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始佛教者,即是金剛一乘無邊門(6)
2008/07/02 14:08:47瀏覽560|回應0|推薦0

雜阿含卷44,第1188經
(A)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毘羅聚落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世尊獨靜思惟,作是念:
不恭敬者,則為大苦,無有次序。無他自在「可畏懼」者,則於大義有所退減;
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樂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義滿足。
(B)
頗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中,
能於我所具足戒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
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復作是念:
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
能於我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
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
唯有正法令我自覺,成三藐三佛陀者,我當於彼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所以者何?
過去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諸當來世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於佛前,歎言:

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懈怠」不恭敬者,甚為大苦。廣說乃至大義滿足。

實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
於世尊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脫勝、解脫知見勝,
令世尊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
唯有正法,如來自悟成等正覺,則是如來所應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
所以者何?
過去諸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諸未來如來、應、等正覺亦當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世尊亦當於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

又是「成佛未久、四下無人」的場景。此時佛所思惟的,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教」!
和「原始佛教者,即是金剛一乘無邊門」第 3 集一樣,這段,
佛又忘了解釋何謂---「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義滿足。」
而且,(A)、(B)二段,文意似乎是完全獨立,只要把梵王說的這句---
「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懈怠不恭敬者,甚為大苦。廣說乃至大義滿足」
拿掉,
二段文意就完全獨立了。
我要說的是,為什麼四阿含中,總是偷偷出現佛忘記解釋的詭異名相,
而末法新興宗教「原始佛教派」的信徒,似乎也就當作沒看到,直接跳過,呵呵呵...
似乎,這個新興宗教,未必如傳說中的「理性」哦 !
既然佛在四阿含沒有解釋,只好到大乘經中找看看囉。
諸位仁者,這句,似乎和法華經方便品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默契哦...

法華經方便品

(1)有所恭救(懈怠不恭敬者,則為大苦。)
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尟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

(2)有次序
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為眾生說。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
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捨經。
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9部)
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12部)
我記如是人,來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淨戒故。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為說大乘。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3)有他自在(無他自在,則有所畏。)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誑,
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

(4)大義滿足
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如我昔所願,今者已滿足。

以上這段法華經偈,不是本姑娘「分別截取」的哦 ! 而是「一氣呵成」的經偈,
不信的話,自已去查經文 !
似乎,有大乘經的存在,才能破解「四阿含的暗號」,呵呵呵...真是調皮的釋迦牟尼佛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200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