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14 18:04:02瀏覽308|回應0|推薦1 | |
談到伊斯蘭教、回教徒,人們習慣將之界定為兩個族群,一如書中出身印度的牛津大學伊斯蘭學者,擁有『謝赫伊斯蘭』頭銜的穆罕默德‧阿卡蘭‧納德維所說:「談到某人 (同樣是伊斯蘭教),會問是我們的人與他們的人。」(謝赫伊斯蘭是伊斯蘭世界中,對伊斯蘭知識優秀學者的敬稱) 而這所謂的我們、他們,是指『溫和』、『激進』的伊斯蘭教徒,而這也是外界人對伊斯蘭教的二分法、也是片面認識。
如果有空到永和走一走,建議去一趟永和區中山路的世界宗教博物館。 2001 年開館那年有幸前往採訪,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不信教,探尋宗教之於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對精神與智識也是一番洗禮。 現況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因為節慶與聖經故事,台灣人普遍對基督宗教並不算陌生,而佔居台灣人口最大宗的佛教自然更孰悉,最陌生的,莫過於媒體渲染帶有負面印象的伊斯蘭教。實際上,伊斯蘭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文化相對主義、以及未知事物的恐懼與漠然。 #古蘭之智如海淵博 八旗文化出版了三本講述伊斯蘭教的大書:《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與《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如果對伊斯蘭教承先啟後有興趣,或對宗教人文、文化議題有興趣的人,真的很推薦這三本書。我閱讀過聖經故事、也閱讀佛教經典,卻無緣認識古蘭經。遂決定從《古蘭似海》這本作為起點,期盼從經典典籍中去認識伊斯蘭宗教。 美國雜誌撰稿人卡拉‧鮑爾 Carla Power 跟隨印度裔伊斯蘭學者穆罕默德‧阿卡蘭‧納德維 (簡稱阿卡蘭) ,請教學習了一年之久,每週討論古蘭經中的隻字片語與教義線索,由此結識伊斯蘭教徒、深入到伊斯蘭聖地,彷若進入智識的汪洋。透過爬梳智慧的對話 (或辯論),將普遍人們的誤解與見解一一開啟,譬如家庭關係、女性存在立場、童婚、激進態度與死亡...等等。正如結尾所說,古蘭經是一本書?一個操作手冊?一個護身符?還是一個政治工具? #文化之於宗教 與佛教學者談論原始佛教與現今佛教的差異時,朋友告訴我,原始佛教並沒有肉食、酒食禁規。出家人托缽化緣,他人佈施甚麼就吃甚麼 (三淨肉),化緣以提醒自己常懷感恩之心。直到佛教東渡中國,梁武帝發表《斷酒肉文》後,才開始了吃素的文化延續。 政治、宗教牽連的相互作用,在歷史上並不少見,特別是皇帝、天子之名更是如此,早期人們對政治敏感度不夠高,而君王又必須鞏固權力時,打著神祉的旗號施政,『君權神授說』往往最好用。直到政教分離的觀念普及開來,人們才有高層面的見識去釐清『神祉』與『政治』的干係。但即便是來到 2022 年的台灣,望眼所去仍有不明顯卻明確的例子: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希臘羅馬神話的宙斯,兼具神祉的身分,也同時具有政治權利。 政治或政教合一頒布的變革、命令,往往能扭曲宗教文化,轉遞成另一個型態,除了梁武帝的《斷酒肉文》,中世紀盛行購買贖罪券以金錢換取大赦的做法。贖罪券的陋習,被看破手腳導回正途是必然,但斷除酒肉並不是陋規,相反的,可能是宗教正面的延伸,於是這份文化也就保留至今。 #文化相對主義 『若不在相同的處境,不容易想像事情的全貌,很難做出明智的判斷』──聖雄甘地。
甘地的時代,印度是英國治理的殖民地,他以絕食、非暴力方式,呼籲人們和平反抗英國,要英國退出印度,幾乎一度要餓死的他後來被稱為『聖雄』。同時期另有一個人,在 2002 年 BBC 大調查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此人出自英國,美國卻贈與他『美國榮譽公民』的地位,亦於西元 1953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人是邱吉爾。 甘地與邱吉爾分開來看,兩個人在史書典籍都相當正面、高分評價。而兩人交集的實際情況是,擔任戰時首相的邱吉爾,拚死也要保護英國利益,所以當甘地在印度試圖造反時,邱吉爾一度想要除去他;最偉大的英國人邱吉爾要除掉『聖人加英雄』的甘地,這與想像中的正面評價有差異。那麼,邱吉爾是惡人?抑或是甘地是個搗亂分子?若你站在邱吉爾的立場上,甘地就是個搗亂分子。而你站在甘地的立場上,英國就是個不公義的殖民統治者。兩人的觀點與認知是互斥的,自然立場也是如此。 不同的立場與處境,根植於異他的文化根源,看待事物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差異與盲點。如同台灣長輩看韓劇的感想:「為什麼韓國的年輕人喝酒都不跟長輩正面對飲,而是側身閃過去,這很沒禮貌。」不只是族群上有文化相對差異,宗教上也都存在著文化相對差異。當我們試圖評價他人文化的醜陋時,不免也要想想,如果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你會有更折衷的作法嗎? #謙卑且寬容的伊斯蘭精神 閱讀這本書,阿卡蘭與卡拉的對談,彷彿宗教先知與俗世人的辯論對答,偶而發出智慧的亮光。伊斯蘭學者阿卡蘭為我們訴說了古蘭經的脈絡與精神,勸解人們遵循古老的智慧行善,超越條文而不為文化差異所羈絆,並非每個伊斯蘭教徒都只能在『我們』、『他們』做選擇。
印度裔伊斯蘭學者阿卡蘭(Mohammad Akram Nadwi) 《古蘭似海》不是硬梆梆的宗教書籍,透過解構文化議題,進而延伸彼此友誼與宗教智識。 從聖經、佛經到古蘭經,三大宗教的著作,不純粹是提供故事的文本、或是充滿智慧的書籍,而是回歸最初人們舉止的生活方式,以及推廣讓人向善。宗教的立場即是如此。這是一本講述歷史、生活實相與文化的書,我推薦給你《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