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善用視覺佐以心理學 掌握你的《決勝視角 》
2022/05/09 15:47:47瀏覽459|回應0|推薦3

兩年前,穆蘭納珊與夏菲爾在台出版《匱乏經濟學》一書,作者皆是經濟學專科,此書內容與概念偏向行為科學與心理學範疇,書中提出『隧道效應』觀點:當人們汲汲營生、討生活時,目光被現實限縮,僅能狹隘地看見隧道內微小的光,而無暇他顧其餘的可能與資源,致使無法全面化考量一件事。詮釋『匱乏』,是『只能見樹,不能見林』,而《決勝視角》告訴我們:見樹,或許也是一種洞見。

《決勝視角:紐約大學心理學家教你站在贏家角度,既能善用盲點,也能精準決策,達標事半功倍》的作者是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艾蜜莉.芭絲苔 Emily Balcetis ,她的研究側重視覺科學、感知與動機心理學。艾蜜莉在書中表示,伴隨視覺會有盲點、偏見與錯覺,從而形成障礙與瓶頸,但擁有『好』的視覺則會幫助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獲得正面回報。只要理解視覺與思維、心態的關係,就能用不同的『視角』、『視野』去看待人事物。

金城武的廣告 I SEE YOU

『看』與『見』二字用中文解釋具有相同意思,也常放在一起使用──『看見』。在佛教語言裡,看是指觀看與視覺上的看,而見則有不同含意,又譯為知、知見,是感受,是理解。『看見』不是指視覺上捕捉到某個景象,而是視覺捕捉到某個景象,心底也能理解,或產生另一層洞見、見解,這才是『看見』。

在電影《一代宗師》有句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另一部電影阿凡達也有句詞『 I see you 』,翻譯『我感受到你』。兩部電影用同樣的知覺底蘊在相異作品做出相仿的詮釋。透過視覺的『見』,不只能獲得資訊,感受情緒,也能改變思維與想法。不光是視覺的表象,而要反思靠視覺回饋的資訊,這亦是《決勝視角》告訴我們的事。

視覺上帶來的盲點與錯覺

有一對兄弟出國,飛機上正進行著空姐們的配餐服務。兩人拿過餐點之後,哥哥對弟弟說:「我等一下要跟那位空姐要電話,因為她對我笑。」弟弟回應:「她也對我笑,她不是對大家都笑?」哥哥強調:「她對你們的笑容都一樣,但對我的笑容不一樣!」

在人體五官,同時能扮演「收、發訊息」的器官莫過於眼睛,其他五官皆是接受訊息。你可以用眼睛去表達情緒,如我愛你、憤怒、委屈、痛苦等。但視覺也避免不了帶來盲點、偏見與錯覺的訊息,特別是當我們利用純文字形式作為交談媒介時 (嚴格來說,利用口輪匝肌說話或微笑的『口』也是收發訊息器官)。

很多人都有類似經驗:在 LINE 上互傳訊息,在沒有表情符號詮釋,時常出現對談者看得懂文字,卻看不出背後的語境(情緒)。史丹福大學語言學博士 Tyler Schnoebelen 對此表示:「談到基於文本的交流時,我們還只是嬰兒。」人類學習對話、學習寫作,即使提高了寫作的效率,但是,在以文字傳遞訊息的同時,卻仍容易忽略語境。 1998年,時年 25 歲的栗田穰崇在日本手機及電訊公司 NTT DoCoMo 工作,有感於純粹文本形式表達的侷限性,在一個月內利用不同符號創造出表達喜怒哀樂的『顏文字』,還加入其他圖案等等,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見的 Emoji 。現在每天有上億次的表情符號流轉在訊息收發間,交流的人們更能熟悉對方的語境。

由此可知,視覺很可靠,有時,也不太可靠。假的!是眼睛業障重(笑)。

馬拉松的里程指示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曾說過:「你無法管理你無法衡量的事物。」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也同樣認為:「沒有辦法數量化的東西就無法管理。」在此金句之前,可以插入同樣也是管理手法的一句:可以一目了然的,就可以將其量化。合為一整段就是『使用目視化方式、再佐以量化形式作為管理方法』。

最常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手繪月曆記號:假使想開始並維持一個習慣(譬如寫日記、運動),你可以買一份月曆,在執行的第一天的當天日期上畫一個圈、畫一隻獨角仙(都好的),逼迫自己每天去維持習慣,而後獨角仙就會占滿你月曆的版面。起初維持習慣很難,但隨著連貫的日期一一被塗滿,你反而會有另一分自信與驕傲,很難放棄一天不去做,甚至因為有細故不去做的那一天會有罪惡感。無論是月曆、自己手寫的紀錄等等,因為看得見,你就會特別在意。

《決勝視角》書中提到馬拉松。在馬拉松賽場上,每隔三五公里就會往路旁擱一個指示牌,指示牌上會告訴你訊息:剩下幾公里、或你已經跑了幾公里、下一個補給站是多遠。對跑者而言,方便用指示牌上的訊息作配速計算,而對另外一些跑者則是提供了安心的撫慰,特別是對初次跑馬拉松的人,知道自己正落在哪個位置、里程上,尤其讓人安心。

孰悉指示牌或手繪記號的人,不免會看出這些做法彷若貼合『行為科學』這門方法,如同行為經濟學巨擘理查‧塞勒所說,如果驅使人們行動的拉力沒用了(利誘或威逼),那為什麼不試試看推力。

看待世界的四大策略

《決勝視角》是本故事很多、別具新意的書,讀得滿有滋味。儘管內容豐富,但作者艾蜜莉仍做出總結歸納,去蕪存菁梳理了脈絡,分為四大策略:

1.縮小注意焦點:賽跑專注視線在終點線,速度提升23

2.把目標具體化:把照片裡的人像修圖變老,能幫助年輕人多存2%的退休金

3.景框的力量:如果想瘦身,最好把不健康的零食放在視線看不見的地方

4.善用「廣角鏡頭」:週計畫比日計畫更有助於把大工作拆成小工作,找出更多時間運用在目標

瞧著四大策略的第一時間,腦海裡就浮現『 SMART 原則』,並試圖將兩者結合起來:

縮小注意焦點= Achievable 可達成的

把目標具體化= Specific 明確可見的

景框的力量= Realistic 實際可行的

善用「廣角鏡頭」= Time-bound 有時效性的

兩造概念是相近,而不百分百吻合,如果 SMART 原則是一門管理手法,那麼四大策略則是藏於深邃眼眸後的洞見。你可以單就一項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運用,而不是如 SMART 原則必須全數套入。畢竟,四大策略是思維的濾鏡,而不是目標管理的數據。

在鼓動人類行為的科學上,常會有推力與拉力之別,而《決勝視角:紐約大學心理學家教你站在贏家角度,既能善用盲點,也能精準決策,達標事半功倍》不同於此,而是結合內在、外在激勵與自我誘發的方式去扭轉對事物的觀看角度。你可以說這與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決勝視角》是以視覺為錨點去做思想的開展,就像艾蜜莉.芭絲苔昔日在 TED 演講時提出的問題:「同樣一杯半滿的水,為什麼有些人認為一半是滿的,而有些人認為一半是空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408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