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7 11:57:34瀏覽873|回應0|推薦2 | |
亂Q一通的『三Q』達人----沒常識的教育部官員 6月起各縣市陸續辦理所謂『三Q』達人甄選,行政院長劉兆玄口中沒常識的官員終於現身說法----沒常識的教育部官員竟然跟一般人一樣:沒弄懂Q的真正意涵,就亂用一通。 這種似懂非懂的現象,當然得怪出版所謂EQ一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為了書籍暢銷而蓄意混淆視聽〔書本封面下方仍清楚標示出所謂EQ的原始名稱:Emotion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應是EI中文應翻譯為情緒智能而不是情緒智商,可參酌:情緒智力理論〕。Q指的是英文商數(Quotient)但既然是商數當然要有分子、分母,也就是必須能夠進行數學上的量化與比較;大家較為熟悉的IQ就是利用經過符合統計學原理設計的測驗試題來進行,以取得受測者在所屬群體中之智能相對位置〔可參酌:I Q 、 E Q 與 子 女 培 育或智力發展 or 簡報版〕。只要無法找到符合統計學原理設計的測驗來進行數學上的量化與比較,就沒有資格使用Q字來形容,這可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 由於傳統 IQ 所定義的內容不外乎是一個人的語言、避輯數學和空間等三種智能,所以後來有所謂多元智能理論出現〔相對反映大腦出結構〕。 Howard Gardner (1983)在智力架構( 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至少有七項基本智慧的存在,分別是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和內省智能七項〔後來加上:自然觀察者智能〕。其中「人際和內省智慧」即是後來大談EQ者情緒管理的部份,而後來加上的新項目很明顯地都有難以量化的問題存在,想用傳統的紙筆測驗來檢定: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和內省、自然觀察者智能,無非是緣木求魚。 而所謂情緒必有高低起伏,既然情緒本身都非固定不變或相對穩定,想進行定量測試當然是注定失敗!!而情緒需要管理時多半是面臨情緒高波動挑戰,更非平靜無波的紙筆測驗所能檢定。因此所謂EQ最多只是一種概念,目前為止仍然並不存在,更不要連什麼AQ、MQ、HQ、SQ,亂七八糟的都拿來亂Q一通。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