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9 21:58:55瀏覽341|回應0|推薦1 | |
西班牙巴塞隆納最知名的天主教堂『聖家堂』,是「上帝的建築師」高第所設計,從1882年開工至今,最近評估的竣工日是2026年,這是一座要蓋一百四十四年的教堂。享壽73歲的高第有43年的時光都花在這座教堂的設計與建築上。若是你要談甚麼長期目標,『聖家堂』可以說是具體的長期目標。
最近讀了社會哲學家,同時也是艾倫‧狄波頓「人生學校」創辦人之一的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的《長思短想: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某些維度上這本書與《上游思維》相似。特別搜尋了一下,《長思短想》在台灣沒有太多的迴響。一來可能是作者羅曼本身名氣不夠大。二來,對於時間,人們更傾向關鍵詞如當下、快速、即刻、直接。第三,它不是一門追求成功的學問。 錯估時間的可能性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和股神巴菲特有一場對談,貝佐斯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和方法是這樣的簡單易懂,但為什麼你是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而其他人不是呢?」巴菲特回答:「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每年初,人們都會設想年度目標,譬如減肥五公斤、讀五十本書,這是可以靠自己完成的。爭取加薪、投資進修、換另一份工作,這些則取決外力影響。然而現實是,年復一年,原地踏步的人依舊不少。譬如某人買了一年份的健身房會員,只要踏入健身房就會登記,最後發現只在年初立志,年末會員到期時出席率高、興致高昂,其他月份落實度很差。閩南語有一句特別傳神:頭仔興興,尾仔冷冷。原本說好要讀五十本書,最後只能草草收尾,或是無所用心,草草讀過。若不是願望許得太高,就是自身的毅力不夠足。 現實往往存在於流動的狀態上。如果不是一年讀五十本書,而是三年內讀完一百本書呢?或是四年內瘦十公斤呢?當時間被拉得更長,長到無法想像,人們就會出現惰性並且善意包容自己,為無能寫下自我敘事。 看得遠也要想得長 在網上搜尋『變現』會看到許多資訊,流量變現、知識變現、故事變現。從投資到取得回報,變現時間越短越好,最好就像凌晨揉麵團,黎明吃饅頭。有些事確實可以快速轉換成有價回報,但有些事情卻不是如此。 變現與複利一體兩面,卻是南轅北轍的差異。針對複利,查理‧蒙格曾說:「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變現就像是打游擊戰、一座又一座的小山,短期波動帶來快速收入,卻沒有長期穩定且持續的回報。而複利儘管有『慢利』的優點,卻因遠水救不了近火而失去耐心。最好的商業策略是追求長久營利的前提下,盡可能照出變現契機,就像棒球場上的觸擊短打,勢必要讓跑者快速推進到下一個壘包。 有一年跟著漁夫上船去捕撈,在遠不見島嶼的海中央,反正都是等嘛,漁夫索性提議釣魚。漁夫還沒甩下魚竿,就往海面上撒了一些重口味的餌食,我問漁夫:「你撒了這麼多餌食,魚如果都吃飽了,等一下怎麼釣得到?」他告訴我,會吃飽的只有第一批魚,第二批到達的魚是餓肚子的。此外,第一批來此的小魚也可能後來大魚的美食佳餚。「看老天(運氣)吃飯的人,要特別能想遠一點。」他說。 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差異就是從採集、狩獵者走向農業與畜牧者,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尋找富饒之地定居。智人時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處於舊石器時代,而真正走向文明社會僅是公元前一萬年開始。與其說是攝食、住居知識的改變,不如說是人類從短期思維走向長期思維。在此,與丹.希思《上游思維》有著相應之妙。 