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不能怪罪你 我要如何原諒你
2022/10/13 20:53:01瀏覽356|回應0|推薦1

大概是二十歲以前的事,當時還在休學中,每天都在租屋處裡睡到自然醒。醒來之後,找東西吃、找菸抽,當身邊同學都在讀教科書,我則躲在學校裡的圖書館讀書。閱讀那些無益於升學、考試的閒書,有一回被科系的老師碰上了,看見我案頭上一堆小說,他只淡淡地跟我說:「如果你不考慮轉學,你就是在自毀前程。」

我無法轉學,我告訴他,頓時才驚覺人生過得著實困頓。我很幸運,不是一個自小肉體受虐的人,卻可能是一個精神上受虐的孩子。這陣子,細碎地把《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這本書讀完,回頭想了一想,我從未為自己的人生哀悼過。相反的,常常是佯作堅強的那種人。是會跟起衝突的人說「走啊,去外面處理」的人。

#不是你的錯

或許是六七零年代的教育與傳統制約,我這輩朋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讀書第一』。四五零年代的父母,要求兒女考取公職、或者是盡可能讀大學,盡可能避免一技之長的技職教育、或者是會染黑雙手的土水工程。打罵教育當然是沒少過,而更多的是,一點睥睨的眼神。

『高敏感人』這個詞彙是近十年才有的,而在此之前,人們習慣在家長、師長面前壓抑情感,或是用更為激烈的情緒去反應自己的心情。 1997 年的經典電影《心靈捕手》,高智商卻在受虐的家庭長大的威爾‧杭汀,最後在心理學教授西恩‧麥奎爾的開導下,終於體認了一件事──無論過去發生過甚麼事,不是你的錯,你沒聽清楚,這不是你的錯。形塑一個人成長之後的樣貌,家庭與兒童時期的生活,決定了大半,而能從中『逃脫』(或成長)出來的,則是個人的課題修練。

學生時期的一回考試,我拿到了零分,老師問:「你覺得怎麼樣?」我露出試圖裝傻、糊塗的笑臉,老師只對我說:「你很可恥。」於是,我再也沒有進教室上過那堂課。一直到逐漸成熟的二十歲、三十歲,才理解明白一件事,無論你對一個人的評價好壞,話可以說得難聽,也可以說得好聽。善良是一種選擇。

因為功課不好挨揍、因為成績不好挨老師罵。原來,考試分數評鑑的不只是人的學識,也評鑑一個人的人格。閱讀《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一書時,我才從心底原諒了他,憐憫,是一種精神力量。

#再次,評估你的認知

所有的宗教都有兩個精神力量來源,一個是感恩,另一個則是憐憫。感恩神祇的保護,感恩上帝的恩典,我們從內在獲得被愛、與愛人的情感力量。而對內憐憫,則是讓自己哭一場、對自我的本心哀悼。書中寫道:「世界上最能撫慰人心的,莫過於不害羞地為自己的麻煩處境大哭一場,而自我憐憫是我們所能得到最美、也最具修復性的情緒體驗之一。」

有一年我踏入電視上常演的『團體治療』,坐著的一群人圍成一個圈,每個人逐一分享自己的心情,哀悼自己的體驗。有些人說著說著就哭了,有些人則喊著自己人生很苦命。乍看之下一如灑狗血連續劇的戲碼,其實是能帶來力量的,離開時,我們感謝主持團體治療的夥伴,並擁抱彼此;哀悼過去是一強大的力量,讓我們重拾認知、知道自己活在當下,而能用新穎的眼光與精神去看待未來。

哀悼過去,是與過去的自我和解。如果少了痛哭流涕的時光,你又怎麼讓自己重新整理呢?彷若是男女朋友分了手,要經過哀悼愛情的過程,合理的哀悼是一種認知評估,不合理的哀悼則可能帶來危險。哀悼過後,明白上一段愛情的遠離,就會對當下與未來的生活更抱持期待。《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不單告訴你要怪罪誰,而要提醒你懂得如何哀悼,如何重新評估自我的認知。

儘管書封上寫著,似乎有過心理創傷、或壓抑情緒的人才適合閱讀,但我認為,試圖理解自我的內在、情緒,甚至需要花時間與自我和解的人都很適合。而更深的一個層面是,透過閱讀這本書,你會更懂得與孩子們相處、甚至是教育孩子。對我來說,我已經原諒且憐憫了過去,未來,我希望能懷抱更多感恩的力量,去愛自己的家人們。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728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