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卷31,第1144經
…尊者摩訶迦葉語阿難言:
我自出家,都不知有異師,唯如來應等正覺。
我未出家時,常念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知在家荒務,多諸煩惱,出家空閑…
一向鮮潔,盡其形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這裏的純一滿淨,不是指「純一大乘」,因為…他還沒遇到佛。)
當剃鬚髮著袈裟衣出家學道,以百千金貴價之衣,段段割截為僧伽梨,
若世間有阿羅漢者,我從之出家。
我出家已,於多子塔所,遇值世尊正身端坐,相好奇特,諸根寂靜,第一息滅,猶如金山。
我時見已,作是念:此是我師 ! 此是世尊 ! 此是羅漢 ! 此是等正覺 !
我時一心合掌敬禮,白佛言:是我大師 ! 我是弟子。
佛告我言:如是,迦葉 ! 我是汝師,汝是弟子。迦葉 !...
我「知故言知,見故言見」,真阿羅漢言阿羅漢,真等正覺言等正覺。
迦葉 ! 我今有因緣故,為聲聞說法,非無因緣故。有依,非無依;有神力,非無神力。
是故,迦葉 ! 若欲聞法應如是學:若欲聞法,「以義饒益」,當一其心,恭敬尊重,
而作是念:
...爾時,世尊為我說法,示教照喜…我以百千價值衣割截僧伽梨。爾時,世尊知我至心,
下道,我即敷衣,以為坐具,請佛令坐。世尊即坐,以手摩衣,歎言:
迦葉 ! 此衣輕細,此衣柔軟。
我時白言:如是,世尊 ! 此衣輕細,此衣柔軟,唯願世尊受我此衣 !
佛告迦葉:汝當受我糞掃衣,我當受汝百千價值僧伽梨。
佛即自手授我糞掃衲衣,我即奉佛百千價值僧伽梨,如是漸漸教授,
我至第九日,超於無學。
阿難 ! 若有正問:誰是世尊法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應答我是,是則正說。
譬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當以灌頂住於王位。我亦如是,為佛法子,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而白佛言:
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
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
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1)
從以上「…」得知,漢譯四阿含與大乘諸經之間,即使「義不同」,
有時也會出現「句句同、味味同」,所以,
破解偽經,不能只看「義」,還要看「句」與「味」,
味,之前已說過,就是「綿密的文字邏輯」、「莊嚴的文學色彩」,
句,則是「佛所留下的特殊暗號」、「佛及弟子間共通的語言習慣」,
這點,諸位仁者可參考「地藏菩薩本願經之詭異」各集(甘蔗、咒詛、塵點)。
對了,以上大小乘經所出現的「句句同、味味同」,
諸位請放心,中文版法華經現世的時間早於雜阿含,所以,欠巴白目人,
別說法華經是抄誰的哦 !
「我今有因緣故,為聲聞說法,非無因緣。」這句,和法華經的主旨,還真像 !
(2)
本姑娘連續幾集所貼的漢譯四阿含,
仔細看 ! 都是「有劇情、有譬喻」的哦,真搞不懂,怎麼有人會說「譯文拙澀」呢 ?!
諸位,這也是我所謂---「莊嚴的文學色彩」之一。
仔細看 ! 衣服,甚至還用「輕細、柔軟」來形容,
可見,釋迦牟尼佛的語言習慣,本來就饒富文采。
又,「百千金價輕細柔軟衣」和「糞掃衣」的強烈對比,漂亮 !
此外,大迦葉的出家意志堅定,不惜把「百千金價輕細柔軟衣」,
割成僧伽梨,敷給佛坐,
這和大乘經常常出現的「華麗供養」,是不是「默契十足」呢 ?!
(苦行第一的大迦葉,遇到佛之前,竟隨身攜帶「百千金價輕細柔軟衣」呢 !
呵呵呵...好強的戲劇性。)
(3)
有關「佛的語言習慣」,再舉二例好了...
(A)
雜阿含卷14,第347經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
法華經譬喻品
佛告舍利弗:我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此外,雜阿含卷31第1144經---「以義饒益」這句,
也可以證明上集中,雜阿含卷15第379經的(C)段,並非杜撰,極有可能是巴利...故意刪除。
(B)
雜阿含第501經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告諸比丘...
若正說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者,則我身是也。所以者何 ?
我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以少方便,得襌、解脫、三昧、正受。
大寶積經卷 119 ,勝鬘夫人會
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若諸有情作如是見。是名正見。
若正見者名真佛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