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雜阿含卷8,第197經
(A)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伽闍尸利沙支提,與千比丘俱,皆是舊縈髮婆羅門。
(B)爾時世尊為千比丘作三種示現教化。雲何為三?神足變化示現、他心示現、教誡示現。
神足示現者,
世尊隨其所應,而示現入禪定正受。陵虛至東方,作四威儀,行、住、坐、臥;
入火三昧,出種種火光,青、黃、赤、白、頗梨色;
水火俱現,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周圓四方亦復如是。爾時,世尊作種種神變已,於眾中坐,是名神足示現。
他心示現者,
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識,彼應作如是念、不應作如是念、彼應作如是捨、
彼應作如是身證住,是名他心示現。
教誡示現者,
(C)如世尊說:諸比丘 ! 一切燒然。雲何一切燒然 ?
謂眼燒然,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燒然。
如是耳鼻舌身意燒然,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彼亦燒然。以何燒然?貪火、恚火、癡火燒然,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火燒然。
爾時,千比丘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這段,在「巴利相應部第35相應第28經」也有。不過...
巴利只有(A)段、(C)段,而(B)段全部消失囉 !
所以,巴利收錄經的數量,雖然比漢譯四阿含多,可是「這裏漏一句、那裏少一段」,
也是特色哦 !
再提醒諸位仁者一次,多,不代表完整、不代表原始、不代表可信度高。
巴利這裏缺的(B)段,一樣也是有「故意限縮如來能力」之嫌 !
長期研究巴利佛經的學者或佛教徒,會把佛當成「凡人或阿羅漢」,這似乎也不難理解。
(2)
雜阿含卷15,第379經
(A)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B)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智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維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 ! 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 ! 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
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垢,得法眼淨...
諸位,這一段很明顯是在說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在「巴利相應部第56相應第11經」也有,
不過...巴利在(A)、(B)段的中間,「插入」以下 2 段---
(C)漢譯中阿含第169經---遠離「至苦行、凡夫行」二邊。(貼在下面)
(D)漢譯雜阿含第344經---「八聖道」。
呵呵呵... 學者所謂的巴利五部「重新排序」,這...應該是「越排越糟糕」吧 ?!
結論沒變,中間卻插入與結論無關的(C)、(D)這 2 段,根本不連戲。
好個「原始」佛教 !
(3)
中阿含卷43,第169經
佛言: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
至於八聖道,雜阿含經中到處都是,不只第344經,諸位請自行參考。
我說巴利「排序越排越糟糕」,可別說本姑娘太武斷哦 !
從雜阿含第379經 ~ 第402經,連續23段經,清一色,火力集中在「四聖諦」,
完全沒有夾雜其他主題,迥異於「巴利相應部第56相應第11經」,
再次證明,釋迦牟尼佛的文字邏輯,綿密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