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強度訓練/競賽前飲食安排
2017/05/17 15:12:54瀏覽2316|回應0|推薦0

不久前看到羅譽寅教練blogspot提到《駕馭體脂肪》講座的內容,不得不承認譽寅真的很聰明。他點出了很重要的一張PPT。

很多人在討論生酮飲食或是低碳飲食時,通常都會提到『對高強度運動的適用性不佳』。所以這邊想就這個議題分享一下。

肝醣超補法的法則中,要求運動員從賽前一週或十天前開始,要運動員盡量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並透過運動將體內的肝醣消耗光。最後三天再有效率地進食碳水化合物填補肝糖,以備競賽使用。但如果是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者,只有十天的低碳水飲食並不能確保你能大量分解體脂肪釋放能運動能量。由此,從而會延伸出很好的議題:運動時間與強度的關係。

強度訓練前兩小時、比賽前一天跟當天早上,低碳或是生酮運動員賽前該怎麼吃?別忘了生酮飲食或低碳飲食仍有 10%-30%的碳水化合物耐受值,或你已經確認自身的碳水化合物耐受度,善用那些碳水化合物。

針對比賽我通常都會告訴對方,就按照比賽規格的飲食吃。原因有二:一來除非是可以自己攜帶食物或是定點的越野賽或繞圈賽,否則運動員的競賽中飲食都是受制於主辦單位的準備。第二,你需要BURN。

如果把運動競賽轉想像成另一種能量釋放──烤肉。也許你可以得到很好的答案。

圖片來源

俗話說烤肉有三寶:木炭、火種、賴打(打火機)不能少。想像一下,木炭等於是我們身上的體脂肪、火種是我們的肝醣、打火機則是衝刺能量ATP。

如果只用一顆打火機的瓦斯去烤肉可行嗎?當然可以,只是連一根香腸都烤不熟。如果使用大量的火種去烤肉,要烤熟一塊肉的時間會很快,但相對的,火種源本身消耗也非常大,很快你就要持續添補火種。當運動員的強度越高,運動的時間就相對會縮短。相較於火種,木炭的使用時間很長,但卻沒有實質火炬帶來那麼高的熟肉效率。

如果本身是高碳水化合物運動員,會發現運動過程中必須不停地吃進碳水化合物,你才能持續使用『半葡萄糖』與『半脂肪』作為能量繼續運動,而且要考慮到耗盡血糖的撞牆問題;而酮適應運動員在歷經多日來的酮適應之後,脂肪轉換能量、生酮效率會很高,脂肪能量會變成一塊高引熱的木炭。而最多酮適應運動員的競賽後印象就是『似乎補給吃得更少了』。當身體分解脂肪作為競賽能量時,來自食物的補給就勢必會降低。當只需要用一部分脂肪就能完成賽事,身體不會分解多餘的脂肪,除非你的運動時間拉長。

根據Volek針對高碳水與高脂肪運動員的運動實驗,發現高碳水飲食運動員在VO2max大概50%左右會大量燃燒脂肪,而低碳水化合物運動員則是在大概70%時會大量分解脂肪並產酮。

對低碳水化合物、酮適應運動員而言,運動時間取決於賽事項目,如果目標賽事項目是三小時內的路跑運動、馬拉松及鐵人三項賽,賽前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會有助於你提升心跳值、完成賽事。但隨著競賽項目的運動時間越長,運動員本身對碳水化合物的依賴將會越少。這也是為什麼生酮飲食被認為是長時間耐力賽、而不是半程馬拉松賽適用的運動飲食。

對運動員而言,短距離或是短時間的賽事項目,選手完賽與取得佳績的重點是如何提升競賽速度。但長距離或是長時間競賽的賽事項目,重點不再是提升速度,而是如何維持並延長競賽強度,減少因體能耗盡、撞牆以及低血糖或疲倦的降速問題。

競賽與訓練期間的飲食操作方式是不同的,低碳、酮適應運動員應該把碳水化合物飲食當成一種誘燒木炭的火種能量。

環法自行車賽冠軍 Chris Froome也是低碳飲食者  照片來源

此外,除了冠軍 Chris Froome是低碳飲食者外,第二名的Romain Bardet也是低碳飲食者。(來源請求)

那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們要使用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飲食作為訓練期間的飲食模式呢?因為透過訓練,組織粒線體、心臟肌肉與體肌肉會更高效率使用酮體、同時透過這樣的飲食減少發炎問題、氧化壓力、降低自體免疫疾病(過敏)以及降低體脂肪形成。

在訓練期間維持低碳、生酮飲食保持一定的健康指數,賽前再透過碳水化合物的後補充飲食方式調整。你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028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