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破 !
2013/04/08 13:47:05瀏覽849|回應0|推薦1

(1)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爾時彌勒菩薩而告之曰。諸仁者。可共往詣如來應供正遍知所。
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

五分法身只出現一個,這就是所謂的「厚此薄彼」。
這是歷來「邪教金剛乘」偽經常犯的錯誤,請參考: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2512196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3204530
http://blog.udn.com/bu9650/4029398
http://blog.udn.com/bu9650/6144800
http://blog.udn.com/bu9650/5225337
http://blog.udn.com/bu9650/3391797
http://blog.udn.com/bu9650/5817157

(2)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說法者。應當安住如是辯才。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順心。當於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於是人聽受其法...

到底是「佛」還是「教師」 ?
這犯了普世語文(文學)大忌,另幾位偽造者也犯了相同的錯誤,請參考:
http://blog.udn.com/bu9650/5489832
http://blog.udn.com/bu9650/6779332
http://blog.udn.com/bu9650/6846168
http://blog.udn.com/bu9650/6948415
http://blog.udn.com/bu9650/6192496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56/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046/
又,「邪教第五大教條/金剛喪屍」出現囉。
延伸閱讀: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98/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20/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715/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3695693
http://blog.udn.com/bu9650/5822800

(3)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若諸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樂欲離諸業障纏縛。「自」無損害而得解脫。是人當...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又能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
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已生辯才終不忘失。常勤修習得陀羅尼...
一切豪貴威德尊嚴猶「自」不能有所窺望何況下劣少福眾生...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於此五百諸菩薩中有二十菩薩。業障微少。後五百歲還來生此。
城邑聚落市閈山野種姓尊豪有大威德...「自」隱其德安住頭陀功德之行...

這個字,沒事最好少用哦 ! 請參考: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87/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190/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20/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14/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5460&tid=1654484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5460&tid=1641301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5800567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51658830

(4)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當觀利養。生貪欲故。
當觀利養。壞失正念生瞋恚故。
當觀利養。念其得失生愚癡故。
當觀利養。能生高下嫉妒心故。
當觀利養。於親友家慳吝耽著生誑惑故。
當觀利養。成就愛味生諂曲故。
當觀利養。捨四聖種無慚愧故。
當觀利養。一切諸佛所不許可。數習憍逸生高慢故。
當觀利養。於勝福田起於輕慢為魔黨故。
當觀利養。眾惡根本諸善壞故。
當觀利養。多所貪著猶霜雹故。
當觀利養。於親友家瞻候顏色生憂惱故。
當觀利養。愛物損壞憂心亂故。
當觀利養。於四念處多所忘失白法羸故。
當觀利養。於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論勝故。
當觀利養。自言已得神通智慧違背生故。
當觀利養。先後得失怨憎生故。
當觀利養。互相瞋嫌說其過惡多覺觀故。
當觀利養。為於活命營諸世業計度思惟安樂減故。
當觀利養。乃至禪定解脫三昧三摩缽底「心如婬女」能退失故...

這就是所謂的「性別歧視」。何謂「性別歧視」 ? 請參考:
http://blog.udn.com/bu9650/6243370
http://blog.udn.com/bu9650/5846431
http://blog.udn.com/bu9650/6456749
http://blog.udn.com/bu9650/4271152
http://blog.udn.com/bu9650/5681413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325/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950/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87/

(5)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當觀利養。「乃至」禪定解脫三昧三摩缽底心如婬女能退失故...

歷來許多偽造者並不懂這二個字是什麼意思,但卻對這二個字有種「莫名的戀執」,
請參考:
http://blog.udn.com/bu9650/4862034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51672736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4053906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50859184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3814675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24337042
http://blog.yam.com/bu9650/article/43762434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1288/

(6)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若有菩薩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
於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住「菩提分」。無有是處。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這只是三十七助道品的一部分而已。過份重視「七菩提分」,這是很詭異的特色。
看來,這位偽經創作者,和另幾位偽造者,是同一人。請參考: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5460&tid=2104868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5460&tid=668487
http://blog.youthwant.com.tw/BU9650/bu9650/833/
http://blog.udn.com/bu9650/4029398

(7)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安住「下劣業」 遠離殊勝行 退失大利益 是名眾務過...
如是「下劣業」 具足諸過失 何有智慧人 愛樂而修習...
若樂「下劣業」 智者當呵責 如人捨多財 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 當捨「下劣業」 應求勝上法 諸佛常稱歎

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佛菩薩之口不出:「無義廢言、同義廢言、重覆廢言、詞窮廢言」。

(8)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云何名為二十種過...
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

這就是所謂的「同義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佛菩薩之口不出:「無義廢言、同義廢言、重覆廢言、詞窮廢言」。

(9)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當觀利養。多所貪著猶霜雹故。

這就是所謂的「無義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佛菩薩之口不出:「無義廢言、同義廢言、重覆廢言、詞窮廢言」。

(10)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云何名為樂於憒鬧二十種過。
一者不護身業。二者不護語業。三者不護意業。四者多饒貪欲。五者增長愚癡...

「多饒貪欲」、「增長愚癡」,是「不護意業」的一部分,
這就是所謂的「重覆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佛菩薩之口不出:「無義廢言、同義廢言、重覆廢言、詞窮廢言」。

(11)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身重無儀檢 懈怠少堪任 顏色無光澤 是樂睡眠過...
癡「網」常「增長」 樂著於諸見 「熾盛」難療治 是樂睡眠過

依常識,「網子」這個東西並不會「增長」,也不會「熾盛」。
這就是所謂的「白痴譬喻法」,違反「佛之味」。

(12)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云何名為樂於世話二十種過...十一者為「身證者」之所呵責。

這個名相,三藏十二部中不曾出現,違反「佛之句」。

(13)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譬如有人志樂清淨。或為死蛇死狗死人等屍膿血爛壞繫著其頸。是人憂惱深生厭患...

這就是所謂的「噁爛譬喻法」,違反「佛之味」。

(14)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當觀利養。成就「愛味」生諂曲故。

這個名相,三藏十二部中不曾出現,違反「佛之句」。

(15)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現生常苦惱 離忍多瞋恚 怨讎生害心 是名戲論過...
「於乘得清淨」 業障盡無餘 摧伏於魔軍 勤修忍辱行...

這就是所謂的「無義廢言」。
不厭其煩再三強調,佛菩薩之口不出:「無義廢言、同義廢言、重覆廢言、詞窮廢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747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