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始佛教者,即是金剛一乘無邊門(3)
2008/07/01 11:08:53瀏覽395|回應0|推薦2

(1)
增一阿含卷 18 ,四意斷品
第 225 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猶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然復此地最尊最上。
此亦如是,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多修四意斷。雲何為四 ? ...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226 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諸有粟散國王及諸大王皆來附近於轉輪王,轉輪王於彼最尊最上。
此亦如是,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無放逸之法最為第一。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於是...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227 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為第一。
此亦如是,諸善功德三十七道品之法,無放逸行最為第一,最尊最貴。
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雲何為四 ?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228 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諸有華之屬,瞻蔔華、須摩那華等,天上人中,婆師華最為第一。
此亦如是,諸善功德三十七道品之法,無放逸行最為第一。
若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雲何為四 ?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是 4 種譬喻,真是巧,沒有第 5 種譬喻囉 !
釋迦牟尼佛似乎對「4」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呢 !
像這樣相同的「味」,大小乘經都存在,只是大乘經,更濃。請看...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
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
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
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
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
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為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2)
長阿含,自歡喜經
佛告舍利弗:若有外道異學來問汝言:
過去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 ? 汝當雲何答 ?
彼復問言:未來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 ? 汝當雲何答 ?
彼復問言:現在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 ? 汝當雲何答 ?
時,舍利弗白佛言:設有是問:過去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 ? 當答言:有。
設問:未來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 ? 當答言:有。
設問:現在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 ? 當答言:無。
世尊!我如所聞,依法順法,作如是答,將無答耶 ?
佛言:如是答依法順法,不違也。過去佛與我等,未來佛與我等,
欲使現在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

現今有部份佛教徒,常以這段經來證明---沒有「阿彌陀佛」的存在。真是白目 !!!
舍利弗明明說,過去「有」沙門、婆羅門與佛「等」。
而阿彌陀佛成佛已經過了 10 劫,所以依舍利弗的邏輯,
當然「有」阿彌陀佛存在的可能性囉。

(3)
雜阿含卷 44 ,第 1189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
爾時,世尊「獨靜思惟」作是念: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
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受觀念處、心心觀念處、法法觀念處。
若有人不樂四念處者,則不樂如聖法;不樂如聖法者,則不樂如聖道;
不樂如聖道者,則不樂甘露法;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若樂修四念處者,則樂修如聖法;樂修如聖法者,則樂如聖道;
樂如聖道者,則樂甘露法;樂甘露法者,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頃,於梵天沒,
住於佛前,作是歎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謂四念處...乃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呵呵呵...真是「疑雲重重」的一段經 !
既然是「獨靜思惟」,就表示「四下無人」,那麼...是誰記錄這段經呢 ?
也許有人會因此認為,這段經是「偽造」。
呵呵呵...調皮的釋迦牟尼佛,用「獨靜思惟」4 個字巧妙化解了這個危機。
想一想,既然要「偽造」,何必偽造個「四下無人」的場景呢 ?
而且,除了「一乘道」、「真如法」以外,也找不到其他大乘字句了。
既然要「偽造」,應該不會這麼「懶散」吧 ?!
所以,偽造的「動機」是缺乏的。這段是真經的可能性,極高。
奇怪的是,佛又忘了解釋「一乘道」、「真如法」...等一下 !
別以為是單純的「四念處」哦 !
這段竟然沒有出現---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這 8 個關鍵字呢 !
所以...這段的「一乘道」、「真如法」,也有可能是指---「常、樂、我、淨」。
呵呵呵...

「成佛未久、四下無人」的釋迦牟尼佛,所思惟的,似乎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教」吧 !
結論,「原始佛教」...
(1)可能是「不淨、苦、無常、無我」,也可能是「常、樂、我、淨」,佛沒說哦 !
(2)但可以確定的是,「原始佛教」即是「一乘道」、「真如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200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