被誤用的一萬小時也有價值 葛拉威爾在《異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法則,多年之後科學家驗證這個法則,發現難以被重複驗證,同時根據不同規則與領域上會有極大的差異。 在普林斯頓大學布魯克‧麥克納馬拉及密西根州立大學大衛‧漢布瑞克及萊斯大學費瑞德‧奧斯瓦德的一項研究中,檢視了評估『練習時數』與『專業表現』之間關係的實證研究,在規則不常變化的競賽領域,練習時數的重要性遠比想像低:在音樂與體育領域,練習時間長短對表現差異的重要性僅占21%與18%,而在西洋棋則大概佔26%。練習不一定能造就完美,《讓少變成巧》一書中,索南辛對此提出結論。 儘管練習不等於完美,但正確且適當的練習卻能定型模式,為表現做好充足準備。美國最高水準的特種部隊『海豹部隊』,根據多位退休人員的回憶錄與記述中指出,海豹部隊在出任務之前會安排大量且耗時的任務模擬演練。他們汲取所有線索,而讓整體作戰演練從緊張、安定、流暢到無趣。追求最快、最經濟且最有效的辦法。譬如2011年5月最有名的『海神之矛行動』(擊斃賓拉登),從攻堅建築物到結束為止,僅花了38分鐘左右。唯一損耗是直升機下降時因熱氣流問題導致尾部螺旋翼損毀無法再飛(沒有隊員受傷)。 一萬個小時雖然被驗證不可重複,但確實花心思在上頭,依舊會有不同的回報。老話一句『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也許不需要一萬個小時,但仍會有許多時間耗在上頭。(附註:對的事情上一萬小時會讓你成為專家,錯的事情卻要一萬小時只會讓你從掙扎變成無能為力) 永續文明之路 《長思短想》乍看之下是本商管書,但骨子裡是扎實的議題書。羅曼用了很大的篇幅,用一本書去鼓吹對人類文明的保護與照護,包含人類種族延續以及政治議論等等。去年六月份出版了《甜甜圈經濟學》,這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不追求擴張風格的經濟發展,而是追求一個永續性發展的模式。 經濟無限發展最終會是甚麼模樣呢?擁有財富人口走向兩極化,少數人口掌握世界上99%的財富,而99%的人口則以中產階級、或活在貧窮線下。甜甜圈經濟學與《長思短想》則以成為理想國、烏托邦為目標前進,追求均富的世界。呼籲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超我思維,想著五十年後我們要留下甚麼樣的世界給後世。 透過研究古文明,文明都會依循一個S曲線發展:『誕生、興盛與滅亡』。誕生、興盛自然不用說,文明滅亡會有許多原因:環境惡化、菁英霸權與不平等問題,傳染病或外來因素衝擊...。而追求永續文明也有三條途徑:崩潰、改革與轉型。 現況的地球,若一切照舊,最終最終會走向能源耗盡、環境資源消逝等帶來文明崩潰。改革則是因應全球危機做出因應,但在羅曼的思維中,單點式的改革只是苟延殘喘,拖延文明滅亡的時間。最後,則是轉型,包含社會基礎價值觀與體制轉變,把世界諸國整體視作為一個地球聯邦....。 讓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 回到最前頭,要完成大目標,先將其拆解成單點式的小目標。譬如減肥,與其妄想著在一年內瘦下十公斤,大家普遍都會在第一二個月堅持減重,過程中放棄,直到年底最後兩個月又醒過來。最後耗盡全力又復胖。 既然如此,不如用基本命題思維,第一性原理去拆解減重需要的細節。第一個月戒除含糖飲料,第二個月戒除垃圾加工食物(含堅持不喝含糖飲料),第三個月增加一些有氧運動(含第一二個月),第四個月則增加一些重量訓練(含一二三),從小處著手進而促成大習慣養成時,自然看得見明顯回報。這提醒我們,從長遠眼光看未來,而要從當下小處開始著手。 擁有智慧的人類想得很遠,卻活在很眼前。《長思短想》、《上游思維》這些本書都點出短視忽略長遠周密的思考模式。它可以是一種思考上的參考書,也可以是理想主義風格的議題文本。透過閱讀這幾本書,得到深謀遠慮的洞見。 延伸閱讀: 《長思短想:當短視與速成正在摧毀社會,如何用長期思考締造更好的未來?》 《讓少變成巧》 《上游思維》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