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裁者症候群
2006/05/16 16:28:12瀏覽1264|回應0|推薦5

 

 最近中、彰、投三縣市聯合進行資優生篩檢考試,引來部份媒體與全國教師會的批評與抗議聲浪!國內教育環境向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用資優教育來對抗一面倒的「常態」編班政策,恐怕更加見證了:「常態」編班只是一則可笑的童話故事!

 ------------

 獨裁者症候群

 

 無論教育部或全國教師會幹部,都應該以多數教師意見為意見,而不是以個人的認知或經驗為對外發言的基調。比如「常態」編班、九年一貫、及各項「叫」改議題,都要透過更嚴謹的民意調查甚至普查方式找出多數老師們的真實心聲,明明有為數不少的老師對所謂「常態」規定不敢苟同,對九年一貫根本是深惡痛絕!全國教師會卻是站在拿著「改革」紅旗的一邊!

 

 教師法第27條教師組織之基本任務第三款明定:研究並協助解決各項教育問題,這不是項簡單的任務,但全國教師會對諸如「常態」編班、九年一貫有過合乎科學精神的研究嗎?若是跟教育部與一干所謂「叫」改人士一樣,只是提出一些要別人照單全收的「教育政策」,卻拿不出一點點科學上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主張:「常態」編班優於能力分班〔詳:http://home.educities.edu.tw/smallking/boy/edu/law01.htmhttp://home.educities.edu.tw/smallking/boy/edu/law02.htm〕,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93.9.11應邀出席一場講座時提到:紐約時報五年前開始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的討論,非常仔細、深入,但得到的結論是「這些都是空談,因為從來沒有科學證據都是個人經驗」,最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一起推動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討論〔詳:home.educities.edu.tw/smallking/boy/edu/sedu01.htm〕。

 

 以科學證據與科學精神為基礎來進行各項教育議題的理性論述,才有可能為國內糾纏不清的教育病痾找到出路,但願全國教師會、教育當局及所有關心教育的團體在這方面能有進步。

 

 全國教師會(或教育部)習於將內部會議的結論當成全國教師(教育界)的共識(比如928遊行中的口號:「我要納稅」?),到底有多少老師贊成所謂「常態」編班?有多少老師贊成九年一貫?全國教師會(或教育部)有過實質嚴謹的民意調查嗎?如果沒有,全國教師會幹部(或教育部)憑什麼以自己的意見當做全國教師(教育界)的共識來對外發言!

 

 習於將一己意見當成多數民意,明顯是染上了「獨裁者症候群」;「獨裁者症候群」的一大特徵就是:「把自己的意見當成集體共識」,朕即真理,我的意見就代表民意主流。

 

 「獨裁者症候群」裡的另一特徵就是:「一切都是別人的錯」。政策怎麼可能會錯!都是執行者犯了錯,老師的錯,家長的錯,反正錯的一定是別人!這種自己的看法高於一切的毛病,若少了遇到問題以科學方法多方求證的習慣,思維獨裁者便會就此成形。

 

 「獨裁者症候群」總以為舉出改革旗幟就不容他人有不同看法,要天下人必須照單全收其論點一樣。因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只有別人退讓一途,世界上絕沒有讓他們退讓的道理存在,如果有,就設法將之扭曲、妖魔化即可!

 

 而對諸如「常態」編班、九年一貫從來沒有過合乎科學精神的研究結果可以證明自己的主張可行之前,就一再以己見為全民共識,蠻橫的程度令人難以接受!

