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23 21:59:59瀏覽349|回應0|推薦4 | |
最近看得有趣的新聞是:35K的藥局助理槓上月薪60K、國中畢業的雞排店老闆『憑甚麼?』 若只看表面上薪資與學業的差異,不容易展開全面思考。進入垂直思考,而不是如六頂思考帽的水平思考。在雞排老闆的後面,還有投資設備,以及工作時間,與油汙共處的健康風險,以及開業自扛風險等。如果藥師也願意做同等投資,開藥行甚至成為健保合作藥局,收入肯定也會超過60K。但如果藥局開不下去呢?藥師這份專才還能有位子坐。可雞排店開不下去呢?老闆可能認賠,另謀他業。
不是說學歷越來越不值錢,而是說市場需求有了不同的樣貌。人們需要藥師大過於需要雞排,但再好的藥局也不會成為該地區壟斷的生意,而好的雞排卻可以壟斷該區民眾胃口。這就延伸了一個問題,應用端的教育知識到底是否有更好的出路? 今年二月初出版了一本《後疫情效應:CNN「札卡瑞亞GPS」主持人給世界的10堂課》,作者是法理德.札卡瑞亞,他是被眾多媒體評選為「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的CNN節目主持人與評論者,談不上著作等身,但每本書都有其獨特見解。我最受用的是《為博雅教育辯護: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未來》(2016年大寫出版)。 在兩大文明城邦希臘與中國,古希臘羅馬有著『人文七藝』的系統包含了文法、邏輯、修辭以及算術、幾何、音樂與天文。中國也有其象徵高等教育的古六藝:禮教、音樂、射箭、騎馬車、書法、數學。你可以明顯地鑑別出那些是應用科學學科、那些是偏人文學科。這兩種學科在歷史上的發展並列向前,有哲學、經世之學,若無古代領導學與經世統御之術就沒有現代的管理學;也有幾何,農耕知識,甚至戰爭之用,如果沒有早期的煉金術,就沒有現在的化學。結合人文與應用學科最好的範例之一就是每年華人家家戶戶存一本的『農民曆』。 資本主義或是工業革命之後,人們更為傾向應用學科,當然,有功利的誘因也有可上手、操作性的問題,在時報出版《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與《為博雅教育辯護》都雙雙提到,應用學科的出路較廣且快,也容易延伸其商業模式。而人文學科一開始路不好走,但隨著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市場的需求,人文學科的人才就顯得難找且珍貴。畢業後兩年,應用學科的起薪較高。但畢業後十年,人文學科的薪水就會往上攀爬 (書本裡有更全面的解釋,但大意是如此)。 應用學科教育的問題在於效仿性高,若台灣一年畢業有兩百個藥師,至少會有四分之一投入藥局,如果每個人的手藝與知識都是持平相當的,人才就不容易浮現出來。不容易被差異化或鑑別,即使專業人才昂貴,但過多專業人才就提供了可選性,市場會盡可能採用低薪去聘僱專業人才;而人文學科則是出在開端看不見、摸不著商業模式,人們會思量人文史哲學系畢業生回校園執教,或是跨產業工作,有些人會沒落,有些人則從人文史哲中摸索出門道。如果應用學科呈現的是大數據,那麼人文學科呈現的則是深數據。 身邊開餐飲店的朋友,從烹飪手藝學習、投資設備、店點的調查(是當地居民還是上班族,是主打美食還是主打風格),在在都可以凸顯出具備人文價值的知識,而不再只是應用學科上的技術。如朋友所說的,學習烘焙開一間麵包店是應用學科,但讓烘焙店更有設計風格,讓麵包口味與口感、用料與眾不同則是人文學科的思維。 人類若只重視應用學科,人文博雅教育就會沒落。最近這幾年來,擁有高學歷的人卻犯下極為莫名其妙的錯誤──偷拍案、高知識犯罪者比例增加 (這當然是特例,我不認為每個人都會如此)──但如果人們只重視人文博雅教育,時代的進步就會稍慢一些。應用學科在近兩百年來,驅動科技進步的比例,是過去兩千年的八成。人文與應用學科,一如有氧運動跟無氧運動論辯,不應該是走極端兩造,而是融合兩造並針對個體變異做調整才是。 我喜歡丹尼爾‧平克的《未來在等待的人才》,這是少數打破人文博雅教育與科學應用教育藩籬的著作,他站在高位上俯瞰未來產業界的人才需求,有人認為站得高,離世俗太遠,但其內容雖不中亦不遠矣。只是列表出來就能讓人得窺一二: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不管是藥師助理還是賣雞排的老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險要扛,也有自己的課題要負責。一個與鄰居、顧客相處得宜的藥師助理不容易被取代,而一份好吃的雞排卻可能被另一份美食所取代。最後,也幫敬重的前輩打廣告 #斯巴達香雞排 雞排很美味,但老闆更有故事。 延伸閱讀: 《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 《為博雅教育辯護》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