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3 02:16:37瀏覽974|回應4|推薦44 | |
不住校,不知道學生租屋的痛苦。以前在台灣唸書時,住校一學期,後來也不住了,因為覺得沒差多少。的確,若當時住在外面,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會。也難怪「崔媽媽基金會」當初是以協助學生租屋切入市場。
看來「學生租屋」到哪都是個重要議題。 陳文茜在文章中描述在1987年,也是美國經濟不景氣時刻,她在紐約唸書,邊念邊投資古董,以一半的價格買進不少好東西,因此賺了不少錢。台幣對英鎊的匯率已比兩年前好太多了,而且三月三日起,來英國旅遊,六個月內免簽證!各位有子彈(閒錢)的,可以來英國投資。 我最希望有一天能拿著我國護照走遍世界,現在在英國算成功了,希望這能對歐盟國家有些「參考價值」。因為能走到那些國家「裡」,才能從慢慢發揮影響力,去改變他們對「台灣人」與「華人」的印象。這是我的意識型態,只要能拿這一本護照,沒有困難地走在世界各地,就是實質地被尊重與認同了。至於「我國」是哪一國? 這幾週忙著找房子,跟房屋仲介公司及其他分租的房客碰面時,我都是這樣回答: 我們來自台灣,台灣是一個靠近中國大陸、日本及香港的島嶼。雖然我們說中文,瞭解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們不受北京政府控制。我們有自己選出來的總統。我們國家的國名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不同。 We(my wife and I ) are from Taiwan. Taiwan is an iseland near China, Japan and Hong Kong. We speak Chinese and share lots of Chinese tradition and culture but we are not controlled by Beijing Government. We have elected president of our own. The name of our coutry is ROC,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PROC. 就這樣解釋,多說幾次,多幾個人說,老外不懂也會漸漸有概念。 就像「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外面看好像是一家人,但是細看~記得兩年前,媒體也炒作蘇格蘭想要離開英國獨立成為國家。而愛爾蘭,為何那麼痛恨英國?因為英格蘭人曾經血洗愛爾蘭人兩次,一次將人口砍了一半,總共兩次洗掉約三百萬人。三百萬~破十萬就已經「種族滅絕」,三百萬~三十倍的種族滅絕。這也是愛爾蘭會想透過暴力手段給英國人教訓,延續至今日。只是後來在布萊爾的手腕下,近幾年兩方情勢稍微好一些。 沒幾個人願意細分這些「蘭」在幹嘛,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不都是「蘭」嗎?但多說幾次大家就分辨出來了。 好像哪個國家學校的行政人員都很欠扁,就是過太爽的懶散。註冊時,他們把我國籍寫成「PROC」,開玩笑,多個「P」就不是我的國家!趕緊跟她們說,然後完成註冊程序的階段,看著她在電腦系統上選「台灣」選項。 回到英國慘烈的經濟。 當時暫住朋友家,她的房東,也就是屋主,在日本銀行上班,從一個二十出頭的青春小姐,變成現在你說她是四五十歲的阿媽也不為過。她負責人力資源的業務,整天安慰許多員工的心情。尤其是看到許多同仁被遣散或裁員,心裡很難過。 她說「我都叫大家不要再看新聞了,越看越難過。」好耳熟啊!這位英國伙伴,應該多瞭解台灣當代史,就不會這麼鬱悶了。 就在幾年前,當時媒體整天唱衰經濟,報導燒碳的社會新聞,因此一群「社會公義人士」大罵媒體唱衰政府,提倡關機運動。現在時光流轉,當年說人家唱衰政府的,現在天天喊經濟不好,當年喊天天燒碳死亡的媒體,開始報導各類創業與新點子消息。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刻,就是有子彈(錢)者出手的機會,只要看準標的物,不管是房地產、古董、藝術商品,此時買,包賺兩個「海角七億」回來。我現在也很後悔小時候不愛美術勞作,沒辦法瞭解並參與這些高檔買賣的交易。 至於房地產,趁著英鎊大貶,來英國免簽證的優惠時刻,各位可以趕緊來投資。地鐵報已經說了,三分之二的倫敦房子的買家都是外國人,其中印度、日本及中國為數不少。現在的「英國人」,幾乎已「撤離」倫敦,只把這裡當作工作地點,家庭與休閒活動都往倫敦以外的地方。未來台北市大概也是外縣市人口的聚集地,台北人也會往宜蘭、桃園等郊區擴散。 八年前,日系房屋仲介公司便聚集在Finchly Road 與 Swiss Cottage這一帶(西北二區)。這次看台灣的英國留學生網站「哈囉UK」,幾則租屋廣告是由大陸人刊登的,用詞很有趣,如「富人小區」、「裝修時尚」、「白人小區安全」。 這幾年大陸經濟好,帶出一批有錢的學生,在這裡租屋或買屋,再轉租出去當二房東。台灣人多是因婚姻在這定居,多的房間租給台灣留學生,或從事B&B民宿。就我所知,倫敦有三家台灣人開的民宿。可能還有更多,慢慢探索中。 至於印巴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一區南亞國家的人,印度人比較有錢的樣子,佔據原本是白人的地段,如西北三區四區交界的Hendon。目前沒接觸巴基斯坦人。我住在孟加拉社區裡,就在Brick Lane隔壁,好大一間「Bangla Town」,看來是附近印巴店原物料大本營,從肉類批發、香料,塑膠、保麗龍用具,一應俱全。 這次找房子,專門找一、二區,不想住四區、五區外圍地區,交通很不方便。再說,學校就在市中心,離我最愛的Barbican藝術中心不遠,走路十五分鐘左右就到了(在倫敦,走路十幾分鐘很正常)。只是那一帶目前價格昂貴,等賺錢了再租在那裡。 最初,聽說朋友的朋友準備搬家,空出一個套房(Studio),裡面包含小廚房、浴室、廁所、臥室。後來一看,室內空間很小,又沒電梯,是老房子重新裝潢改造成套房出租。因為在一區,一週要價兩百多鎊,水電瓦斯外加,一個月到一千鎊。想想空間太擠,因此做罷。 接著,之前英國辦奧運場地附近一區二區交界,一對英國年輕夫妻租屋。去看屋時,女主人居然穿著迷你裙套裝,另外還有兩個女性朋友,其中一個是即將離開的,另一個是不知道來幹嘛跑龍套看電視壯聲勢的。 太太說,感覺像進入「慾望城市」的場景。她男朋友不在,「今天剛找到工作」。景氣不好,有工作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 這一間不錯,東西整齊乾淨,又是兩對夫妻合住,應該不會有問題,但離學校遠,所以最後推掉了。 前兩個房子都在一區的西南方,靠近一、二區交界。附近最知名的是「Harrods」與「Harvey Nichols」兩家高級百貨公司,及High Street Kensington 的時裝大道,比市中心Oxford Circle附近的時裝稍微高檔些。不過,我們偏好小眾、個性、甚至不友善的味道。於是往一區的東北邊找,除了靠近我學校,也靠近Brick Lane。但要慎選,免得歪了一棟樓,住的品質天壤之別。 最後,真的住到小眾、個性、不友善的地方。第一天搬進去時,還因為裡面的髒亂而把房屋仲介公司罵一頓,叫他們來掃、並送我一個房間鎖。 啥?鎖不是很基本嗎?怎麼找的房子? 待續,再聊。 圖說 這照片看起很唬人,若寫個促銷文案,可以來個「景觀豪宅」,「氣勢萬千」,「出神入化」、「巫山雲雨」,喔不,寫錯了,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