 

 其實全國教師會(或教育部)大可透過專題討論式的網路論壇,向全國教師廣為宣傳以進行不同意見間的辯論交流,然後再進行嚴謹的民意調查,以確定老師們是在確實了解編班問題的情形下表達看法,這樣子的民意,才是較可靠也比較有意義的民意。可能的話再透過全教會(或教育部)人脈進行適當的對照教學實驗找出不同編班方式間誰優誰劣的科學證據,所得的結論更可以做為各種不同意見間的有力參考。

 

 由於教育當局與家長們始終不肯面對事實真相:〔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升高中、上大學〕,許多人士天真的以為強制施行平均能力編班,孩子們就會自動獲得救贖!其實升學競爭跟奧運競賽一樣,必須堅持到越過終點線,才有可能取得下一場比賽(預賽、決賽)的資格。但如果堅持參加不適合自己的比賽項目,在參賽前的集訓裡不但要吃足苦頭〔許多國中被迫實施夜間留校,升學競爭只會更形惡化〕,人仰馬翻之餘到頭來還可能是一場空。

 

 可笑的是今年(2004年)暑假在立法院通過將『常態』一詞納入國民教育法第十二條條文中最賣力的人:台郎黨立委程振隆就是清雲補習集團(也就是把健行技術學院改成自己補習班名稱的傢伙)老闆,因為平均能力編班強制實施,補習班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詳附件〕。

 

 反過來講,『常態』一詞納入國民教育法,不就明白指出一件事實:「過去所有的平均能力編班規定,都是完全沒有法律依據的違法濫權行為」。

 

 教育部想訂定辦法懲處不肯屈從平均能力編班(錯稱為常態編班)規定的校長、主任之前,應該先對自己過去幾十年來的違法濫權行為進行懲處吧!而國民教育法早在二十幾年前就明定:國民中小學以小班制為原則,各級政府與教育當局完全無視於法律的存在,到今天國中小離先進國家二十人乙班的小班制標準仍然是非常遙遠〔常態編班為修法後附加在國民教育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與第十二條第一項小班制同一條法源:〕。教育部想刮別人鬍子之前,總得先照照鏡子看清楚自己的醜陋模樣吧!要懲處可以,先把小班制未確實遵守的帳好好的算清楚再說吧!

 

 簡單的說,無論教育部、全國教師會或其他政府單位在面對問題,要更虛心的用合乎科學精神的方式設法找出真正的問題癥結所在。政策無法實施的原因只有一個:方法錯了,也就是對問題本身的資訊收集不足、了解不夠;幾十年來有這麼多學校、老師「拚了命」要違背「上級」編班規定,絕對是編班規定本身出了問題,不要老是門外漢硬充內行人,老想用我說了算的態度蠻幹!

          布衣 2004年11月

--------------------------------- 

名  稱:國民教育法 

 第12條〔於:93.9.1 公告修正〕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以採小班制為原則,每班置導師一人,學校規模較小者,得酌予增加教師員額;其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年級應實施常態編班;為兼顧學生適性發展之需要,得實施分組學習;其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

 中國時報    B6/浮世繪/時報科學與人文

 

     2006/04/09  拿出教改證據來吧!

 

【關秉寅(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

 

  教育改革的根據是什麼?為什麼三不五時就要改一下?如果不能長期追蹤、調查屬於我們自己的教育資源,做為教改方案的強有力後盾,孩子們只會成為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品!

 

  上個世紀末,我國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方案就是倡議小班小校。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報告書指出,小班教學是政府及民間教育改革的共識,並建議政府應自八十七學年度起達成每班學生數低於四十人的目標,九十五學年度前則應達成每班三十人以下的目標。問題是,我們能否提出小班小校這類教育改革方案如何影響學習效果的研究證據,以做為政策選擇的依據呢?

 

  在台灣,小班要多小才會明顯提升學習成就?四十人減為三十人後,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嗎?三十人左右的班級夠小嗎?還是應該小到如二十人左右?國小的中高年級、國中或高中需要實施小班嗎?在教育資源較豐沛、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的地區,實施小班的效果會和在偏遠地區一樣嗎?

