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院封鎖──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014/03/20 13:38:10瀏覽462|回應0|推薦0
  立院封鎖──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所有經過動亂、流血武鬥、非暴力抗爭等等事件,都會在文明石壁上留下一道痕跡。即使有太多的言語與偏頗的言論,我都會抱著謹慎的態度去觀看這些痕跡留下來的教訓。朝未來看而不要只看當下,這是公民們應該有的態度。
  有很多人說,這是民進黨的政治操弄,讓那些孩子們走上街頭去抗爭,全都是政治高明的騙術。我接受這樣的說法,但不全然認同。孩子們因為純,所以容易被政治老賊操作,但是,如果在野黨能操作這些年輕學子。未來政黨移轉,這樣的招式依舊能用。用有志之士去抗衡不公平的法條與作法,學生永遠是最前方的那些人,因為他們夠純、也還沒被社會染缸破壞掉。而另一方面,太多人認定學生是很好欺騙的族群,但那其實是錯誤的,他們有組織、有計畫、甚至有中心理念,不是一盤散沙的作法快速地攻佔立院,學生真的愚笨嗎?未來的學生們越懂得這些非暴力抗爭的方式與模組,政府面對管理眾人之事就必須越來越謹慎。沉默的人民,不會造就正面政府,只會產生忽視人民的政府。
  許多人高喊『司法尊嚴已死』,因為多數學生佔領立法院,所以司法尊嚴已死?但追本溯源,司法尊嚴已死之前,是甚麼東西死了?是民眾的利益死了?還是台灣的尊嚴死了?一個國家的成立條件需要人民,但當政府已對人民的聲音與抗爭無感時,人民還有甚麼?人民監督政府的作為,人民爭取自己的權益,一定要等到台灣的水門案上演,要等到我們失去自由時,那時覺醒才是太慢了。許多警方人員驅離學生,是因為公事公辦。但更多警察是含淚驅離,因為他們明白,學生們沒有錯,錯的是沒有聽聞聲音的政府。如果政府官員把管理眾人之事的首要條件都忘了,那司法尊嚴存在又有甚麼意義。因為政府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所以才會有聲音之外的作為。
  這次的立院封鎖,代表一個教訓,一個對政府忽略人民的課堂指標。讓未來的執事者,對管理眾人之事更懂得謹慎與戒慎。
  黃帝時代,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大禹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花了十三年才取得了成功。
  當立院封鎖事件告一段落之後,我們的政府會用哪種辦法作為這次非暴力抗爭的對策。
  『疏導河川治水』──記取教訓,並聆聽百姓的聲音,未來的法案都試著達到雙贏的局面。
  『障水法』──在立院、甚至五院周邊都設立重兵,以防未來有學生入侵來襲。
你覺得是哪一招呢?
  由周星馳演出的『武狀元蘇乞兒』電影中,最經典的對話是
  皇上:「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麼安心?」
  蘇乞兒:「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皇上您決定。」
  皇上:「我?」
  蘇乞兒:「如果您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家家戶戶安居樂意,鬼才願意當乞丐。」
  如果政府都能讓百姓們平安快樂,公正公平公開,誰想去封鎖立法院?又不是吃飽沒事幹。

-------
順道一提,中國、台灣很多知識的革命、社運其實都來自於學生~
當年清朝的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的梁啟超也不過才22歲。蔣渭水開始民智大發,開設知名酒家春風得意樓談論興革除弊時,也才26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185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