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迦牟尼佛的語言(12)
2008/05/15 18:24:36瀏覽335|回應0|推薦0
中阿含 204 ---羅摩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捨衛國,在於東園鹿子母堂。
爾時,世尊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堂上來下,告尊者阿難:我今共汝至阿夷羅婆提河浴。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
尊者阿難執持戶鑰,遍詣諸屋而彷徉,見諸比丘,便作是說:諸賢 ! 可共詣梵志羅摩家。
諸比丘聞已,便共往詣梵志羅摩家。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至阿夷羅婆提河,
脫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爾時,尊者阿難立世尊後,執扇扇佛,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 ! 梵志羅摩家極好整頓,甚可愛樂,唯願世尊以慈愍故,往至梵志羅摩家。
世尊為尊者阿難默然而受,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至梵志羅摩家。
爾時,梵志羅摩家,眾多比丘集坐說法,佛住門外,待諸比丘說法訖竟。
眾多比丘說法訖,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門,諸比丘聞,即往開門,
世尊便入梵志羅摩家,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問曰:諸比丘向說何等 ? 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
時,諸比丘答曰:世尊 ! 向者說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歎曰:善哉 ! 善哉 ! 比丘集坐當行二事,一曰說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 ?
我亦為汝說法,諦聽 ! 諦聽 ! 善思念之。時,諸比丘白曰: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有二種求,一曰聖求,二曰非聖求。...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便作是念: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 我今寧可為阿羅羅伽摩先說法耶 ?
爾時有天,住虛空中,而語我曰:大仙人 ! 當知阿羅羅伽摩命終以來至今七日...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作如是念: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 我今寧可為鬱陀羅羅摩子先說法耶 ?
天復住空,而語我曰:大仙人 ! 當知鬱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日也...
我初覺無上正盡覺已,作如是念:我當為誰先說法耶 ? 昔五比丘為我執勞,多所饒益,
我苦行時,彼五比丘承事於我...我自往至仙人住處鹿野園中。
時,五比丘遙見我來,各相約敕而立制曰:
諸賢 ! 當知此沙門瞿曇來,多欲多求,食妙飲食,好粳糧飯,及麨酥蜜,麻油塗體,
今復來至,汝等但坐,慎莫起迎,亦莫作禮...
時,五比丘於我不堪極妙威德,即從座起,有持衣缽者,有敷床者,有取水者,欲洗足者。
我作是念:我知彼已,坐五比丘所敷之座。我語彼曰:
五比丘 ! 我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汝等莫稱我本姓字,亦莫卿我。所以者何 ?
我得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我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汙無上安隱涅槃。
生知生見,定道品法,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語我曰:...
我於爾時告彼曰:

(C)
五比丘 ! 當知有二邊行,諸為道者所不當學。
一曰著欲樂下賤業凡人所行,二曰自煩自苦,非賢聖法,無義相應。
五比丘 ! 捨此二邊,有取中道,
(D)
成明成智,成就於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覺,趣於涅槃,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是謂為八...

於是,世尊復告彼曰:五比丘 ! 有五欲功德可愛、可樂、可意所念,善欲相應。雲何為五 ?
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
五比丘 ! 愚癡凡夫而不多聞,不見善友,不知聖法,不御聖法。
彼觸染貪著,憍慠受入,不見災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
當知彼隨弊魔,自作弊魔,墮弊魔手,為魔網纏,魔羂所羂,不脫魔羂。
若時如來出興於世,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
彼知此苦如真,知此苦集、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如真,知此漏集、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
第 10 集中,巴利相應部第 56 相應第 11 經所「插入」的(C)、(D)2段,
就在中阿含這裏,這段是佛在「梵志羅摩家」回憶之前為五比丘初轉法輪的情形,
因為是「回憶」,所以說法的主題、內容就更多了。「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反而變得不是很重要。
所以,巴利的「重新排序」,依這段中阿含看來,雖也不是憑空捏造,但確實已失原貌。
理由除了第 10 集中提到的,雜阿含連續 23 經,火力皆集中在四聖諦,綿密至極,
且「巴利相應部第 56 相應第 11 經」的結論也是---「轉法輪經」,之外,
依「中阿含」的定義,「中」就是...每段經的內容比「雜」更多,
基於這 3 個理由,本姑娘說巴利的「重新排序」,其實是弄巧成拙。

(2)
以上漢譯中阿含這段...
(A)愚癡凡夫而不多聞,不見善友,不知聖法,不御聖法。
(B)彼觸染貪著,憍慠受入,不見災患, 不見出要,而取用之。
(C)當知彼隨弊魔,自作弊魔,墮弊魔手,為魔網纏,魔羂所羂,不脫魔羂。

在巴利中部聖求經中,是這樣的...
(B)若為此等五欲所縛所狂,貪著受用,不見過患,不知出離者。
(C)當知彼等陷墮不幸,至於毀滅,終為惡魔稱意玩弄。

兩相對照後,誰比較有「味」呢 ? 對了...巴利又少了一句。
別以為(A)段只是翻譯美化哦 ! 其實這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語言習慣。
「多聞」和「善友」這 2 個元素,在佛經中常常是黏在一起的。不信請看...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菩薩法器有 32 ,佛所護持是菩提心器...「善知識」是諸善根器。「多聞」是般若波羅蜜器。

華嚴經卷 58 ,離世間品第 38-6
菩薩摩訶薩有 10 種智慧助道具。何等為 10 ?
所謂: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為一。

也別以為(C)段的「魔罥」只是翻譯美化哦 ! 其實這還是釋迦牟尼佛的語言習慣。
不信請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第 9 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

華嚴經卷34 (般若三藏)
見諸眾生入「魔網」,生老病死常逼迫,令其解脫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處...
譬如日月「在」虛空,一切世間靡不燭,願智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86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