 

  更重要的是,整體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是否有其他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可以達到小班或小校的效果?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對於這些問題並沒有扎實的研究成果,可做為學術上或政策上討論的依據。

 

  減少班級人數≠增加學習效果

 

  依美國多年的研究成果,減少班級人數對於小學低年級生的學習成就或行為是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美國的研究結果是否完全適用於教育體制截然不同的台灣呢?在美國,減少班級人數的方案雖有聯邦政府奧援,但目前仍然不是全面實行。

 

  這是因為推行這項政策所費不貲。畢竟減少班級人數後,配套措施如增加班級數、增加合格的師資等,都需要重新調整或增加教育資源。而小班提升學習成就的程度,是否足以支持小班方案成為政府的教育政策、進而投入大量資源,都必須通盤考量。也因為如此,美國有些學者即認為,比較縮小班級所帶來的效果與所需投入的資源後,可知這種改革並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美國教育科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的首任主管Grover J. Whitehurst曾呼籲,未來美國教育改革應建立在有扎實證據的研究上。而他認為能提供扎實證據的教育研究典範,是依據隨機方式,將教育研究對象,如學生、老師或學校等,分派到實驗組及控制組的大型實驗設計方法。

 

  一個方案到底有無效果,原則上只有靠良好的實驗,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教育的各類方案措施,就像是研究藥物作用的實驗一樣,都是在了解特定人為外加的因素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而教育方案與醫學或其他自然科學實驗研究的相異之處在於,教育方案實驗研究的對象是人,以這類實驗法來評估教育方案的效果,情形可能更加複雜。

 

  當然,不是每個教育方案都能做實驗,也不是每個方案的研究都要從實驗設計著手。事實上,比較合理的教育研究過程,可先從一些設計良好的調查研究開始,這類調查研究能讓我們找出一些可能有效的教育措施或方案,然後再進一步選出一些重要的因素,進行不同規模的實驗研究。

 

  TEPS建立屬於台灣自己的調查

 

  近年來,台灣已經有至少三個正在進行中的大型長期追蹤調查,分別了解國小、國高中及大學的學習情況。其中,進行較早、且已提供相當多資料給政府及學術界使用的,就是自二○○○年起開始建置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簡稱為TEPS)。

 

  TEPS預定共有四波調查。第一波是在二○○一年,調查對象是國一及高中職五專二年級的學生,這些國一生正好是九年一貫實施前進入國中的學生,而當時的高二生,則是最後一批參加地區性高中職聯招制度的學生。當時接受TEPS調查的國中生數約二萬人,高中職五專二年級接受調查的學生,則略少於二萬人。

  TEPS所使用的工具包括了一份綜合分析能力的問卷,測量學生解決數學、語文及邏輯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另外,每位學生也填寫了一份蒐集其家庭、學校、同儕,以及個人資料的問卷。TEPS也請受訪學生帶一份問卷回家,請一位家長填寫,藉以了解家庭基本社經地位,以及家長對於受訪子女的一些評估。此外,TEPS也請受訪學生的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老師與導師,各填寫一份老師問卷,並評量受訪學生。在二○○一年的調查中,共有近六千六百位老師接受調查。

 

  TEPS在二○○三年時,進行了第一次追蹤調查,二○○五年進行第三波調查。目前,TEPS在嚴密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已經公布了第一、二波約70%的學生資料供學界研究。TEPS的網站(http://www. teps.sinica.edu.tw)也定期發布電子報,向各界報告並分析一些大眾可能感興趣的議題。

 

  雖然TEPS主要是為了基礎研究需要而蒐集資料,但其研究成果亦可供決策者參考。例如,不少人關心家庭貧富不均,是否會造成國中小學生在基礎學習成就上的差距;也有人認為,提供貧困學生教育補助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之一。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看數字:幫助貧困學生,還有更多事情要做

 

  圖一顯示家庭的每月收入與父母教育程度,各自對二○○一年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縱軸是綜合分析能力的測量指標,橫軸是家庭收入的六個等級類別與父母教育程度的五個等級類別。從圖一來看,家庭收入與父母教育程度對學習成就的影響模式並不相同。

 

  屬於家庭收入最高類別「二十萬以上」的學生,其學習成就是家庭收入「未滿二萬」之學生的四倍左右。但是圖一同時也顯示,當家庭每月收入到達十萬元以上時,家庭收入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就不大了。另外,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學習成就也越高,而且最高與最低的差距,可以達到七倍。

 

  然而,家庭經濟資源匱乏往往與父母的教育程度有關,究竟圖一所顯示學習成就上的差異,主要是導因於貧富差距,還是父母教育程度上的差距呢?

