射之人,挽強俱發,善學善知,而有方便,速徹過去。
如是,世尊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
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為彼說法滿百年,
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
不復更問。
所以者何 ? 如來說法無極不可盡。無量說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歐買尬 ?! 這段是說,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的壽命,不只 80 歲哦 !
這 4 位釋迦牟尼佛「獨厚」的弟子是誰,在這段中阿含經中,依舊被「刻意隱瞞」,
這段經說,這 4 位神秘弟子壽命皆是百歲,皆成就第一辯才,實力相等。
而且佛為這 4 位弟子說法的時間,也是完全相等,皆是百年。
符合這樣條件的 4 位弟子,在四阿含中,似乎找不到解答。
眾所皆知,釋迦牟尼佛是在 35 歲時開始說法,若要為 4 弟子說法滿百年,那麼...
佛的壽命,「至少 135 歲」哦 !
「80 歲」和「至少 135 歲」,二者相差約「 55 年」。
又,釋迦牟尼佛到底是哪一年入涅槃的,目前國際學界的考證,最多學者支援的,有二說,
「BC 489」 和「 BC 544」,(印順法師個人似乎比較偏好 BC 390 )
而這二個說法,相差「 55 年」。
呵呵呵...真是調皮的釋迦牟尼佛 !

(2)
摩訶僧祇律卷1
有十事利益故。諸佛如來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何等十。
攝僧。極攝僧。令僧安樂。折伏無羞人。有慚愧人得安隱住。
不信者令得信。已信者增益信。於現法中得漏盡。未生諸漏令不生。
正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
以是十事。如來應供正遍知。為諸弟子制戒立說波羅提木叉法。

這段「十事」,在諸大部律中都有,我們來比較一下吧...

(A)摩訶僧祇律
攝僧。極攝僧。令僧安樂。折伏無羞人。有慚愧人得安隱住。不信者令得信。已信者增益信。
於現法中得漏盡。未生諸漏令不生。正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

(B)十誦律
攝僧。極好攝。僧安樂住。折伏高心人。有慚愧者得安樂。不信者得淨信。已信者增長信。
遮今世煩惱。斷後世惡。梵行久住。

(C)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攝取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住。降伏破戒。慚者得安。不信者信。信者增長。
斷現在有漏。斷未來有漏。梵行得久住,顯揚正法廣利人天。

(D)四分律
攝取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住。難調者令調。慚愧者得安樂。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長。
斷現在有漏。斷未來有漏。正法得久住。

(E)五分律
僧和合。攝僧。調伏惡人。慚愧者得安樂。斷現世漏。滅後世漏。令未信者信。
已信者令增長。法久住。分別毘尼,梵行久住。

(F)巴利文銅鍱律
攝僧。僧安樂。調伏惡人。善比丘得安樂住。斷現世漏。滅後世漏。令未信者信。
已信者令增長。正法久住。愛重毘尼。

由上比較得知,除了巴利文銅鍱律外,其餘五部律幾乎是「義義同、句句同、味味同」。
我之前不斷強調,佛語是「義、句、味」三者具足,這也是我用來破解偽經的獨家利器。
諸位仁者,看仔細哦 !
「善比丘得安樂住」這句,喪失了「句」。(「慚愧人」不等於「善比丘」。)
「愛重毘尼」這句,喪失了「義」。(關鍵在「久住」,不是「愛重」。)
所以,巴利文三藏極可能是「最不原始」的佛典。(請參考「釋迦牟尼佛的語言」各集。)

(3)
巴利中部第26經「聖尋求經」
比丘眾啊 ! 那時我這麼想,
我所證得此法甚深,難知難見,微妙寂靜,非俗智所能及,唯賢聖所能知,
然世間有情愛阿賴那、樂阿賴耶、欣阿賴耶,難以理解此因緣生起的道理。

增一阿含卷10
爾時,世尊得道未久,便生是念,
我今甚深之法難曉難了,難可覺知,不可思惟,休息微妙,智者所覺知,
能分別義理,習之不厭者,即得歡喜。
設吾與人說妙法者,人不信受,亦不奉行者,唐有其勞,即有所損。
我今宜可默然,何須說法 !

法華經方便品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
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
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攝大乘論引用增一阿笈摩(玄奘譯)
世間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熹阿賴耶。為斷如是阿賴耶故,說正法時,
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如來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現世間。

攝大乘論引用增一阿笈摩(真諦譯)
世間喜樂阿梨耶,愛阿黎耶,習阿黎耶,著阿黎耶。為滅阿黎耶,如來說正法。世間樂聽。
屬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滅盡阿黎耶。乃至受行如來正法及似法。
由如來出世。是第一希有不可思議法於世間顯現。

巴利增支部第128經「四法品」
此丘眾啊 ! 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如來說非阿賴耶法時,
彼等洗耳恭聽,生起想要瞭解的心。因為如來的出現,而有此希奇未曾有法出現。

(A)
巴利中部,是如來獨自思惟,「四下無人」的場景。但巴利增支部,卻不是。
而「增一阿含卷10」和「法華經方便品」這 2 段,都是「四下無人」的場景。
這 2 本的內容,完全吻合,都「沒有」出現巴利中部這一段哦 !
(B)
巴利中部「聖尋求經」,相當於中阿含「羅摩經」,中阿含現世的年代,早於巴利五部,
但是中阿含羅摩經,也「沒有」這一段哦 !(請自行上網查詢。)
(C)
此外,攝大乘論的作者無著上人,他的年代也早於巴利五部,
他所見過的中阿笈摩,也「沒有」這一段哦 ! (如果有,他就會引用。)
(D)
「巴利增支部」和「攝大乘論引用增一阿笈摩」這 2 段很像,但不完全相等,這姑且不論。
重點是,「巴利增支部」和「巴利中部」這 2 段的意境,是「矛盾」的哦 !
呵呵呵...由以上 4 點推論,巴利中部「聖尋求經」這一段,極有可能是「偽造」!

有人引用「佛本行集經」這段來替巴利中部背書...

佛本行集經卷33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我所證法。此法甚深。難見難知。如微塵等。不可覺察。
無思量處。不思議道。我無有師。無巧智匠能教我證於此法。
但眾生輩著阿羅耶。樂阿羅耶。住阿羅耶。喜樂著住。心多貪故。難見十二因緣...

放心,「佛本行集經」是偽經,有時間的話會破解。先舉一個例子好了。

佛本行集經卷60
當何名此經。答曰。
「摩訶僧祇師」名此經為大事。「薩婆多師」名此經為大莊嚴。
「迦葉遺師」名此經為佛生因緣。「曇無德師」名此經為釋迦牟尼佛本行。
「尼沙塞師」名此經為毘尼藏根本。

諸位,經的名字是這樣定的嗎 ? 而且這「五師」,似乎是「佛滅後」一百多年才出現的吧 ?!
呵呵呵...又是一本「充滿詭異」的經哦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208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