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
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
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
於彼世中,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得大勢。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作是言: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
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
即得六根清淨,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時增上慢四眾輕賤是人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
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
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諸根清淨,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
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當得作佛。
得大勢。於意雲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
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增上慢比丘們,雖然很擅長「惡口罵詈」,但是......
常不輕「比丘」卻稱讚他們是「行菩薩道」者,咦???
「惡口罵詈」和「行菩薩道」,竟然「融合為一」,夠詭異吧 ! 其中關鍵,就在---
法華經法師品:
佛告藥王菩,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
若有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經者,乃能善行菩薩道。
諸位仁者,答案出現囉 ! 佛說,增上慢比丘們,雖然「惡口罵詈」,
但是,他們皆能隨分隨力---「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哦 !
(2)
是故,釋迦牟尼佛告訴得大勢菩薩,
常不輕在「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的這段時期,名為「常不輕比丘」。
常不輕在「悉能受持二十千萬億偈,廣為人說法華經」之後,名為「常不輕菩薩」。
(3)
如果連「惡口罵詈」都可以和「行菩薩道」融合為一,那麼五千退席者...
這些五千退席者,雖也是增上慢,但至少不會到「惡口罵詈」的程度,
至少也該見聞讀誦書持供養過其他像「無量義經」這類的大乘經, 佛當然不會放棄他們。
(4)
即使五千退席者完全沒聽過一本大乘經,佛...還是不會放棄他們,請看---
法華經化城喻品:
我滅度後復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當入涅槃。
我於他國作佛更有異名, 是人雖入於涅槃,而於彼土必能求佛智慧,得聞是經。
所以,五千退席者,一樣入佛知見,只是沒有入「完整」的佛知見而已。
而法華經,就是「完整」的佛知見,阻止他人讀誦說持法華經或其他大乘經(佛知見),
其罪報自然是超過五千退席者無量無邊矣。
(5)
普賢菩薩曾說,釋迦牟尼佛---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佈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
書寫經典積如須彌,不惜身命為重法故。」
集一初福德三昧經:
時最勝仙(釋迦牟尼佛)作是念言。今我此身無量生死。在在生處賊兵魁膾...
我今當以此不堅身易得妙法。歡喜踴躍我得大利聞是法語。於此天所生師宗想。
即以利刀自剝身皮乾以為紙。復刺出血用以為墨。復折其骨削以為筆。
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為我說佛所得偈。如先所敕。
「剝皮為紙出血為墨折骨為筆」。我悉作已...
首楞嚴三昧經:
何等是首楞嚴三昧 ? 謂:修治心猶如虛空...通達諸法「章句言辭」而轉法輪。
所以,三乘經文法相,就是佛的皮、佛的骨、佛的血,能受持佛經者,皆能「入佛知見」,
而「緊緊鉤住」佛所施設安立的法相來演說句義,即是「菩提行」。
即使十地以上得首楞嚴三昧的菩薩,
一樣是「緊緊鉤住」佛的「章句言辭」,才能「轉法輪」哦 !
如果連十地菩薩說法,都如此謹慎,「緊緊鉤住」法相,那麼......
你還有什麼理由輕視佛的聖言量呢 ?
別忘了,維摩詰經中,天女告舍利弗:「言說文字皆解脫相,勿離文字說解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