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3年牙醫師漱口盃路跑活動 11月2日
2014/11/03 13:29:03瀏覽264|回應0|推薦0
103年牙醫師漱口盃路跑活動 11月2日


在Daniels'Running Formula一書,由徐國峰翻譯成【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一書中,提到跑者成功的四大要素──才能、內在動機、機緣跟訓練方向。


跑者必然有其天分存在與否的問題,就好像有人天資聰穎,有些人就天生不是愛因斯坦這樣。內在動機則是取決我們成為一個跑者、或是純粹以跑步作為目的手段的差異性。機緣則是真的就是隨緣自在,如果我不小心出生在肯亞,搞不好我就不想成為一個跑者了。訓練方向往往是來自於自身的學習以及他人經驗的取得跟分享,而讓自己有所進步或持平。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長年抽菸、肥胖、對跑步沒甚麼天分的傢伙(沒天分),喜歡跑步、開始想成為一個跑者(動機很好),偏偏身邊的人事物機緣幾乎都跟跑步扯不上關係(沒有緣份),也沒有一個有系統訓練的模式(無方向)。於是乎,這個人跑步一開始就只是圖個健康快樂,瘦得很有型這樣就好。

可眼見努力就能有所收穫,於是乎就想多付出一些、貪婪地多要一些。即使無法成為兔子,也要成為腳程很快的烏龜。


扯遠了!


一大早外頭就下起雨來,如果是以前的我,大概會倒頭過去繼續睡。但近日的練習都朝著這場賽事進行調整,所以根本不想放棄挑戰自己的機會。


在火車站與鎧蔆碰面,聊著聊著就到了捷運圓山站。稍等一會兒把5K號碼布交給了珊珊,最近她也開始跑步,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


地利之便加上口碑甚讚的主辦協辦單位,場子非常地熱鬧且豐富,許多熟人都在那兒相見歡。即使七點全馬的選手都出發了,會場還是滿滿的人潮。當我想該去搶位置時,已經耽擱了陣子。而事實上是,我壓根不敢跟那些PRO的選手搶位置站啊!(顯示狀態為很孬)


鳴槍之後,大概隔了90秒才走出晶片區。一起跑,我就把心底的盤算再次計較一回。我預計了三個標地作為自己的挑戰,高標是96分(廖國志給的)、中標是98分(自己抓的)、低標是102分。


為什麼要設三個目標?是因為如果沒達到目標,至少不會太失落啊啊啊啊啊....


起跑的三公里都維持在四分半左右的配速,還遇著最近跑得很威、常上台的何若君。之前也常會有這種一開始爆衝,後來卻完全撐不到底的虛弱狀態。可這次的牙醫盃我心底很坦然,因為我知道我有努力訓練!而不再是過去抱著白日夢、爆衝碰運氣的人。


前五公里完成時間23分12秒!

看到小魚、毛球、丹蘇、樹哥等人,我好訝異,想不到這麼多熟人擔任志工。如果不是身為跑者,我真的很願意停下來與他們一起服務跑者眾人。匆匆地說了聲謝,只喝了杯水就繼續前進。五公里的路不長不短,但有些人確實是惡狠狠地將我超過。

提醒自己專注在速度上,而不是他們的背影。我的敵人是時間,還不到可以把其他跑者當敵手的資格。


十公里處完成時間47分12秒!

經過崇文的補給站,也只能匆匆謝過就離開。

開始跑步之後,其實會明確地知道自己有沒有天分這回事。也許你有成為一個跑者的意願跟氣魄,但也不是每個善跑的肯亞人都喜歡跑步這回事。於是在鏡子前對自己殘忍地說了三聲:『你沒天分你沒天分你沒天分』之後就不再自怨自艾。


內在動機真的很重要,這會改變自己對一件事或是一項活動的積極度與想法。我想成為一個跑者,沒有系統化的訓練也沒有天分,所以只有多花時間去搞懂成為一個跑者的必要過程。


十五公里完成時間1小時10分36秒。

在一小時內跑13公里,這是計畫中的第一步。

跟PTT土城團、遠征隊的盟友們一起訓練一起跑步,從土法煉鋼到有系統練習,從一開始跑得漫不經心到後來只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沒有超出自己的體能,安全地讓自己成長。


初學者的進步會非常明顯,但成長會隨著體能的上升而逐漸緩慢遞減。緩慢也好,能感受自己的成長就是件快樂的事。


從折返點回程之後,原本追過我的人都一一被我追回來。


二十公里完成時間1小時34分11秒。

每次到19~20公里處,心底就會有種『好了,你可以放鬆了,就當收操般輕鬆地跑回去吧』的聲音。但說歸說,腳步還是不會放掉,或可能只是軟掉而已。忘了是哪個前輩說的,輸了前面都沒關係,不要輸在最後。於是我在那種天使與惡魔的包夾下,堅持著腳步沒有放掉。


完成時間1小時38分38秒

終點看到Pinky穿著國旗裝等候著選手歸來,好久不見了真的。與久候的鎧蔆會合,退了晶片拿了衣保袋之後,碰著R妹與哈林小聊片刻,我們才緩緩地踏上歸途。


折返點之前,許多TOP級水準的跑者像風一樣與我擦身而過,坦白說會很深刻地感受自己跟他們是烏龜跟兔子的兩個世界。但我喜歡跑步並不當它是件苦差事,我努力地讓自己學習跑步的相關知識、身邊也有有志一同的夥伴們一起努力。


即使無法成為快腿的兔子,也要成為腳程很快的烏龜。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865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