 

  圖二回答了這個問題。圖二中「家庭收入」所顯示的意義是,當父母有同樣的教育程度時,屬於最高家庭收入類別學生的學習成就,只比最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高一倍左右。

 

  而當家庭收入相同時,父母具有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學生,其學習成就要比父母僅有國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學生高四倍半左右。父母教育程度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力,當然還有待更仔細的研究(進一步的說明,請參考http://www.sinica.edu.tw/as/advisory/journal/13-1 /86-91.pdf)。

 

  單從這個分析結果來看,要讓貧困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成就,除了經費上的補助以外,還有更多事情需要努力。例如,學校與社區或許能夠提供人力及資源,幫助貧困且教育程度低的父母輔導子女的學業。

  雖然,大型長期教育基礎研究資料庫的建立的確費時、費力且昂貴,台灣也只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如果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並且能支援未來各類教育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估,這種資料庫仍然是必要的。長期來看,它一定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運用寶貴的教育資源。只要持之以恆,相信有一天,我們可以清楚地回答,究竟什麼才是適合台灣教育體制的班級規模,也能以紮實的教育研究證據為基礎,凝聚共識,規畫出有效的教育改革方案。

----------------

 

2006.05.14  中國時報

家長排隊等報名 補習班削爆

葉志雲/台中報導

 

    國中資優班甄試報考人數暴增,規模宛如聯考,補習班大發利市。台中市一家準備招收今年升小六的補習班十三日開放選班,四、五百位家長在走廊大排長龍,與昨天資優班應考擠破頭情形,相映成趣。

 

    這家以招收報考資優班、私校聞名的補習班,上月底辦理考試,依成績能力分班,昨天供家長挑選班別及時段、座位,排定下午三點,中午十二點不到,家長便開始在走廊排隊,四、五百位家長排長龍,引起路人側目。

 

    台中市另一家補習班更針對昨天才考完一般智能及語文資優班的考生,再推出「強迫上榜搶分班」,從十五日起上課到十九日,短短五天要繳交三千元,有不少家長替子女報名。

 

    業者表示,台中市國中資優班甄試分兩梯次,昨天應試的考生,幾乎亦都報考性質相近,將於廿日甄試的數理資優班,由於資優班競爭激烈,錄取率只有十分之一,考上比讀私校學費省很多,仍有市場。

 

----------------

 

2006.05.14  中國時報

拚資優 小學生重回初中聯招

地方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彰投四縣市十三日舉行國小應屆畢業生升國中資優班考試,超過二萬四千五百人報考,每位考生都有家人陪同,宛如過去的初中聯招。昨日進行的是智能、語文資優班考試,廿日將進行數理資優班考試,報考人數也超過兩萬人。

 

    南投縣教師會理事長陳淑芬納悶「全縣有這麼多資優生嗎?」她認為,這次測試資優學生,好像在玩遊戲。

 

    四縣市的試題,統一由彰師大教授命題,台中市有四千四百多名國小自認為智能、語文資優的應屆畢業生上考場,大部分考生重複報考廿日的數理資優班甄試,下周末還要再拚一場。台中縣有八千七百多名學生、彰化縣有七千五百名學生、南投縣有四千位同學應考。缺考人數不到百分之一。

 

    數學題太簡單 家長抱怨

 

