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雜阿含,所有的佛學教科書都說是「次序混亂」,但從另一角度而言,
所謂的「正確」次序,該由誰來訂呢 ?
(1)
日本「姊崎正治」認為是 8 誦次序:五薀、六入、雜因、弟子說、道、八眾、偈、如來說。
(2)
巴利相應部「重新排序」後,訂為 5 誦次序:偈、因緣、五薀、六入、大(道)。
(3)
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訂 7 誦次序:五薀、六入、雜因、道、八眾、弟子說、如來說。
(4)
學者「呂澂」認為,應是 4 分 10 誦次序,所謂:
(A)五薀、六入、緣起、食、諦、界--- 6 誦。
(B)弟子說、如來說--- 2 誦。
(C)道--- 1 誦。
(D)結集(八眾說)--- 1 誦。
( 請參考網址: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e0659.htm )
本姑娘認為---以上 4 種次序,全錯 !
我們先來看看,比以上 4 種次序「更早出現」的釋僧肇,有何高見吧 !
長阿含經序---長安釋僧肇述
如來出世。大教有三。
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
然則三藏之作也。本於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
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
釋僧肇說,雜阿含的次序乃是 4 分 10 誦,
他寫這篇「長阿含經序」(AD 413 )時,中文版的雜阿含還沒翻譯出來哦 !
可是他卻非常「篤定」是 4 分 10 誦。
我們雖然不知道他的依據是什麼,也不知道他認為的次序是如何,不過令人驚訝的是...
他說的,竟然和 235 年之後才現世的「中文版瑜伽師地論卷85」(AD 648 )完全相同 !
真是神奇的傑克 !
瑜伽師地論卷85
事契經者。謂四阿笈摩。一者雜阿笈摩。二者中阿笈摩。三者長阿笈摩。四者增一阿笈摩。
雜阿笈摩者。謂於是中。世尊觀待彼彼所化。宣說:
(A)
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蘊界處相應。緣起、食、諦相應。
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入出息念學證淨「等」相應。
(B)
「又」依八眾說「眾」相應。
後結集者為令聖教久住。結嗢拖南頌(偈)。「隨其所應次第安布」。
(C)
當知如是一切相應略由三相...如是一切粗略標舉能說、所說、所為說。
即彼一切事相應教。間廁鳩集。是故說名雜阿笈摩。
本姑娘把瑜伽師地論這段整理之後,就變成...
4 分:
(A)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
(B)蘊界處相應
(C)緣起、食、諦相應
(D)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入出息念學證淨「等」相應
10 誦:
(1)如來說、(2)弟子說、
(3)蘊界處、
(4)緣起、(5)食、(6)諦、(緣起、食、諦,拆開來,係依據瑜伽師地論本地分。)
(7)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8)入出息念學證淨、(因為「等」,所以拆開。)
(9)八眾說「眾」、(10)嗢拖南頌(偈)
諸位看仔細哦 ! 雖然也是「 4 分 10 誦」,可是本姑娘的分法和呂澂的分法不同。
而且本姑娘的分法,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雜阿含會「次序混亂」!
瑜伽師地論原文中的「又」和「眾」這 2 個字,及「隨其所應次第安布」這 1 句,
說明了「八眾說」和「偈」這 2 個,「不能」配置在 4 分中,
而是「平均打散」在前 8 誦中,
也正因為「平均打散」,所以學者們自然會覺得雜阿含---「次序混亂」。
呵呵呵... 看來,學者們又自作聰明囉 !
此外,瑜伽師地論還說,雜阿含之所以叫作「雜」阿含,有 2 個原因,所謂:
(1)彼一切事相應教。(2)間廁鳩集。
前者,自然就是指「 4 分」相應。而後者,學問就大囉 !
本姑娘獨家見解認為,後者乃是指...
10 誦之中的「八眾說」和「偈」這 2 誦,「間廁」(平均打散)在前 8 誦之中。
而前 8 誦,「鳩集」(整齊配置)入 4 分相應之中。
所以,中文翻譯為「雜」阿含,而不是「相應」阿含,漂亮 !
反觀巴利「相應部」,就遜掉囉。
欠巴白目人,別說「巴利相應部」的次序分類法,比「瑜伽師地論」更原始可信哦 !
再提醒諸位一次,巴利五部現世約 AD 450 ,
而瑜伽師地論的無著(AD 336 ~ AD 405 ),或長阿含經序的釋僧肇(AD 413 ),
全都「早於」AD 450,呵呵呵...請問,誰比較「原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