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卷2,七法品,善人往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捨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說七善人所往至處及無餘涅槃,諦聽 ! 諦聽 ! 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雲何為七 ?
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如是行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如燒跡,纔燃便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
是謂第一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上已即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
是謂第二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從上來還,未至地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
是謂第三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地而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生般涅槃,
是謂第四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少薪草上,若煙若燃,燃已便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行般涅槃,
是謂第五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多薪草上,若煙若燃,燃盡已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無行般涅槃,
是謂第六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復次,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然未得證。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 ?
譬若如鐵洞燃俱熾,以椎打之,迸火飛空,墮多薪草上,若煙若燃,
燃已便燒村邑城郭山林曠野,燒村邑城郭山林曠野已,或至道至水至平地滅。
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上流阿迦膩吒般涅槃,
是謂第七善人所往至處,世間諦如有。
雲何無餘涅槃 ? 比丘行當如是:
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
行如是者,無上息跡慧之所見,而已得證。
我說彼比丘「不至」東方,不至西方南方北方四維上下,「便於現法中息跡滅度。」
我向所說七善人所往至處及無餘涅槃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這段重新整理簡化之後,再加上本姑娘獨家見解,就變成...
(1)中般涅槃------「才燃便滅」------藏(須陀洹)
(2)中般涅槃------「飛空即滅」------藏(斯陀洹)
(3)中般涅槃------「未至地滅」------藏(阿那含)
(4)生般涅槃------「墮地而滅」------藏(阿羅漢)
(5)行般涅槃------「墮少薪草,燃已便滅」------通(地前三賢)
(6)無行般涅槃------「墮多薪草,燃盡已滅」------別(初地至六地)
(7)上流般涅槃------「墮多薪草,燃已便燒...燒已而滅」------圓(七地至佛地)
呵呵呵...「藏通別圓」,還真是陰魂不散呢 !
(依雜阿含第393經,阿那含就是「生般涅槃」。但這段中阿含的文意,似乎不是。)
最後的「無餘涅槃」這段,其中「世間諦如有」這句不見了,咦 ???
世尊不是有幾千個阿羅漢弟子嗎 ? 怎麼會「在世間找不到」呢 ?
可見這段專指佛,不離世間,不至涅槃,於現法中即得滅度。所以不歸入「藏通別圓」中。
薪草的多少,暗示度眾生的數量。釋迦牟尼佛真是調皮呢 !
以下這段,和「上流」般涅槃,似乎有關聯哦...
華嚴經卷38,十地品第26-5
此地菩薩(7地)本願力故,諸佛世尊親現其前,與如來智,令其得入「法流」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