    不少考生其實已連戰數場私立國中考試,有的已接到著名私校錄取通知,甚至完成報到,但為了考個學費較便宜的公立國中資優班,繼續拚考試。尤其報考一般智能資優班的考生,大部分都同時報名性質相近的數理資優班,爭取多一次錄取機會,因此,昨天考完,雖然多數學生認為題目簡單,可是還不敢放輕鬆,大家相約下周再見。

 

    補習班數學老師林子說,有好幾位家長向他反映,孩子考廿幾分鐘就趴在桌上等著交卷,數學題目太過簡單,不需計算的題目,直接反射就可以答出來,根本考不出資賦優異程度,對真正資優生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

 

    小小年紀 已是考場老手

 

    參加資優班甄試的小學生,都有家長陪考,有的父母全陪,陪考的家長很多都彼此相識,有的在私中考試碰過面,有的送孩子補習時認識;一名媽媽為了孩子考資優班和私中,光是數學就上了三家補習班,到處都碰到認識的家長。

 

    一名王姓媽媽把女兒送到居仁國中考場,就放心地回家,她說,女兒本來就獨立,而且已考過衛道中學和曉明女中,大型考試有經驗,不用擔心了,何況下周還要再參加數理資優班考試呢。

 

    中市、中縣、彰化縣全部國中都設有資優班,南投縣只有一所,昨天第一梯次考的是一般智能與語文兩類資優班。

 

    台中市教育局長張光銘昨天到崇德和黎明國中巡視考場,他說,考試情形和以往並沒不同,今年設資優班學校增多,主要基於「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希望能充分安置資優生,推展適性教育。

 

    官員承諾 一定嚴加把關

 

    張光銘強調,每一所國中雖都有資優班,但招收的標準絕對不會降低,完全依照全國統一的標準篩選資優生,教育局一定會嚴格把關,卡緊分數門檻,不可能放任非資優生進入資優班就讀。

 

    台中市一般智能與語文資優班甄試,將於十九日寄發成績單,成績達鑑定標準者,廿二、廿三日繳交志願卡,廿六日放榜。而其他三縣由各校自行辦理。

--------------

2006.05.14  中國時報

部分縣市 資優班浮濫 教部決鐵腕整頓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南部一些縣市國中廣設資優班已「走火入魔」,教育部決定施鐵腕管理。教育部昨天表示,各國中設置的資優班若行「超級升學班」之實,將報請行政院撤銷,相關學生會被打散、重新編到一般班級去;違法公務員也會被移送監察院處理。

 

    各縣市國中能否設置資優班是地方政府職權,教育部難以直接介入,須行政院依地方自治法認定地方政府有違法事實後,再交由教育部執行,繞了好大一圈。

 

    杜正勝指示「積極處理」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在金門訪視,對於國中廣設資優班引發的爭議,他特別以電話指示部內相關主管,「處理這件事不能這麼保守」、「要更積極」。

 

    對中南部一些縣市教育主管機關表示「廣設國中資優班是承受不了來自家長壓力」,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非常不認同,他直指「這是胡扯」。

 

    潘文忠表示,真正能上資優班的學生不超過三%,地方教育主管說承受不了這三%學生家長壓力,所以要設資優班;但換個角度來看,他們忽視九七%一般學生家長的聲音。

 

    他認為,家長要小孩考上好學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站在第一線把關的地方教育主管「不應只呼應極少數學生家長期待」,否則會扭曲資優教育。

 

    家長施壓?扭曲資優教育

 

    曾任台北縣教育局長的潘文忠表示,台北縣七十八所國中有十七萬個學生,但卻僅十三班資優班,而且這幾年來數量幾乎沒有增加。中南部一些縣市這一、兩年國中資優班數量快速膨脹,非常不正常。

 

    潘文忠表示,目前台北縣市對資優生教育方式比較正確。台北市國中資優生平常還是在一般班級上課,特別資優項目(譬如數學科)才到特別班級上課。台北縣則是跨區(譬如中和及永和)成立資優班,能進這類班級學生都經過很繁複檢定程序,因為人數很少,所以資優班不多。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yamboy&aid=275434